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總有人能拿到銀行便宜資金,因為他們會看利率曲線呀

為什麼總有人能拿到銀行便宜資金,因為他們會看利率曲線呀

美國債王比爾·格羅斯

作為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堅定批評者,格羅斯明確指出:現在仍在進行的政策靈丹妙藥已經失效——繼續推高資產價格只能帶來微不足道的真實增長率。然而在這一過程中,資本主義已經被擾亂了:

低利率/回報抑制儲蓄/投資以致我們不能重現歷史水平的生產力增長;

殭屍企業被救活,而非如熊彼特說的「創造性毀滅」;

債務相對GDP繼續上升;

金融系統未能出清而恢復到風險回報平衡的水平上;

非均衡替代了均衡,儘管只要波動率存在我們就難以認清這一經濟幻覺的真相。

利率就是貨幣的價格

全球化情形下,一國的貨幣有兩個價格:對內是利率,對外是匯率。兩者存在很複雜的內生替代關係。亞當·斯密早論證過,市場是有效的價格機制,通過有效的價格機制可以實現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而金融市場的價格就是利率與匯率。

研究者王龍就認為,「從利率平價角度來看,利率是對未來匯率的補償。高利率國家往往對應著新興國家和不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需要較高的主權風險溢價,未來匯率貶值需要正利差來進行補償;反之低利率國家往往對應發達國家和穩定經濟環境,未來匯率升值需要負利差進行抵補。」中國相對於美國的國際主權風險更高,中國主權CDS約120點,美國主權CDS約30點,中國利率高於美國,合理的中美利差有利於維持人民幣即期匯率穩定。

這裡先陳述一個重要的事實:自有記錄以來,利率曲線的總體趨勢一直在下行。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利率更接近零的地平線(歐日等央行已實施了負利率政策)。這個利率的下行曲線對全球經濟與市場極為重要。它表明市場的貨幣、資金與資本(貨幣、資金、資本不是一回事)不再像之前稀缺。另一個事實是,人類社會已經來到了供給過剩、商品豐腴,而需求有限的時代。在金融領域,資本充足、資金充裕、貨幣充斥(「貨幣+」>「資金+」>資本)的時代。

哈佛大學教授Paul Schmelzing在其博客寫道,過去700年,全球平均實際利率為4.78%,在兩百年前,全球平均實際利率下降至2.6%。對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可以發現,全球實際利率大概以每年1.6個基點的速度下降。

1971年布雷頓體系崩潰後進入信用貨幣時代,美國經濟陷入滯脹階段。80年代沃爾克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至18%而市場利率達21%。這曲線圖結合下圖的貨幣體系演變圖示更能看清利率與貨幣的關係

主權貨幣衰敗與全球貨幣體系的裂變

可以看出,傳統資本主義不再能像以前那麼野蠻獸性了,而」本主義正在崛起。簡單理解就是,錢不再那麼值錢了,而人才越來越值錢了。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稱:「資本主義正在被『人才主義』取代」。在他看來,資本如今正在讓位於有創造力和創新力的人才。

有學者指出:「縱覽世界,利息率越高的國家其金融體系的效率就越低,利息率越低的國家其金融體系的效率就越高。因為在錢很值錢的國家,食利者階層的人數就多,投資人和創業者就越少,人的智慧就不值錢;反之,在錢不值錢的國家,食利者階層的人數就少,投資人和創業者就多,人的智慧就值錢。」

「利息」一詞來源於希臘語「tokos」,其本義是子孫。資本的利息越少,其子孫就越少。0利率就等於資本斷子絕孫了。從這個角度上講,央行的貨幣主義的縱慾性行為,正在斷絕資本主義的子孫。

什麼在構造利率的曲線?

曲線,表明的是一種長期的趨勢或趨向。利率是貨幣的價格。從經濟學上來講,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從金融學上來講,價格是由預期決定的。經濟學原理講,價格曲線是由供求雙方各自的曲線構成。也就是說,商品的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是逆向的。所以商品價格曲線會達成一種均衡。

金融學上講,價格曲線是由預期(對投資對象的收益與風險的預期)決定的。也就是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是同方向的。金融商品包括資產的價格,是一種正負反饋環路。比如,金融商品中最典型的股票,就是價格越漲需求越大——牛市;價格越跌需求越小——熊市。用中國俗語來說,「物以稀為貴」就是供求關係決定的商品價格。「買漲不買跌」就是預期決定的金融商品價格。

經濟學者余永定的解釋是,「對於普通商品來說,由於存在斜率為負的需求曲線和斜率為正的供應曲線,則存在穩定均衡價格。對於金融產品來說,情況要複雜得多。例如,當金融產品購買者「買漲不買跌」的時候(這是金融市場的常態),金融產品就不存在均衡價格。金融產品的需求和價格會交替攀升、形成正反饋,直至金融泡沫破滅。」

經濟學者汪丁丁認為,經濟學是由基本問題「什麼決定價格」和「價格決定什麼」界定了研究範圍及方法的學科,它的核心理論被稱為「價格理論」。金融學是由基本問題「什麼決定金融資產價格」界定了研究範圍及方法的學科,它的各種理論通稱為「資產定價」理論。

當利率上升時,經濟學的解釋就是,市場的資金供求關係緊張。也就是供給減少或需求增大。我們一般都是這麼理解市場利率變化信號的。但利率上升時,金融學是怎麼解釋的?留下空間,最後解答。

一般來說利率有四種價格:短期和長期、官方(央行決定)和市場實際。長期利率才代表趨勢即利率的曲線。一般來說,以國債十年期收益率為標準。事實上,市場有一個「自然利率」。市場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很接近這個自然利率。

以美國市場為例簡要說明。美聯儲已經五次加息,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等同於中國定期一年儲蓄存款利率)為1.25-1.50%。與中國一年期存款利率1.5%已經持平。這等於是中美雙方的央行利率已經沒有利差了。

現在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在2.3-2.4%之間。之前曾衝擊過2.6%反又跌回來了。也就是說美聯儲持續加息,而長期利率反往下走或平坦化。這被稱作「格林斯潘之謎」(格林斯潘發現短期利率走高而長期利率不動)。這種情形美國歷史上出現過四次,而且都是以經濟衰退收尾的。

審視美國利率結構:美聯儲利率1.25-1.5%,按泰勒規則應該是5.75%;按美聯儲內部預測,中性利率是2.75%(一年前美聯儲的這個中性利率是3.8%)。也就是說,美聯儲的利率低於常態化利率的近一半水平。美國100年長期利率中樞(長期平均利率)是4%。而近30年長期利率中樞已經降至2.5-2.7%——接近美聯儲內部預測的中性利率水平。換一種解釋,美聯儲的聯邦基金利率1.5%,而市場資金利率水平在2.5%左右。結論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過於寬鬆了。

美聯儲持續加息面臨三個障礙:債務,通脹,經濟增長。美國政府債務與個人債務過大而抑制了美聯儲加息。但反過來,又是美聯儲低利率政策助長了債務增長的動力。要知道美聯儲提高利率一個百分點,美國財政每財年將多支付7600億美金的利息。而新一年的美國軍費開支才7100億美金。這皆拜央行的貨幣主義之賜。

利率水平和通脹、匯率直接相關

通脹,現在是發達國家央行最頭痛的一件事:物價水平是央行貨幣政策的錨。多年前就判斷包括中國在內沒有通脹。現在已經而且還將繼續證實了我的判斷:科技進步與債務巨大包括貧富分化都在抑制通脹。事實上,美國CPI在2%之上(核心通脹率PCE僅1.5%),已經是非常好了。看看日本和歐洲通脹情形趨向通縮。一國國內的利率水平和通脹、匯率水平直接相關。

中美兩國市場利率的新變數

當市場利率上升,金融學怎麼分析的?我的解答:金融學定價的基本原理是,價格覆蓋風險。債券收益率(市場利率)上升也即債券的價格下跌,它預示市場的風險情緒上升也即(資金的)風險溢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融苑 的精彩文章:

TAG:京融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