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沒有蜂鳥

中國沒有蜂鳥

蜂鳥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鳥類

它們通過快速拍打翅膀每秒15-80次不等

懸停在空中以及向左右飛行

拍打翅膀的次數取決於蜂鳥的大小

它們也是唯一可以向後飛行的鳥類

蜂鳥的新陳代謝速度在所有動物中是最快的

它們的心跳能達到每分鐘500下

為了獲取巨量的食物

它們每天必須採食數百朵花

這種吃貨屬性可謂是地表最強!

藍頂妍蜂鳥 攝影/魏群琪

蜂鳥最奇特之處在於

它與植物進化出了一種獨特的共生關係

——

花為了傳粉而不斷進化出更為豐美的花蜜

蜂鳥為了像昆蟲一樣采蜜

進化出匪夷所思的生理結構

克服了脊椎動物的身體難點

在我國

有時會出現「某地驚現蜂鳥」的不實報道

實際上

多數情況下那都是長喙天蛾的一種

這種「蛾子」不但外貌與蜂鳥相似

就連行為也與蜂鳥十分雷同

下面是攝影師葉海江拍攝的長喙天蛾

注意,不是「蜂鳥」

它長著同蜂鳥一樣小巧的身體、

又細又長的喙部、身披明亮顏色的外衣

它們和蜂鳥一樣擁有快到數不清的振翅頻率

以及吸食花蜜的習性

即便如此,要知道

長喙天蛾屬於昆蟲

而昆蟲和鳥類顯而易見的區別在於

昆蟲是無脊椎動物,身體由一系列體節構成

而鳥類是脊椎動物,體表被覆羽毛

鳥類身體的消化系統較昆蟲而言也更為複雜

和長喙天蛾長相相似

同樣易被誤認作是蜂鳥的還有透翅天蛾

攝影/葉海江

蜂鳥和它們的區別不小

看完這篇文章就別再信什麼「震驚」體文章了

蜂鳥生活在美洲

野生的,整個中國都沒有

真正的蜂鳥長什麼樣?

它們大概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類鳥兒了

目前已知約有350種

再說一次:全部生活在美洲

它們軀體的嬌柔、

喙與體之間莫名其妙的比例、

羽毛顏色的變幻、

飛行時慣用的懸停技能

以及在物種演化過程中特殊的地位......

它們生活中的每個細節

都體現著自然界的優雅與神秘

攝影/方薏

▲為了招引蜂鳥而懸掛的餵食器

這樣的裝置在南北美洲都有使用

守在附近

可以更為簡便地觀看前來覓食的蜂鳥

攝影/姚立宇

▲繁殖領地的爭奪

很多蜂鳥圍繞在餵食器邊進食時

兩隻雄性黃尾冕蜂鳥為了爭奪繁殖領地

站在樹枝上對峙並相互警示

相比於大多數鳥種

蜂鳥更多地是攻擊、

排斥與自己爭奪領地和食物的異類

而種間的爭鬥相對少見

點擊一下,可查看大圖 繪圖/項樂

▲現今存活在地球上的鳥類體型對比

攝影/魏群琪

▲巨蜂鳥 (Patagona gigas)

是將近350種蜂鳥中體型最大的一種

體長約23厘米

攝於6月的秘魯

攝影/魏群琪

▲吸蜜蜂鳥 (Mellisuga helenae)

這是一隻雄性吸蜜蜂鳥

是世界上最小的蜂鳥,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

它們的體長一般只有3—5厘米

很多情況下看到的個體只有3厘米左右

儘管它們體型最小

但在飛行能力方面不輸同類

其速度與持久性和其他蜂鳥無異

吸蜜蜂鳥是古巴特有的鳥類

它們專門為古巴一些特有的植物傳播花粉

這就是自然界的協同進化現象

攝影/李國衛

▲盤尾蜂鳥 (Ocreatus underwoodii)

這是一隻雄性的盤尾蜂鳥

羽毛閃耀著金屬光澤

腳部有靴狀的白色絨毛

尾羽兩根長翎更是讓人過目難忘

僅在南美洲有分布

攝影/魏群琪

▲暗綠領蜂鳥(Heliangelus exortis)

又長直又堅挺的喙與其纖小的腳爪配在一起

讓我們聯想到它在吸花蜜時

不得不採取的懸停和倒飛技巧

攝影/李國衛

▲長尾蜂鳥 (Aglaiocercus kingii)

尾羽長度近乎於體長的二倍

在飛行或者懸停過程中

長尾羽就如穩定而靈活的方向舵

攝影/魏群琪

▲輝紫耳蜂鳥(Colibri coruscans)

特點是它耳後有一撮亮紫色的羽毛會翹起扇動

體長可達15厘米,體重可達8.5克

它們廣泛分布於安第斯山地區

在城市的花園或公園中也較為常見

攝影/魏群琪

▲劍嘴蜂鳥(Ensifera ensifera)

極長的鳥喙是劍嘴蜂鳥最突出的標記

它的唯一性已經以其獨一無二的長劍般的喙

充分地展現出來了

其喙的長度幾乎與身體等長

可達10厘米,甚至更長

毫無疑問

長長的喙與吸食長花筒的花朵有關

也是一種典型的協同進化現象

通常只能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方才可覓其蹤影

攝影/魏群琪

▲髯蜂鳥(Oxypogon guerinii)

它的喙非常短小,一般只有1厘米

是劍嘴蜂鳥喙長的十分之一

其嘴周有明顯的「鬍鬚」

特別是嘴下延長的羽毛再加上結構色的作用

使其頸部至胸部的顏色變幻多端

可明顯呈現出黃綠青藍紫等色彩

攝影/魏群琪

▲翎冠刺尾蜂鳥(Discosura popelairii)

看上去較大,但身體很輕

它的體重大約只有2.5克

但整個體長可以達到12厘米

因為長長的尾羽為它們增加了長度

這種蜂鳥的尾羽基部較粗,越到前端越細長

最後在最前端酷似尖刺一般,故名

攝影/魏群琪

▲綠隱蜂鳥(Phaethornis guy)

它的喙彎曲

它在懸停時打開10枚尾羽

其中的2枚中央尾羽貌似燕尾

這樣的尾巴有很多好處

在飛行或懸停時起到很好的舵的作用

利於快速調節方向和角度

在美觀方面則更容易吸引異性

攝影/魏群琪

▲棕煌蜂鳥(Selasphorus rufus)

是一種中小型蜂鳥,體長約8厘米

分布在北美洲

北起阿拉斯加,南至墨西哥灣

白天活動,夜間休息,以花蜜為主食

是候鳥,成年雄性通常不遷移

有較強的領地意識,且好鬥

棕煌蜂鳥壽命的最高紀錄是8歲

地理君沒找到棕煌蜂鳥的叫聲

攝影/魏群琪

▲紫帶尾蜂鳥(Lesbia nuna)

在一株蠍尾蕉屬植物上吸食花蜜

它的腳握住某種蠍尾蕉花朵的黃色花被片

而鮮紅色的苞片吸引了蜂鳥們前來造訪

地理君沒找到紫帶尾蜂鳥的叫聲

攝影/魏群琪

▲小隱蜂鳥 (Phaethornis longuemareus)

雖然名曰「隱」,但並不隱居

在其分布區,它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種類

熱帶雨林、紅樹林、次生林、

灌叢、農業區、花園都有它們的蹤影

它吸食蠍尾蕉屬(Heliconia)植物的花蜜

因此也是這類植物重要的傳粉者

另外,它們也捕食一些昆蟲

圖中這隻懸停吸蜜的小隱蜂鳥

拍攝於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

這個國家是世界上唯一把蜂鳥作為國鳥的國家

美到無以言表

話不多說,留言區見

- -

本文部分內容來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4年5月、2017年06月

撰文/羅比 李國衛 張勁碩 吳海峰

責任編輯/高新宇 劉晶 圖片編輯/孫毅博 馬宏傑

本文撰文·編輯/SALT 供圖/齊麟

別錯過

微信號:dili36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冰島成因-21世紀最重要的科學論戰之一
元宵將至,你準備好艷遇了嗎?

TAG:中國國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