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自傘自度,求人不如求己

自傘自度,求人不如求己

南懷瑾大師曾經引《楞嚴經》上的一段話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

南懷瑾引這段話的用意是什麼呢?就是告訴我們,人應該尊重自己,相信自己,而不能一遇到困難就求助於他人。

人生在世,誰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有困難求助於他人,這是很多人的想法。但在南懷瑾看來,凡事求助於他人的人,最終卻會迷失自己,因為人生的路終究還是要靠自己走的。因此,在困難面前,人應該有足夠的定力,先求諸於己,然後才是求諸於人。

修禪的人重一句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個人能不能得悟真法,關鍵在於其自身,在禮佛的過程中,師傅只能夠點撥徒弟,卻不能夠完全替代徒弟。然而這個道理說著簡單,我們卻未必真做得到。在人生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人,他們的內心總在自己和他人之間搖擺,甚至乾脆著力於他人,這就是失去了自我。要知道,人生是自己的,人生的成敗都要靠自己來完成,佛家說「自傘自度」就是這個道理。

自傘自度是一個佛家典故,說的是在一個大雨傾盆的天氣中,一個信佛之人正在一處低矮的屋檐下避雨。雨水從屋檐上漏下,打濕了信佛人的衣衫,冷風襲來,信佛人難受無比。但他卻又不能頂著雨向前走,因為雨實在是太大了,只好在那裡等晴天的到來。

此時,他看到遠方一位禪師模樣的人正撐著傘緩緩地走來,於是大聲喊道:「大師,普度一下眾生,把我送回家吧!」

那禪師聽到了他的喊叫,也遠遠地回答:「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普度。」信佛人立刻走出屋檐,站在雨中,說道:「我也在雨中,該度我了吧!」

禪師走到他面前,說道:「我們都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傘度我。」信佛人覺得禪師說的話有道理,不由得點了點頭。

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禪師接著說:「所以,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請自己去找傘!」說完揚長而去。要人「度」,是因為不相信自己,內心對自己沒有把握,因此想要讓那些有把握的人「度」自己一程。然而別人能夠「度」我們嗎?或許一次兩次可以,但我們的人生終歸還是要自己走完。自己需要什麼自己最清楚,自己是什麼情況自己最了解,這樣看來,還是自己「度」自己更好一些。

深山,古寺,一個年輕的禮佛者偶然間得到這樣一句話:「修禪之前,山是山,水是水;修禪之時,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修禪之後,山仍是山,水仍是水。」

這年輕人讓這句話給繞迷糊了,他找到古寺的住持,向他請教道:「禪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弟子不太明白。」靜靜地聽年輕人說完這句話,住持說道:「最先的狀態和最後的狀態是相似的,只是在過程當中截然不同。起先,我們看到山脈就是山脈,最後看到山脈也是山脈。但在這當中,山脈不再是山脈,河流不再是河流,為什麼呢?」

對於住持的話,那年輕人不知所云,困惑地搖了搖頭。住持微微一笑,接著解釋道:「因為一切都被你的思維、意識攪亂了,混淆了。好像陰雲密布,雲霧繚繞,遮住了事物的本來面目。但是這種混淆只存在於當中的過程。正是關於世界、思想、自我的認識使簡單的事物複雜化了,而這正是苦惱的根源啊。」

聽了這些,那年輕人自以為明白了住持的意思,心中有些壓抑,於是唉聲嘆氣道:「這麼說起來,凡夫俗子和禮佛者也沒有什麼區別啊!」

「說得對,」主持說道,「凡夫俗子和開悟者實在是並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開悟者離地六寸。」離地六寸的是什麼呢?是人的心,開悟者離地六寸,那就是告訴這個年輕人,人與人之間不同的是人心,真正能夠帶領人走上悟佛之路的,也是人自己的心。

一個重視自己內心、相信自己的人,其人生的道路將會無比順暢,因為每一步都是他自己走的;一個把內心交給別人,不相信自己的人,其人生道路將無比坎坷,因為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受人操控的。無論是禮佛也好,是人生也罷,心都是非常重要的,讓它去自由感悟,讓自己自由前行,人才算是擁有了自己的參悟之路,擁有了自己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中華 的精彩文章:

說話切忌過分直白
常懷感恩心

TAG:夢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