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行,就是帶著覺知做好手頭的每一件事

修行,就是帶著覺知做好手頭的每一件事

☆我的爸爸,攝於2009年老家:四川省儀隴縣芭蕉鄉迎春村7隊

主題:生活就是修行

分享者:呂波

分享地點:【呂波國學】微信群

分享時間: 2018–3-16 20:11

??

好了,各位,分享開始吧!

我的爸爸是一名鄉村的赤腳醫生。1980年1月,就在我出生的那幾天,我爸爸收了一個徒弟。

他這個徒弟呢,比我爸爸還大兩歲,但是看起來比我爸爸年輕,今年60多歲了,還像40多歲的人。在我小時候,我爸爸常常提起他這位徒弟,提得最多的,是一件非常非常細小的事情:

就是他能把碗洗得非常乾淨。

每次吃完飯,他把碗收進去後,在鍋里燒點熱水,先洗一遍,然後拿出來,然後把水倒掉,再燒一點熱水清一遍,然後用干抹布,把每一隻碗都擦得乾乾淨淨地,再放回碗欄里。

這是一件非常非常細小的事情。但是諸位要知道,那是80年代,我家又在四川非常偏遠的農村。大部分人洗碗都是很粗糙的,我爸爸其他幾個徒弟就很應付。

我爸爸反反覆復提這件事很多次,去年我回家,我爸爸這位徒弟來我家吃飯,我爸爸還提起這件事。所以,這件事在我印象中非常深刻。

??

今天回頭,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其實受我爸爸的影響很大。

我爸爸是一個十分樂觀的人,也很愛乾淨。在我的印象中,每天早上他會一大早起來,把錄音機打開,聲音放得大大的,然後在音樂中給房間,階檐,院壩里撒上水,用掃帚打掃的乾乾淨淨的,然後再叫我起床。

我兒時幾乎每天早上是在錄音機的音樂中,在爸爸打掃房間的聲音中睜開眼睛,然後看著窗口的陽光長大的。這個記憶,單純、明亮而美好。

以前我從未覺得這些有什麼,直到這幾年,我開始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拿吸塵器吸地,擦地,洗乾淨茶台上的紫砂壺,茶杯,公道杯,打掃茶台。看著乾乾淨淨的房間,整齊的茶席,這是一件讓我十分愉悅的事情。

☆我的老家,09年,當時已經4、5年沒有住人了

??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說的是什麼呢?

其實我想說的是關於在生活中的修行:

精微的覺察,會讓人的生活更有秩序,具有和諧的美感。

昨天忽然想明白了為什麼把廁紙放好也叫修行了… 當第一次聽到你講把廁紙放好也叫修行時,我很狐疑,覺得這講的什麼話,有點荒誕,但沒有吱聲…

確實,我做什麼都毛毛躁躁的,昨天晚上洗完碗,忽然想起你說的放廁紙,於是我認真的放好碗,把洗碗池邊的水擦乾淨,把抹布放好,恍然大悟想到四個字:見微知著。

從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做任何事情,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才能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能定、專、安。小到任何事情,都是在日積月累……真心感恩!

☆大白鵝是鄰居家的

??

所以,我們說修行,最終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

修行,就是帶著覺知做每一件事。

生活其實是一件又一件事情,從本質上,這些事並無大小可言。

正如老子所言: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我們如果能夠在生活中,帶著覺知把手頭的每一件事,井井有條地做好,那麼我們的生活本身會變得非常有秩序感,並且具備一種和諧的美感。

而這種做事的方式,本身就是對覺知/覺察/定力的練習。

而我們之所以需要練習打坐、站樁、持咒等等我們以為的「修行」,那是因為我們無法帶著覺察去做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我們無法在關係里看到自己,無法看到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說這樣的話,無法好好地仔細地做事。

經由這種在座上的練習,經由「意識」的凈化,經由對事物精微的感知。我們可以將這種潔凈精微的感受,帶入生活之中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秩序和和諧。

直到慢慢地,我們思考、說話、做事,就像我們的呼吸一樣,自然而流暢,不造作。

☆屋後,我當時從房上揭了一片瓦帶來北京

??

我們常常說,修行應該讓我們的生命發生質的改變——

從混亂到有序,從渾噩到清明,從抱怨到承擔,從自私到看到別人……

而生命就是生活本身,離開生活哪有什麼生命呢?

人事不二,離開事,哪有人呢?

所以,帶著覺知,去知道我們的想法,去知道的說話,去做手邊的每一件事。

這就是修行,真正的修行。

分享完了,謝謝大家!

☆院壩外,1989年我扦插的一株萬年青,已經長很大了

??

以下為會員微信群內討論部分:

呂波:

我爸爸樂觀,開放,愛乾淨。

要知道,我們那邊人連穿衣服都全是布丁,一件衣服穿很久的農村。我爸爸80年代就穿白襯衣,打領帶,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今天。

他是我們那最早學會交誼舞的:)記憶中,我爸媽經常自己在家裡放著錄音機跳交誼舞。

說到我爸爸的開放,講一件事大家就知道了,80年代末,四川偏遠地區的鄉村,夏天我爸爸可以穿著我媽媽的裙子去趕集。我爸說涼快[捂臉]

在那個時候,可以說駭人聽聞[奸笑]

我爸爸還上了劉希彥老師的課,傷寒和金匱兩個階段的課都上了,現在在我們當地市集上應用,每次電話都興奮地給我講,他又看好了什麼什麼病。

終身學習不輟,專業不斷精進。

我爸爸性格很開朗樂觀,很少有不高興的時候。印象中,我爸爸從未拿家人撒過氣。

他天性真好,於我而言,簡直就是最好的身教。

我爸爸初中都沒有畢業,因為那個時代是保送,我們家成分差一點,讀不了高中。但是我讀中學,大學,爸爸會給我寫信。

我爸爸膽子也特別大,14、5歲就跑陝西下漢中,18歲就一個人帶著兩個和他年齡差不多的親戚(女性)去新疆。

他做過很多的事情,學過很多的手藝。初二讀了就輟學了,學過裁縫,泥水匠,翻房子,木工,殺豬……那個時候農村的手藝他基本學了個遍,而且學樣有樣。

還有,我爸爸做飯特別好,我的廚藝就是從我爸爸那裡學的。13歲的時候,我爸給我一把菜刀,在菜板上叮叮噹噹一示範,我立馬就會了。哈哈,我前世肯定干過廚子:)

fy:

波師全家人都根器那麼好[表情]

呂波:

嗯,最好不要往那上面扯。這很容易變成我們推卸責任的借口——

我沒有這麼好的家庭環境,所以我不行。

要知道,有一天,當我們認識了自己,不同的經歷,會變成生命不同的特質。

不同的經歷,會開出不同的花。

你不是要開成我,你要開成你自己。

每個人都只能開出他自己。

【吉光片羽】

55、

以前我爸爸常說:

要嘛不做,要嘛好好做

每次他說這話的時候

都是我既不想做

又不得不做一件事的時候

我們總有這樣的時候

既不想做,又不得不做

於是就糊弄了事

做,就好好做

糊弄著做

什麼味道也嘗不到

不想做,就不做吧

世上沒有什麼非做不可的事情

所有那些不得不

都只是自己的限制

摘自《波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呂波國學 的精彩文章:

人、事、理是同一個東西,一個人做出什麼樣的事來,背後自然有他自己的理

TAG:呂波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