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夢幻大片兒是這樣修出來的?

夢幻大片兒是這樣修出來的?

GIF

去年初冬,我帶著幾位小夥伴前往南京東郊某湖進行了一次探索,其間對湖邊一處小船的位置非常鍾愛。當天結束拍攝後,晚上我就迫不及待對這條小船的圖片進行了好一番「打磨」,最後修出了一種連大家也都比較認可的「夢幻」的感覺。此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我保存下了這套後期數據,用在很多冬日暖陽下拍攝的南京東郊地區的圖裡都極為契合。

適逢前幾日我們拾影團隊的幾個小夥伴又第二次前往此地進行拍攝,後經討論,乾脆讓我出一篇關於這種色調後期的教程吧,於是此篇文章就應運而生。由於個人文筆以及攝影水平有限,有不妥的地方還煩請大家多多指點。

我就拿一張最近第二次去時,使用自己的相機拍攝的圖作為講解圖例吧。我們先來看一下原圖是什麼樣子的。RAW格式的原圖看起來非常平淡,而且整體發灰,毫無所謂「夢幻」的感覺。我們後期要做的就是在還原肉眼所見場景的基礎上,給圖片渲染藝術效果,使其最終讓我們腦海中所想像的最完美的場景呈現在顯示器上。

━━

1.基本校正和曝光調整

···

按照我的習慣,我會在進行調整之前首先對圖片進行鏡頭校正(尤其是如果用廣角甚至超廣角鏡頭),一般點擊「啟用配置文件校正」後,都會自動識別出拍攝所使用的鏡頭製造商和型號。

(對照圖片來自網路)

為了方便不是很懂直方圖的小夥伴看懂我下面要說的話,不妨用一張圖例簡單參照對比。通過觀察直方圖會發現,其實圖片本身已經良好地記錄下了取景器中所見的信息,並沒有出現突然的色彩斷層,也沒有死黑或者死白(直方圖左右兩側貼邊的話,說明暗部或者亮部有信息缺失,也就是欠曝或者過曝。注意,這樣的情況通過後期手法也是不可能把細節拉回來的了)。直方圖中我還發現右側高光部分記錄的信息偏少,所以我需要做的就是把高光拉一拉。

我選擇在「色調曲線」模塊中,把高光滑塊向右多拉一些。當然拉高光的方式很多,也可以直接拖動曲線,在Lr中我個人比較習慣直接拉動滑塊進行調整。在對色調曲線進行簡單調整後,我們會發現直方圖此時在亮調/高光部分也有了較多信息。調整前後對比如下:

我將畫面整體分為了三個區域:

1、樹木和細條的許多樹枝佔據了這一部分;

2、畫面中天空的最亮部分集結於此,還有稍遠處樹枝的分杈;

3、小船和水,這一部分尤其小船是整個畫面的主體,也是我想著重突出的對象。

想要突出區域3,同時使得畫面看起來更有層次感,我選擇使用Lr裡面的漸變濾鏡/徑向濾鏡工具:

如圖,如果勾選下方的「顯示選定的蒙版疊加」,就會顯示出紅色來表示目前的作用範圍,以方便進行調整。我先使用了「漸變濾鏡」工具,來把畫面上部包含天空的部分稍微壓暗,進而突出下部的小船區域以及提升層次感。

緊接著,我又使用「徑向濾鏡」工具來吧小船周圍的一圈稍微提亮,不過要注意不能提得太多,否則就會使畫面看起來很假,與周圍環境不能形成統一。

━━

2.基本色彩調整

···

接下來就是對畫面中單獨的顏色逐一進行調整,此時我們把注意力轉向「HSL/顏色/黑白」模塊。在HSL中,我們會看見諸如控制紅色、橙色、黃色等不同顏色的滑塊,每個顏色又有色相、飽和度、明亮度之分。

比如我覺得畫面中小船的色彩還不夠突出,稍顯平淡,而木質小船的輪廓邊緣主要由橙色和黃色構成,那麼我就對這兩個顏色單獨進行調整,如上圖稍微提高一些飽和度。同時水面的一些綠色我認為不是很和諧,那麼我就把綠色飽和度降低。

在明亮度里,我進一步右拉了橙色和黃色,使得小船顏色看起來更透亮一些。右拉綠色、淺綠色使水面看起來也更清澈更舒服一些。調整前後小船部分放大圖對比如下:

整體畫面對比如下:

━━

3.初步奠定整體色調

···

下一步,就是進入「分離色調」模塊,這一步我將使圖片在還未導入Ps時,在Lr中就基本奠定色調,也是使得整體畫面達到「夢幻秘境」這一效果的關鍵步驟。

我的思路是,先從高光部分(或者說是亮調)著手,水面和天空都是屬於這一部分,我需要把這一部分的色調調得偏紫,因為紫色這一顏色本身就會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所以我先把色相滑塊右拉至紫色區域,但此時畫面並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原因就在於下面的飽和度滑塊依舊是0。如果再將滑塊右拉,畫面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舉個例子,我先把飽和度誇張地拉到80給大家看看:

很明顯,畫面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但由於飽和度拉太高,看起來甚至會讓人產生不適。此時就是需要不斷進行調整,同時色相滑塊也要反覆重新定點,而並不是一成不變,我們要做的就是使用色相和飽和度兩個滑塊找到一個平衡點,使得畫面看起來比較舒服。

此時我先把高光暫時調整為目前的樣子,緊接著對陰影部分進行調整。

在陰影的色相滑塊中,我依舊把滑塊選擇放在了紫色稍微偏藍一點點的地方,同時加高飽和度至43。而此時,我又覺得高光部分紫色看著濃艷了一點,所以又回到高光把飽和度滑塊稍微左拉,降低到了17。

但無論怎樣調整,我始終覺得畫面整體看起來偏冷,還未完全體現出秘境的夢幻之感,我想要使畫面看起來溫暖動人一些。這時,「夾」在高光和陰影兩區域之間的「平衡」滑塊就派上用場了,左移滑塊就會使畫面變得更冷,右移就會使畫面變暖起來。其實它起到的就是調整色溫的作用,我們當然也可以選擇在基本的白平衡調整中進行微調,如下圖:

經過一番反覆的調整,圖片已經初步呈現出我腦海中想要呈現的畫面,但畫面依舊稍顯偏灰:

於是,我們轉向Lr調整中的「相機校準」滑塊,分別對紅綠藍三原色的色相飽和度進行微調,直至畫面看起來感覺不偏灰:

━━

4.增添藝術效果

···

經過我在此省去的多個回爐微調的步驟後,為了烘托氣氛,進一步增強畫面感,我選擇稍微加高一點對比度,同時,給圖片適當增添一些暗角:

至此,圖片在Lightroom階段的調整基本完畢,我們還需將圖片導入Photoshop進行一些精加工。

━━

5.導入Ps局部處理(瑕疵)

···

其中首要的就是需要把畫面中多餘的雜物進行清除,比如套住小船的繩索,岸邊露出的石板的一個稜角,樹根的一些白色雜物等。我們使用如下圖所示的修復畫筆、仿製圖章等工具就能對其進行清除。

清除後如下圖所示:

━━

6.局部明暗修飾

···

清除後畫面顯得更為純凈了。然後我通過曲線的調整搭配反向蒙版把樹木的受光面稍微提亮,進一步突出了樹木的明暗對比:

(左圖為調整前,右圖為調整後)

同理還可對木質船體隨光線的明暗進一步修飾,以提升其立體感和質感。此外,按照我正常的修圖流程,還會使用諸如Nik collection插件裡面的Dfine 2進行降噪,Color Efex Pro 4裡面利用控制點和濾鏡進一步局部處理,如果可以的話還需對水面做進一步模糊處理。由於篇幅有限以及操作更為複雜不適於初學者,在此就不過多贅述。

━━

7.圖片銳化、保存並導出

···

最後經過蓋印一個圖層,再進行銳化,保存並導出最後的圖片,最後的精修樣片如下圖:

我們再看一遍精修前後的對比圖:

其實後期修圖的手法千變萬化,每一位攝影師修圖的流程都由自己的思路和習慣所自然形成。今天我在這裡所展示的也只是我個人比較中意的一套修圖流程,我相信有很多人拿到這張圖,後期修出來也會比我自己修的好看得多,在此也只是拋磚引玉,為大家提供一份參考。

如果你喜歡這組圖,或者對這份夢幻的感覺還算滿意,那將是我最大的榮幸。

#最後附上照片的拍攝器材數據#

1、講解圖例拍攝使用器材:

機身 尼康 D3200

鏡頭 Sigma 17-50mm F2.8 EX DC OS HSM

2、文章開篇合輯以及文末配圖拍攝使用器材:

機身 索尼 ILCE-7M2

鏡頭 三陽 14mm F2.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影Studio 的精彩文章:

TAG:拾影Stu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