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鐵器時代·滿城漢墓

鐵器時代·滿城漢墓

▲ 劉勝墓平面圖

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及其妻竇綰墓。位於河北省滿城縣陵山上,是中國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1968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隊進行發掘,並於1980年出版了《滿城漢墓發掘報告》。

據《史記》和《漢書》記載,劉勝是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的庶兄,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立為中山王,在位42年,死於武帝元鼎四年(前113)。竇綰字「君須」,其名未見於史籍,死年稍晚於劉勝。

墓室這兩座墓位於陵山主峰東坡接近山頂處。南北並列,屬夫婦並穴合葬,即所謂「同墳異藏」。墓室開鑿在山岩中,是規模宏大的崖墓。劉勝墓全長51.7 米,最寬處37.5米,最高處6.8米。竇綰墓全長49.7米,最寬處65米,最高處7.9米。

兩墓的形制和結構大體相同。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6部分構成。中室和後室有石門相隔。墓道口劉勝墓用土坯、竇綰墓用磚砌築,再以鐵水澆灌封門。劉勝墓的甬道、南北耳室和中室,竇綰墓的中室,原來在岩洞內還建有瓦頂木構房屋,但早已腐朽坍塌。

兩墓的後室,包括放置棺槨的主室和一個象徵浴室的小側室,均系在岩洞中修建的石屋。劉勝墓內設置了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統,竇綰墓也有排水設施。兩墓各洞室的頂部,均作拱形或穹窿頂,周壁為弧形,符合力學原理,因而歷經兩千多年,墓洞基本保存完好。另外,在陵山頂上還發現當時用於祭祀的祠廟的遺迹。

▲ 劉勝墓墓道

棺槨和玉衣劉勝葬以一棺一槨,竇綰墓有棺而無槨,改變了過去諸侯王使用多層棺槨的舊制。劉勝的髹漆棺槨置於漢白玉石的棺床上。

竇綰的鑲玉漆棺,裝飾頗為特殊,棺內周壁用192塊玉版鑲嵌,棺的外壁鑲嵌玉璧,棺蓋及左右側壁各鑲8塊,前後端均嵌大型玉璧一塊,這種內外鑲玉的漆棺未見於記載,在考古工作中也屬首次發現。

▲ 竇綰金縷玉衣

劉勝和竇綰均以「金縷玉衣」作為殮服,與以往殮以多層衣衾的習俗迥異。金縷玉衣的外觀和人體一樣,可分為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5部分,全部由玉片拼成,用金絲加以編綴,劉勝的玉衣山2498片玉片組成,所用金絲約1100的克。

這兩套「金縷玉衣」是中國考古工作中第一次發現的保存完整的玉衣,也是有準確年代可考的最早的玉衣。

▲ 銅漏壺

隨葬品的布置墓內各洞室都放置隨葬品。以劉勝墓為例:南耳室和甬道是車馬房,內有安車、獵車等6輛,馬16匹,狗11隻,鹿1隻。北耳室代表倉庫、磨房,放置大量不同類型的陶器,其中有盛酒的大缸,裝盛魚肉、糧食的壺和瓮,還有鼎、釜、甑、盤、耳杯等炊器和飲食用具。

耳室南部有一盤石磨,磨下有承接的銅漏斗,磨旁有一具推磨牲畜的遺骸。中室模擬劉勝生前宴請賓客的寬大廳堂,擺滿了蒸煮食物用的鼎、釜、甗,裝酒用的鍾、罍、鏈子壺,日常生活用的鋗、盆、燈、熏爐等大量銅器,各種鐵器、金銀器、漆器和陶器,還有陶、石製作的侍從奴僕俑,以及出行時使用的儀仗。

廳堂的中部和南部張設兩具帷帳,帷幕和木質帳架已朽爛,只存銅質的帳構。後室是象徵卧室的內室,放置棺槨及許多貴重物品,有裝飾華麗的銅器和漆器,有雕琢精美的玉器,有刀、劍、戟、矛,盾、弓箭、鎧甲等銅鐵兵器,有金餅和大量五銖錢,還有作為奴婢的石俑。在象徵浴室的小側室內,配置了盆、罍、燈、熏爐等銅器,一塊搓澡石和一個石男僕俑。

竇綰墓隨葬品布置的情況,與劉勝墓相似,所不同者只是隨葬器物較少,中室的銅器多為明器,車馬置於北耳室,陶器放在南耳室。竇綰墓車馬房中有一輛小車和兩匹小馬,可能是當時貴族婦女在宮廷中騎乘取樂的小馬車和駕車的所謂「果下馬」。

▲ 透雕雙龍高鈕谷紋白玉璧

隨葬品兩墓共出隨葬器物4200多件,可分為陶器、銅器、鐵器、金銀器、玉石器、漆器,紡織品以及車馬、俑、錢幣等類。陶器的數量最多,銅器次之。

▲ 銅羊燈

兩墓有不少精美的銅器,如「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錯金銀鳥篆文壺、鎏金銀蟠龍紋壺和鎏金銀鑲嵌乳丁紋壺等,都是漢代銅器中難得的藝術瑰寶。

「長信宮」燈作宮女跪坐持燈狀,通體鎏金。燈盤可以轉動,燈罩可以開合,因而能隨意調整燈光照射的方向和照度的大小。宮女體中空,頭部和右臂可以拆卸,右臂與煙道相通,蠟炬的煙炱可以通過右臂容納於體內,從而保持室內的清潔。其設計之精巧,製作工藝水平之高,在漢代銅燈中是首屈一指的。

錯金博山爐爐身上部和爐蓋鑄出層巒疊幛的群山,山間點綴以獵人和野獸,刻划出一幅生意盎然的狩獵圖景。全器飾以流暢的錯金花紋,色彩絢麗。其製造技術之高超,製作工藝之精湛,外觀之華美,遠遠超過一般常見的博山爐,是漢代能工巧匠的傑作。

▲ 長信宮燈

在經過分析檢驗的部分鐵器中,有一柄劉勝隨身的佩劍,是「百鍊鋼」新工藝的雛形產品;還有中國迄今出土的最早的灰口鐵鑄件和固體脫碳鋼製品。

墓中發現的一種三棱狀銅鏃,表面曾用含鉻化合物進行處理,形成一層緻密的灰色氧化保護層,使銅鏃耐腐、耐磨,至今仍然光潔如新。類似的在金屬表面進行鉻鹽處理的工藝,其他國家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出現,而中國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就已發明,應是冶金史上的一個奇蹟。

▲ 錯金博山爐

劉勝墓所出的古代用於針灸的金、銀醫針和用於計時的銅漏壺,分別為研究中國醫學史和天文學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劉勝墓還出土了一領鐵鎧甲和兩套帷帳的銅帳構。鐵愷甲屬於早期的「魚鱗甲」,是現已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的西漢鐵甲。帳構經修整復原,一具為四角攢尖式頂的方形帳架,一具為四阿式頂的長方形帳架。這是第一次發現的成套的漢代帳構。

▲ 車馬構件

滿城漢墓規模之大,在已發掘的漢墓中是少見的。特別是由於沒有經過盜掘,完整地保存了極其豐富的隨葬物品,更屬難得。這兩座墓對研究漢代考古和歷史有重要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考古中國 的精彩文章:

鐵器時代·茂陵
鐵器時代·南陽畫像石墓

TAG:考古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