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代青花瓷的發現和產生

元代青花瓷的發現和產生

元代青花

青花瓷

青花瓷器雖然始於中國唐代後期的河南鞏義黃冶窯,但是黃冶窯的唐青花由於中國內部的動蕩、分裂很快就衰落了下去,一直到整個兩宋時期青花瓷器在中國都沒有再發展起來。

青花瓷器在中國的重新燒造和真正發展的歷史重任落在了元代景德鎮窯身上。

輸入文字

元代青花瓷的發現

01

1929年,英國人霍布遜首先發表文章介紹了帶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銘的青花雲龍紋象耳瓶,揭開了元青花研究的序幕。

此瓶原為寺廟供器,共有一對,紋飾及銘文均相同,是現存最為重要的、有確切紀年的典型元代青花瓷器。後流失到英國,為英國著名收藏家大維德收藏。

「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里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凈一元帥打供」

公元1351年4月(元至正十一年四月),江西玉山縣一個名叫張文進的人在景德鎮定做了一付香爐和花瓶,供奉在星源祖殿胡凈一元帥尊位前,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

20世紀50年代,美國波普博士以此象耳瓶為依據,與伊朗德黑蘭阿迪畢爾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博物館所收藏的眾多青花瓷器進行了排比研究,劃分出了與之相類似的景德鎮元代青花瓷器,名之曰「至正型」 青花,使元青花研究工作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元代青花瓷的產生

02

青花瓷器產生的三個技術條件:白瓷生產技術、釉下彩繪技術和鈷料的使用技術。

景德鎮元代青花瓷的燒製成功,既得益於宋代青白瓷的燒制基礎,又得益於磁州窯、吉州窯釉下黑彩瓷的生產技術,同時還得益於此前波斯對青花鈷料的運用。

青花瓷器產生的原因或社會條件: 對藍色的審美愛好和市場需求以及滿足這種需求的經濟貿易。

隨著蒙古人對中國和歐亞大陸的征服,又建立了西亞與中國密切交往的基礎,從而重新喚起了西亞伊斯蘭世界對中國青花瓷器的需求,並能夠把優質的鈷藍料再次運往中國。

元代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朝代,大大促進了國內和國際間的經濟、文化的交流和全球化的進程,元代文化是漢文化、蒙古族文化、伊斯蘭文化及藏傳佛教文化等多種文化交流、融合的產物。

因此可以說元青花瓷器是漢文化、蒙古族文化、伊斯蘭文化交流的產物,是蒙元時期全球化的的產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分都分了,就別再回來找我了
書法里的緣趣意信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