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處方」為何受青睞?
原標題:「中國處方」為何受青睞?
人民網紐約3月17日電 (記者 李曉宏) 3月17日是第89個「中國國醫節」。在中國大力推進中醫「走出去」的時候,大洋彼岸的美國,也不斷有學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轉而熱愛並加入到中醫隊伍。
美國醫學生物工程學會會士馬劍鵬教授即是其中之一。作為美國貝勒醫學院終身教授,從事生命科學研究與教學的馬劍鵬,10年前在事業巔峰期「出走江湖」4年, 去美國中醫學院學習中醫,現為德州執業中醫師。
在美國,諸多像馬劍鵬這樣的執業中醫師及其開辦的中醫診所,讓中醫像顆蒲公英種子在美國生根發芽,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接受。
講明白「中醫藥的故事」
是什麼原因促使馬劍鵬教授的事業重心轉軌?
「我本人是做基礎科學研究的,自認為中醫比西醫先進。」這句話出自一位在美30餘載的華人教授口中,聽來新鮮。
「中醫把人體作為一個整體來醫治,更加系統,西醫還沒有發展至此。」馬劍鵬解釋,近年來,生命科學領域有個新興學科,叫「系統生物學」,也就是現代醫學開始意識到生物體是個系統,不是一堆獨立的零件的簡單組合,而中醫五千年前就知道人體是一個系統了。中醫主張「上醫治未病」,西醫系統生物學在往這個路上走,但距離臨床還較遠。
馬劍鵬介紹,儘管系統生物學還處於萌芽階段,但有一個概念已經形成了,那就是生物系統都有很大的「冗餘度」。冗餘就是多重備份的意思。人體中所有的體系,小到幾個相關聯的基因,大到整個臟器,都有很大的冗餘度。
比如,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你感覺不舒服去看西醫,結果化驗單出來說你一切正常,醫生說你沒事,回家吧。明明身體不適怎麼,怎麼會沒事呢?因為西醫查不出臟腑冗餘度的損傷,等到化驗單上出現癥狀時,你的臟器已經把它的全部備份損耗得差不多了,餘生只能維持癥狀。
那麼中醫可以嗎?馬劍鵬說,中醫也查不出來。但中醫的高明之處在於,它可以根據整個體系的運轉和負荷情況做出判斷。在中醫眼裡,你感覺不好,這痛那麻的,是肌體已經在向你發出明確警告,表明你的臟器備份已經在消耗了,你自己也感覺到了。中醫創造的陰陽平衡學說,可以描述你到底有多平衡,或多不平衡,比如你實,是多實,你虛,是多虛等。中醫的這套理論為臨床治療和調理提供了理法依據。而現代醫學沒有這個概念來描寫人的健康程度。所以,在預防疾病上,中醫比西醫有優勢。
馬劍鵬自己就有這方面的經歷。18年前,他從哈佛來到休斯頓後,一段時間裡感覺像行屍走肉,什麼都不想干。西醫查不出有任何器質性病變,老醫生於是慈祥地對他說,你什麼問題都沒有,放心吧。「中醫氣虛的概念早就有了。與西醫相比,中醫的把人體作為一個整體治療的長處,是包含情志內容。」馬劍鵬說,腫瘤至今發病機理不清楚,但研究發現,所有癌症發病前患者都有一段壓抑心情。中醫的身心一體化思路,對於精神類疾患,小到焦慮、抑鬱,大到精神分裂症、自閉症、多動症等,防治效果更好。
此外,中醫的特點還包括個性化治療。馬劍鵬在美國中醫學院有位同學叫何巧莎,她十幾歲開始患有慢性蕁麻疹,斷斷續續發病,知道的療法都試過了也不見好,這也是清華大學畢業的她來美國後學中醫的動因。在中醫學院,同學之間流行相互看病。馬劍鵬針對何巧莎身體沖脈仁脈不固、腎虛的特點,在治療蕁麻疹常規中藥外,又加了幾味補腎的葯。用藥3天後,何巧莎的蕁麻疹退了個乾淨。
這段經歷促使何巧莎與馬劍鵬攜手創辦了潤元堂國醫館,要用自己的實踐講明白中醫藥的故事,讓美國患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讓中醫精華傳播到美國主流社會。
療效是硬道理
在美國民間,不少美國人認識到西醫的局限性,尋找替代療法。50多歲的黛比受更年期綜合征困擾,晚上總睡不好覺,易醒、出虛汗,看西醫用藥始終不見效,在朋友引薦下來到潤元堂國醫館。何巧莎醫師為她做了40分鐘的針灸治療並輔以知柏地黃丸中藥。當晚,黛比虛潮熱的癥狀得到緩解,睡了一個酣覺,自此成為該診所的常客。
事實上,自尼克松訪華引發美國針灸熱以來,許多美國人都因為體驗了中醫的療效開始相信中醫。美國國家針灸和東方醫學資格認證委員會的一項全國性調查表明,美國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接受過針灸治療,其中,超過20%的人除了針灸之外,還同時使用了中藥等方法。患有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疾病,是病人到針灸、中醫診所求診的主要原因。
約翰今年52歲,是位負責移民事物的律師。因長年患糖尿病,出現腎衰、心衰和糖尿病足癥狀。他的小腿和腳水腫、潰瘍了1年多,傷口無法癒合,腳變黑失去知覺,早上起來用力踢牆才能感到腳的存在。西醫用消炎藥、外敷藥膏都無法解決,接下來只能截肢。約翰來到潤元堂試試運氣,兩周內接受了四次針灸治療和中藥粉內服,發生神經病變的腿腳漸漸恢復知覺,頑固的皮膚潰爛很快收口。
馬劍鵬說,中醫認為疾病發生的原因就是對應的臟腑或經絡的氣血不通,只要把臟腑和經絡的氣血疏通,就能基本達到治療目的,針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經絡和調和氣血。
「二型糖尿病是吃出來的,發病率高。」何巧莎介紹,美國糖尿病人在成年人中佔比10%,其特點是「胖」,美國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超重,德州尤甚。對於糖尿病的致病原因肥胖和過度的精神壓力,針灸減重也有顯著療效。
「美國大胃口的患者減肥去醫院結紮大面積的胃,其實用針灸即可。」精研中醫典籍的何巧莎醫師對針灸減肥、美容深有研究和實踐,「腹部脂肪堆積如游泳圈,皮下血管血流不好是一個因素,脾虛沒有足夠能量排除脂肪。針灸調理使脾的功能改善了,排泄廢物能力增強,吃多一點也會感覺飽腹,肥胖慢慢就減下來了。」
眼下,西醫推薦病人進行針灸、中醫治療的情況越來越多。「我接待的病人就有很多是西醫推薦來的,其中不乏一些資深的醫生願意這樣做。」 何巧莎說。
中西醫結合中尋求科研「新突破」
如今,針灸已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103個世界衛生組織會員國的認可和使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接受以針灸為代表的中醫藥。
而在國內,對中醫的質疑之聲仍此起彼伏。原因何在?「因為許多中醫治不好病,真正優秀的中醫師太少。」馬劍鵬經常遇到來美國看中醫的患者,說是在中國看不好,其實是沒找對醫生。
在美國,中醫從醫者需要獲得一個獨立的中醫師執照方可執業。美國的中醫大學教育是培養美國中醫、針灸師的主要途徑。一般中醫學院的學製為4年,4年中要修完二三千個學時的理論課程,包括中醫和現代醫學,並完成500—800個學時的臨床實踐。
目前,美國50 個州、 1 個特區(華盛頓特區)中,已有 29 個州 、1 個特區允許針灸師獨立開業,持有中醫師執照者約達1.6萬人。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由政府撥款研究針灸止痛等中醫替代醫學。美國人替代醫療的花費一年約340億美金,多數美國保險公司也已接受中醫醫療給付。
「相比西醫,中醫更像是提供一種好的生活方式。」何巧莎說,現代社會節奏快、高壓大,越來越多的疾病並非來自感染、外傷,而是來源於生活方式,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都是「生活方式病」。中醫「治未病」的理念,不僅避免亞健康邁向疾病,也護佑心靈的寧靜。
陽光灑落在優雅清靜的潤元堂國醫館,斑駁出一種久遠的幽深。休斯頓猶太裔律師吉姆·萊文,工作壓力大,時常感覺頸部酸痛、腹脹。他每周來這裡接受針灸治療,紮上針後,總會沉沉地睡上一覺,拔針時,頓感渾身輕鬆、滿血復活。吉姆·萊文很感激中醫對他的幫助,拍了段視頻放到該診所網站上一直播放。
為全球健康提供「中國處方」,中醫是中華文化最好的載體之一,也是提高中國軟實力的一個抓手。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一個中醫診所,生命科學專家馬劍鵬教授及其團隊正進行著一個實驗探索。實驗的目的不是研製一種新的藥物,而是發掘傳統中醫藥的潛力,結合現代醫學的最新技術,尋找腫瘤治療等醫學科研上的新突破。
※美副總統中東「滅火」不成反「澆油」
※美國超級火箭即將首次發射
TAG:人民網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