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本「戒手機」指南的書

一本「戒手機」指南的書

你好,

現在,是介紹書評時間

「心理學三大巨頭之一」的榮格,曾在一個叫伯林根的村莊建了兩層石頭房子,稱為塔樓,外界很多人都以為榮格是為了度假所造,然而榮格卻是將塔樓作為屏蔽外界干擾,提高專註力全心打造作品的工作場所。

榮格會每天早上7點起床,然後在塔樓的一間私人辦公室里度過兩個小時,專註於寫作,在塔樓里沒有電,榮格都是用油燈用於照明,榮格常常工作到10點,才上床睡覺。

榮格在塔樓中發表了重要著作《心理類型》,對導師兼好友的佛洛依德提出質疑,為發展分析心理學奠定了基礎,你或許認為,大動干戈修房子只為工作那不是多此一舉嗎?那還真不是,榮格的工作屬性是高認知領域需要更細緻、縝密的思考,而逃離嘈雜都市隱居伯林根,進行深度工作是榮格所需要的。

我們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天之內承受的量比前人一輩子還多,身處的時代被各種信息所裹挾,新聞、廣播充斥雙耳,博客魚龍混雜,各種碎片信息高度飽和的時代也意味著我們的注意力被分解得支離破碎,無論學習還是工作,你都面臨著各種社交媒體的誘惑.

麥肯錫在2012年一項調研發現,知識工作者平均每周有超過60%的工作是進行電子溝通和網路搜索,其他工作中則有將近30%的時間用於閱讀和回複電子郵件.

電子溝通、網路社交、漫無目的的搜索都屬於浮淺工作,為想要創造較好工作價值則需要培養深度工作習慣。

只有通過深度工作摒棄浮淺工作,提高專註力和抵抗分心的能力,才能讓自己個人價值更高,這是《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點腦力》所告訴我的。

本書的作者卡爾?紐波特,是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喬治城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同時還是暢銷書作家,高人氣博主。他創辦了深受美國中學生歡迎的博客「Study Hacks」,專註於研究如何深度學習、高效工作。《深度工作》這本書出版以後,好評不斷,成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權威機構極力推薦的暢銷書,

01

為什麼我們需要屏蔽浮淺工作,專註於深度工作

我們先來解釋一下深度工作的概念,深度工作——深度工作是在沒有任何干擾,需要連續不斷的高投入、專註進行的工作活動,需要將人的認知能力和思考能力發揮到最大限度。深度工作是有高價值、高回報、能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

有深度工作習慣的人,專註能力更強,取得個人發展前景也較大比如JK·羅琳,比爾蓋茨、榮格、馬克吐溫,他們都是深度工作的擁護者。

比如JK·羅琳她在寫作《哈利波特》小說期間會遠離社交媒體,在2009年終於開設了推特賬戶,但她在寫作《偶發空缺》離開設賬戶將近一年半里只發布了一條消息。

比爾蓋茨一年兩次的「思考周」,這段時間只用于思考、閱讀、吃飯、睡覺,寫下了著名的「互聯網浪潮」,馬克吐溫在寫作《湯姆·索亞歷險記》大部分時間在紐約庫阿里農場的一間小屋裡完成,家人要吹號角才能叫他回家吃飯。

當然也不是你想要取得成功,一定要培養深度工作習慣,正如卡爾·紐約特所說:深度工作並非是我們的經濟中唯一有價值的技能,不培養這種能力也可能做得很好,但是不需要深度工作的職業會越來越少。

不用急著說自己的工作不需要深度的標籤,況且在人工智慧大力發展的時代,深度工作能夠幫我們在這個社會擁有一席之地。

根據耶魯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對 352 位人工智慧專家進行了採訪,人工智慧到2060 年前後有 50%的概率完全超過人類。

在未來機器與人的差距會愈小,在加上人才市場的扁平化,僱主選擇「新機器」而不是「新人類」的計劃越多,比如你是一個二流的程序員,你創造的價值能輕易在網上找到替代品也就是說你的完全可代性很強,那僱主完全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找一流的程序員,不用長期支付工資,創造的價值還更好。

「連續聽一系列中等水平的歌手唱歌並不能累加成一場無與倫比的演出」,也就是只有成為精英才會有額外獎勵。想成為不可替代,有創造性的精英,在卡爾·紐波特看來掌握複雜工具,達到精英水平才是關鍵,而兩者在學習過程中都需要深度專註,保持注意力不潰散,不能有干擾。

塞浪吉思在《知性生活》中稱:「天才之人之所有偉大,只因決心投入一切,全力於一點。」專註學習就是一種深度工作行為。

現在我們來說與深度工作相對應的另外一種概率——浮淺工作:你所從事的是低效勞動、常常會受到干擾,不斷被擾亂心神、注意力高度不集中,操作簡單,不能創造多大的價值而且可替代性很強。

比如:頻繁查看電子郵件、逛淘寶、打王者榮耀、漫無目的的搜索等受到干擾的活動。這種任務轉換的活動會造成注意力殘留。

明尼蘇達大學商業學教授索菲·勒魯瓦在做過一項任務強制轉換的實驗,在實驗中,她會先請實驗對象解一些文字謎題,中途打斷實驗對象,要求他們轉移到一想新的、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上,讓他們閱讀簡歷,在文字謎題和簡歷之間,安排一次快速辭彙判斷遊戲,來量化任務的殘留。結果顯示:如果殘留量越大,進行下一項的任務就會越糟糕。

浮淺工作會干擾專註能力,而深度工作需要高度專註,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如果你在極度浮淺的狀態下度過足夠的時間,將永久性降低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摒棄浮淺,培養深度工作能力的原因。

02

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做到高效深度工作?

在我們深度工作之前,先來探究一下深度工作的主要障礙之一是:將注意力轉移到某種浮淺事物上的衝動。卡瑟琳福斯在2009年的《預防》雜誌上對意志力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如,她在文章稱:意志力就像車裡的燃油,你每拒絕一次誘惑,就消耗一點兒,你拒絕的次數越多,燃油的儲備就越少,直到用完不止。

也就是說我們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為避免遭遇各種慾望的攻擊,消耗有限的意志力,卡爾·紐波特建議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別設計的慣例和固定程序,使進入並保持高度專註狀態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可先從選定自己的深度哲學開始。

4種哲學方式分別是:禁欲主義哲學、雙峰主義哲學、節奏哲學以及新聞主義哲學。

我們先來說說禁欲主義哲學,顧名思義完全屏蔽網路,與世隔絕的行為,切斷與外界的聯絡,別人不能輕易聯繫到他,很少窺探他的行蹤。

使用禁欲主義哲學主要是將浮淺工作完全屏蔽或者降到最少,從而將深度工作效果最大化的行為,比如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金就是禁欲主義的實踐者,他除了在21世紀初期可以找到發表的幾篇文章外,沒有其他多餘的信息,甚至在作家專屬網站上都沒有他的聯繫,斯蒂芬金聲稱他不是一個很好聯絡人,他也不會回復任何電子郵件,只要有整塊的時間,他就會進行創作。

禁欲主義哲學深度工作後產生的價值最高,適合的群體是非常少的。

雙峰主義哲學,就是將深度工作和浮淺工作相結合的生活方式,將自己時間分為兩大板塊,一部分用於深度一部分用於浮淺,但雙峰哲學想要達到深度工作最大化,投入的時間一定要足夠。

打個比方,你如果按照一周實施雙峰主義的話,你可以這樣安排前面四天進行深度工作,剩下的時間進行浮淺工作,如果你按照一年來劃分的話,可以選擇一個季度進行深度工作。

雙峰主義哲學最大障礙就是時間的方便靈活性,當下很多人很少會有這樣的時間安排,雙峰主義哲學最關鍵的就是給予深度工作足夠的時間。

第三種就是節奏哲學,這是適合大部分人生活習慣的方式,即養成固定時間進行深度工作,雷打不動的每日習慣,能很輕鬆開啟深度工作,並迅速進入工作狀態,不需要你投入額外的專註力,能很好將深度工作貫徹到個人生活習慣中,節奏哲學使你養成每天都要做這件事的習慣。

比如比如村上春樹在寫長篇小說的時候,凌晨四點左右起床,從來不用鬧鐘,泡咖啡,吃點心,就立即開始工作,一直寫到上午十點,每天寫十頁,每頁四百字,這成了他寫小說雷打不動的慣例。

節奏哲學與前面兩種哲學方式相比更能滿足我們現代人的需求,不要刻意完全屏蔽網路,不用消失幾天時間,不聯繫,只需要你在平時的時間安排空隙中,額外安排空閑時間,進行深度工作。

最後一個就是新聞哲學,新聞哲學並不適合新手,他本身就是一個見縫插針隨時進入深入工作的模式,隨時切換任務,從浮淺直接過渡到深度工作,頻換切換任務造成注意力殘留。

03

訓練深度工作習慣

在訓練時需堅持兩個目標:提高注意力的能力和克服分心的慾望。可以通過冥想的方式來達到訓練的目的。

紐波特所說的冥想和我們腦海中認為的靜坐配合呼吸法的冥想可不一樣,雖然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注意力避免分心狀態。

有成果的冥想,時間地點都不限制,在你平時上班路上、下班途中、跑步健身時、洗衣淋浴時,散步遛狗時,你都可以進行有成果的冥想.

只要求你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問題明確的問題上,每個人專業分工各有不同,可能是上班的策劃、周一要準備的PPT要點、課堂上的數學難題甚至一個證明,你都可以進行有成果的冥想,在進行冥想中你可能會被腦海中某個想法所吸引,你只需要提醒自己稍後再回到這個想法,現在將注意力收回到當前問題.

此外你還需要避免在原地打轉,大腦有一種偷懶機制,為節省資源,你的大腦在一次次進化中為避免能量浪費,會愛逃避困難難題,你就需要警惕自己是否在冥想中徘徊不前即原地打轉。

紐波特本人就經常會在上下班途中進行有成果的冥想,紐波特在麻省理工做博士後副研究員的兩年里,因家住在波士頓,工作在劍橋,中間有一個查爾斯河,路程有一英里,他利用上下班的路途,每天至少做一次冥想,在開始嘗試有成果的冥想的時候,紐波特也經常被分心所困擾,使用了好幾十次才開始有成果,冥想能力逐步提高,紐波特的工作效率也變好了,比如他常常利用冥想構思要出版書籍大半部分提綱和攻克學術方面的難題。

有成果的冥想,不僅可以提高專註能力增強抵抗分心,還不會浪費你上班額外時間,它不失為一種訓練高度專註避免分心的好方法。

深度工作在社會經濟價值日益提升,但掌握深度工作習慣的人卻呈兩極化,很大原因是將網路消遣作為一種習慣,有事、沒事、無聊、難過都拿手機來刷刷屏,閑來無事就開啟刷屏模式主要是大多數人的消遣沒有計劃也毫無意義,大腦處於無所事事的情況,放空的結果就是放任自己迷糊狀態下漫無目的瀏覽網頁,如果你能夠給大腦找到一些高質量的替代活動,你停不下來上網模式就是大幅度減少。

個人覺得這本書對我影響很大,看了這本書我將每日玩手機上網的次數,設定每天兩個小時,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進步,少了玩手機的次數,真的覺得一天的時間簡直太長了,看書、鍛煉、學習PS的時間也明顯延長。

—End—

陪你見證三年蛻變

@小亞說1095日

▼▏

行是知之始,始是行之成

實踐才是王道

簡書,豆瓣,知乎

@小亞說1095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亞說1095日 的精彩文章:

TAG:小亞說109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