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磁帶與生俱來的雜音有一種獨特的溫暖感

磁帶與生俱來的雜音有一種獨特的溫暖感

Branding of the times

Tape Music(磁帶音樂)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20世紀末,以模擬磁帶錄音技術為基礎製作完成的電子音樂。

電子音樂誕生時期,作曲家和工程師主要依靠麥克風錄音和磁碟技術,磁帶技術形成後逐漸成為電子音樂的主要技術依託,它降低了電子音樂創作的成本和門檻,激勵了更多的作曲家投入電子音樂的研究。

美籍法國作曲家瓦列茲是最早利用磁帶技術進行作曲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實驗創作推動了電子音樂的發展,噪音被應用於作品中。1958年,瓦列茲為二戰後第一次世博會藝術建築「菲利普大帳篷」創作了《Poeme eletromique》(電子音詩),與電影、燈光、圖片、建築體共同形成了最早期的多媒體音樂

法國電子音樂作曲家Francois Bayle(弗朗索瓦·拜勒)是磁帶音樂時期的代表人物,他的創作理念和發展路線具有獨立的個性,熱衷於發掘新音色,創造新「樂器」,不拘泥於「Music Concrete」對自然聲音的局限,主要以模擬磁帶錄音技術為實驗平台;他的作品幾乎不採用任何真實的自然界聲音,而是著力創造屬於自己的聲音,探尋獨立的、個性的「音響模型」,建造屬於自己的音響世界,如《L" Aventure du Cri》(偶然的尖叫)、《Vibrations composees》(複合顫音)、《Les Coulerus de la nuit》(夜色)等,其中《Vibrations composees》被視為法國電子樂派「磁帶音樂」和「電子聲學音樂」交叉過渡時期的代表作。Francois Bayle是「Acousmatic Music」(幻聽音樂)的最早提出者和倡導者,對電子聲學音樂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影響。

1956年,Karlheinz Stockhausen(斯托克豪森)創作的《Song of the youths》(青年之歌)也是磁帶音樂時期的重要作品,

《Song of the youths》圖譜

《Song of the youths》

以磁帶技術為基礎,打破了語言和音樂的邊界,童聲、電子音樂以及混合音色形成音高、音量、持續時間上的連續變化,也是Karlheinz Stockhausen音樂表現「空間」概念的體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aggieHDCY 的精彩文章:

TAG:MaggieHDC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