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番戲場,許多對句

一番戲場,許多對句

一番戲場,許多對句

文 | 鞠風亮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雅俗共賞,既盛行於宮廷御苑,受帝王后妃垂青,又流播於市井民間,為百姓草民歡喜。演戲需要場所,於是各地就有了數不清的或豪華或簡易,或官方或民間的戲樓戲園戲館,一代代名優伶人上演一出出人間悲喜劇目。與這些戲台共存並一起見證戲裡戲外滄桑的,還有中國文化的另一枝奇葩——戲曲楹聯。

康熙皇帝文治武功,學識過人,他為紫禁城內一處戲樓題聯:

「日月燈,江海油,風雷鼓板天地間,一番戲場;

堯舜旦,文武末,莽操丑凈古今來,許多角色。」

心胸浩蕩,氣勢磅礴,端的是一番君臨天下帝王氣象。

山西太原晉東南戲台聯言簡意賅,14個字寫盡中國戲曲「以少寓多」的妙處:

「三五步走遍天下,

七八個人百萬雄兵」。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多少梨園弟子終身浸淫戲中竟不得出。北京廣和樓戲園楹聯從演員角度立意:

「學君臣,學父子,學夫婦,學朋友,匯千古忠孝節義,重重演出,漫道逢場作戲;

或富貴,或貧賤,或喜怒,或哀樂,將一時悲歡離合,細細看來,管教拍案驚奇。」

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最喜歡鎮江落花軒戲院聯: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裝誰像誰,誰像誰,誰就像誰。」

不僅僅是表演的「似與不似」,其中還有更多的人生哲理,生命況味。

江蘇揚州一處戲台的聯句,肯定是一位看戲人撰寫的:

「想當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

看今日這般光景或許有之。」

雖然時光不能為誰停留,但戲劇可以再現某些情節,所以看戲人有了旁觀者清的優勢,才有這諸多感慨——河北保定直隸戲園: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

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看完之後,還可以追問、反思,有時候還可能對號入座,南京老夫子廟劇社:

「演離合悲歡,當代豈無前代事?

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

演員入戲齣戲,上台下台,觀眾看戲品戲,進場散場都只是一個過程,但戲劇本身亦真亦幻,難取難捨的魅力讓人慾罷不能,北京京師戲園楹聯友情提示:

「凡事莫當前,看戲何如聽戲好;

為人須顧後,上台終有下台時。」

中庸之道的處事文化,閃爍著中國人特有的智慧火花,戲劇確實可以告訴我們許多東西。清初著名醫學家,一代國手傅山先生為無錫梅園戲樓撰聯:

「曲是曲也,曲盡人情,愈曲愈妙;

戲其戲乎,戲推物理,越戲越真。」

傅先生從醫理悟到戲理,直接指向事物的本質,深得其中三味。

湖南湘潭白石埠是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的家鄉,先生小時候常在村裡的戲台看戲,後來老人為這個戲台題寫了一幅楹聯:

「白門樓具甲兵三千,惡戰終遭擒,誰叫爾英雄氣短?

石頭記有金釵十二,豪華終是夢,頓使我兒女情長。」

出現在戲台上的呂布、貂蟬、賈寶玉、林黛玉這些風流人物,曾深刻地銘記於先生的記憶中。看來,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無論先生這樣的大家還是我等白丁都是一樣的體會。

《霸王別姬》里的程蝶衣入戲太深,分不清台上還是台下,也分不清自己是伊是儂,最終香消玉殞。只有戲台,和戲台上歷經風雨剝蝕的對句,一起詮釋著劇中人、編劇者、導演者的蒼茫心事,在春去秋來時間的舞台上做一個忠誠的場記。

作者簡介:

鞠風亮:男,山東沂水人,上世紀70年代生人,供職於臨沂市某科技公司。1991年開始業餘創作,先後在《齊魯晚報》、《時代文學》、《星星詩刊》、《山東文學》、《小小說月報》、《中國建材報》、《中國軍工報》、《國防科技》等媒體發表散文、詩歌、小小說、報告文學作品800餘篇,文章多次獲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微刊 的精彩文章:

許都包子 讀書
曹偉 衝出狼群

TAG:文學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