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班啦!《巴蜀石窟造像繪畫創新人才培養》18日正式啟動

開班啦!《巴蜀石窟造像繪畫創新人才培養》18日正式啟動

藝術野子

藝術野史

《巴蜀石窟造像繪畫創新人才培養》是西南民族大學獲得的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國家藝術基金是由國家設立,受文化部、財政部領導和監督 ,旨在繁榮藝術創作、打造和推廣原創精品力作、培養藝術創作人才、推進國家藝術事業健康發展的公益性基金。項目培訓以繼承、發展、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宗旨,深入巴蜀石窟現場考察和教學,讓學員對巴蜀石窟所承載的人文、美學傳統進行深入學習並運用當代繪畫的方式對巴蜀石窟藝術進行創新型創作。項目分階段授課,集中培訓60天。培訓結束可獲得由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頒發的《結業證書》。截止2018年1月30日,西南民族大學獲得的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巴蜀石窟造像繪畫創新人才培養》前期招生工作已全面結束,且項目將在3月18日組織開班儀式,正式開班。

開班時間

2018年3月18日早九點半

開班地點

西南民族大學航空港校區北區圓弧報告廳

此項目得以成功啟動,最欣慰的人應是李耘燕。作為項目負責人,她有太多話悶在胸口......她像是一個徘徊在命運歸宿以外的女人,隻身流浪在巴蜀石窟世界裡的一個奇女子。十年韶華,如同落花流水,一往不復。

- - 李耘燕

此間十年,李耘燕完成了大足和安岳國家級15個石窟文物點百餘個石窟的繪畫創作,完成三百餘幅作品。加上速寫、創作手稿,她十年時間畫出上千尊佛——一個藝術家,沒有幾個枯禪的十年敢這樣面對寂寞的功德:葉長大了,黃了又綠,可溪還是汩汩流淌,文人藝術家不可能在心如浮萍的游移狀態中經營出有葉有根的燭照人性之作,可見李耘燕這股禪定之心。且說與佛親近之人必有福祉,這般看來是真的了。

點擊看深度訪談

如今,她已成為整個《巴蜀石窟造像繪畫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的主要推動者,實屬不易。在她看來,十年韶華寒寂冷,源深海闊的巴蜀石窟文化內涵卻依然沒有參透,路往何處尋?很早之前,李耘燕心中便萌生出一個想法,唯有募著一行同道中人,與之共行,才能將此座佛陀智慧與芸芸眾生之間的橋樑搭得更穩實。故她思考該如何借花獻佛——最好能得到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爭取更多學者、專家、美術史論家加入這場石窟繪畫盛事,解讀石窟佛像中的真意境,彌補自己未能完全挖掘的那些細微角落。可,紙上得來終覺淺,想要申請到國家藝術基金,太不易!申報項目的淘汰率著實高,據說是百分之九十二,算是一場持久仗、硬仗。

「十年時光,眼看著許多石窟坍塌亡軼,於心不忍,太難受了!」她這句話,聽著著實揪心。

僅憑一人之力去探索無窮盡的巴蜀石窟文化,真心難以進行。李耘燕已經在這些石窟璧畫上烙上了十年光陰,依然遠遠不夠。不得已,求得國家藝術基金和更多藝術界人才的支持已經成為李耘燕不得不為之努力的方向。加上去年,藝術野瘋狂連載六期深入報道,確實讓更多藝術家感動、關注於此。她渴望與更多有志藝術家,進入這條孤獨的探索之路。有幸的是,有她十年經驗作鋪陳,後來者也可以少走些彎路。

15年盛夏,李耘燕在安岳畫卧佛院。那幾日天氣著實火辣透頂,她堅持上畫架畫畫,可未到五分鐘,人已頓感天旋地轉,不得已暫停作畫,回到屋中休息。加上屋子潮濕、悶熱,使得她上吐下瀉,難受感加劇,不得不回到成都修養。說來奇怪,回到成都第二天,李耘燕便收到國家藝術基金會的面試邀請函。彷彿是一場巧妙的安排!她決定暫停繪畫,全身心投入藝術基金會的面試答辯準備。可在公眾場合表現,不是李耘燕擅長的,期間存在極長一段心理掙扎,甚至在西南民族大學組織的預答辯環節中,腦子一度空白,想要放棄。

終於,項目申報成功且所有工作已經順利開展!項目通過公開的方式招募學員,項目組專家對參與報名的藝術家進行了認真的比較、甄選,反覆討論後最終擬定了25位學員,並予以公示,在社會上取得了良好的反響。這般結果,李耘燕看來是極其滿足的。回憶起當初為了項目申報,日日掙扎時,眼淚酸楚統統往肚裡流.....

- - 觀音、大勢至——安岳茗山寺8號宋代石窟 300X300cm 布面坦培拉 2014年

- - 數珠手觀音 60x70cm 紙面丙烯 2007年 石門山

這一掙扎,一晃就是兩年。到了17年,李耘燕自己,包括所在學院的領導覺得此事不能再耽擱,故再次鼓起勇氣進行申報準備,經過重重艱難,終得結果。結果是有了,難題也隨之來了,項目組擔心人才培養班的生源不夠,甚至擔心生源質量問題。但一系列的招生工作開始進行後,一切擔心都隨風而逝。報名學員中有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院、廣州美院、四川美院、西安美院、上海大學、四川大學等美術學院的碩士、博士13位,來自全國高校的老師20餘位,以及來自畫院等專業團體的70餘位藝術家,報名人數達到百餘,且在招收專業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豐富性,包含油畫專業11人,漆畫、美術學、壁畫專業各3人,國畫專業4人,風景園林學1人。涉獵專業這等豐富,已無意中將這場藝術集結演變成了藝術跨界融合,石窟造像繪畫不再局限在李耘燕單一的丹培拉畫法之中。採訪中,李耘燕也專門提及,她擅長的丹培拉繪畫中反覆的提白罩染與國畫亦有相通之處,剛好學員中也有專攻國畫、油畫的藝術家,這樣一來便會使之後的教學工作更加具有交融性和創新性。

招收學員中,有人直言不諱是沖著李耘燕來的。這可不是李耘燕想聽到的結果,她說:「藝術家不單是為了創作本身而存在,如能同時能用自身力量為社會做出點什麼,也不失為一種藝術價值體現。我更希望各界藝術達人的加入,不同美術創作思維火花的撞擊迸發,或能讓巴蜀石窟在繪畫中重生。「這不僅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帶來裨益,而且有助於當代藝術體系的建立。為何說是「巴蜀石窟造像繪畫創新人才培養」,創新之處便在於此,當初李耘燕的困惑也就有了解決之道——李耘燕目前對石窟的研究領域還處於起步階段且多側重於對石窟的藝術形式和規律的感悟。

巴蜀石窟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典型代表,是展現中國本土美學最好的歷史現場。巴蜀地區石窟造像歷經北魏的發軔、隋唐的繁榮,自唐五代以來,中原地區石窟開鑿日見式微,巴蜀地區卻方興未艾,題材廣泛多樣。這些藝術創作濃縮了唐宋美學的審美要義,既很好地發揮了宗教、社會導向功用又同時兼具美學高度達到了直指人心的視覺效果。而更多能人志士的參與,必會將這場巴蜀石窟藝術形式的轉換詮釋得更加有看頭。

項目對於各位藝術家以及社會的「反哺」也是相當足夠的——藝術家們利用繪畫的藝術形式來實現石窟藝術跨越空間的重現與移動,讓更多生活在城市中的當代藝術家以及藝術愛好者走近石窟藝術,領略石窟藝術的恆久魅力,從而感悟本土藝術創作的精神意蘊以及文化傳承。再則促進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旅遊發展,通過對散落巴蜀各地的石窟藝術的考察,引起各地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和廣泛的社會關注,引發更多的人思考和探討,這何嘗不是一件幸事?

此次人才培養項目已獲得許多優秀導師的支持,並已達成明確教學和考察帶隊意向。他們均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在石窟考古、美術史論、綜合材料、繪畫創作、壁畫藝術等諸多領域卓有建樹的著名學者和藝術骨幹。其中一位,李耘燕特別提到——復旦大學藝術人類學博士李捷,她畢業後遠赴國外,致力於世界各地的藝術展覽與研究。如今她的加入使得整個教學和創作融入了大量世界性質的宗教藝術學。

另外一位導師則十分有趣——他是來自四川大學的向以鮮老師,同時也是一位致力於巴蜀古籍研究的學者,編纂了《中國石刻藝術編年史》,此外還擁有著詩人的身份,這般多重身份已使人相當好奇。他常用現代白話詩的形式將深奧晦澀的古文典籍展現出來,注入個人創作之後,使古典文學再次煥發魅力。而他做的這件事情也正和李耘燕此前畫石窟造像極其類似。只不過是將古文典籍換作了摩崖造像,將寫詩換作繪畫,同樣的古老生命,同樣的再次創造,是一個道理。且這些古文典籍中對巴蜀石窟也存在重要記載,向老師已經再熟悉不過,這又為巴蜀石窟文化的傳承添上了不可多得的一筆。

石窟歷經千年,多已亡軼,如今通過繪畫來重現經典石窟原有的恢弘氣度和博大情懷,力求創作出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體現中國人自信和智慧的畫作。項目取得四川省文物局的支持,且已和大足石刻研究院及安岳、廣元、巴中等地石窟寺主管部門進行溝通,並與成都、重慶地區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初步達成「巴蜀石窟造像繪畫創新人才培養」成果展覽協議。這將是一場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藝術創作有機結合,多元藝術的跨越、融合與創新,不遺餘力地向社會各界人士展示石窟藝術的魅力所在以及此項目的重要性和意義。

十年如一夢,夢回巴蜀石窟藝術最真處。李耘燕的這場夢已經快要成為現實,但也似乎太過宏大,夢外的我們為她祈禱,也為整個石窟文化傳承而祈禱……只願不負有心人。

1、課程培訓總共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集中授課10天

(西南民族大學 2018.3.18—3.27)

文化類:巴蜀石窟造像分類研究、佛教文化信仰、唐宋佛教藝術、中國石窟雕塑流變。實踐類:美術創作研究、丹培拉繪畫技法、巴蜀石窟繪畫創作。

第二階段:集中授課30天

(川渝石窟現場 2018.3.28—4.21)

根據學員的創作實踐進行分別輔導,並針對培訓學員的作品進行集中點評,給出修改與完善的意見。完成速寫繪本1本、現場寫生創作2幅。

第三階段: 集中創作指導20天

(西南民族大學 2018.4.22—2018.5.14)

整理完成繪本、完成創作1幅

第四階段: 自主研究和獨立創作

(2018.5.15—2018.6.3)

專家遠程及在線 指導學員創作,學員可通過多種方式與導師溝通並獲得創作指導。完成創作1幅、研修報告一份。

2、授課地點

西南民族大學航空港校區、川渝地區石窟

文:謝禮恆圖:李耘燕拍攝於廣元、巴中美編:西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野瘋狂 的精彩文章:

何不憐取眼前人/秦天柱:錦水煙墨半醒齋
年度最文藝禮物:給你一張過去的詩箋,聽聽那時我們的誓言

TAG:藝術野瘋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