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糾錯」第一課 「壞透了」的學生這樣教
導讀
對孩子來說,違反紀律並不快樂。因此,一般情況下,孩子不會故意違反紀律。老師或家長為孩子犯小錯主動找理由,讓孩子在不斷自我反省中,逐漸形成自我糾錯機制,不失為一種推進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徑。
視覺中國供圖
在《好教育成就好孩子》一書中,作者深圳大學城麗湖實驗學校校長房超平,「費盡心思」為孩子犯錯辯護。在他眼中,天下從來沒有「壞孩子」,只是不當的後天教育把孩子「教壞」了。
「沒有不犯錯誤的孩子,很多時候,孩子做了錯事,並不知道自己錯了,或者不知道錯在哪裡。所以,孩子犯錯不如叫『試錯』——嘗試是否正確。孩子就是在不斷地試錯與改錯中成長的。」房超平說。
孩子沒有真正的「錯誤」,孩子犯錯是學校存在的理由
很多班主任最頭疼的事情之一,就是學生打架,常見,卻沒有辦法根治。趙老師處理這個問題,有一個妙招:「無言的批評」。
兩個孩子打架, 一個打人,一個被打,就讓他們先分別訴苦,然後再說自己的問題,一天說不完就兩天,兩天說不完就三天、四天,留出充足的反省空間和機會。有的孩子一連幾天都躲著他,趙老師反而高興,這說明孩子正處於沒有辦法面對老師的苦惱中——這不就是在自我悔悟嗎?
「讓孩子自己說出犯錯誤的原因,就等於幫助學生找到不再犯錯的辦法。」房超平說,「在任何時候,家長和老師都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能不批評就不批評。學生很多時候不會反駁家長和老師的批評,那是因為擔心自己可能受到更嚴厲的批評。表面上看似乎沒有反對意見,其實很難保證內心深處沒有怨言。」
初中生小劉是一個學習不錯的男生,性格也很是要強,恰巧語文老師小柳也是一位心高氣傲的年輕老師。柳老師雖然經常誇小劉,但自從有一次在公開課上批評了他,兩人就結下了「梁子」。小劉背後恨恨地說:「你平常表揚我,都是為了你自己,我成績好,你的獎金多;上次課堂上,你當眾對我的態度,才是你本來的想法!」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雲曉也提到過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廣州打計程車,司機聽說他是老師,就和他攀談起來,說著說著突然冒出一句:「我最恨的就是老師,我今天只能開計程車,就是因為我的老師罵我。」
司機的話雖然偏頗,但可見老師的態度對學生的影響。老師們教過的學生無數,或許早就忘了這一切,但對於每一個學生來說,都可能是忘不了的痛。
有這樣一個案例:因為妹妹受欺負,哥哥為了保護妹妹,揮拳回擊,加上貧困家庭的影響,從此打架鬥毆成了常態,在全校「打出了名氣」。如果不細究原因,這個孩子可謂「壞透了」,全班同學都恨他。
這樣的「差生」怎麼教?班主任沒有貿然出手,而是通過家訪找到癥結所在,開出醫治這個孩子心靈的藥方:號召全班同學捐款,送溫暖,解心結。
「孩子犯錯誤是學校存在的理由之一。」「哈佛女孩」秦九歌是《好教育成就好孩子》一書的點評作者。她說,中國的老師比較喜歡乖、聽話的孩子,而國外的老師喜歡有個性的孩子。「人不可能生下來就知道哪些行為是合適的,哪些行為是違紀的。學生就是因為有這種那種的問題,才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教育。」秦九歌說。
孩子說謊掩飾錯誤,就表明已經認識錯誤
很多家長都有同感,孩子闖禍時,不是編瞎話,就是找借口——不論什麼錯誤,都有理由。
房超平認為,應該看到孩子用撒謊來掩飾錯誤的積極意義——表明孩子已經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這個時候,家長或老師就不用再教育孩子了,因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改正錯誤」。
房超平建議,面對孩子常犯的小毛病,與其想辦法把握批評的手法和尺度,不如想辦法讓孩子懺悔自己的行為,進而自我糾錯。當你假設他是一個好孩子的時候,他自然也會這樣自我認定,並不斷進取。
小秦是個「調皮鬼」,上學遲到是家常便飯,到了中學也沒改好。然而,他在中學遇到的第一位班主任凌老師,對待小秦犯錯誤的方式,卻不像以前的班主任那樣狠狠批評,反而每次都主動替小秦找理由。
第一次遲到,凌老師看著小秦,微笑地說:「我看你的眼圈很黑,是不是昨天晚上睡得太晚了?」小秦低頭說:「下次我會早睡的。」第二次遲到,凌老師摸著小秦的頭說:「你的體溫好像有點高,是不是昨晚睡覺不小心著涼了?」小秦跑開了:「老師我沒事!我感冒很快會好的!」
大概是習慣成自然,小秦在開學第一周連續5天遲到,凌老師卻一句也沒有抱怨,繼續為他找各種理由,還不帶重複的。小秦覺得對不住老師,暗下決心從第二周開始怎麼也不能遲到。後來,儘管還是會偶爾遲到,但全班同學都發現,小秦上學越來越準時了。
當小秦再也不遲到了,他主動找到凌老師:「您每次替我解圍,我都很難過,比直接批評我還難受。您還讓我改掉了很多毛病,您說我遲到是因為晚上趕作業,我就得當天抽出課餘時間,把前一天沒做完的作業做完;您說我遲到是因為到姥爺家祝壽去了,其實我那天沒去,我就得周日補上。」
凌老師在教學日記中寫道:「孩子遲到N次,我替他找N+1次理由。我就是要通過對孩子的反覆寬容,讓孩子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自己糾正自己的錯誤。」
做「優點放大型」老師,無條件尊重孩子
小周是個眾人眼中的「壞孩子」,成績不好,做事懶散、遲到、逃學、上課打瞌睡、不完成作業、不關心集體……連他家長都說,這孩子沒希望了。
然而,齊老師接手班主任後,在班裡開展了每周一次的「發現閃光點」活動,目的就是讓每個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別人的長處。「小周對大家非常友善」「他沒有欺負過任何人」「他脾氣好」……聽到同學們讚揚他,小周覺得很不好意思:「啊?我還有這麼多優點啊……」
就這樣,隨著活動的持續深入,老師和同學發現小周的優點越來越多,而他也自我約束,變得勤奮好學、遵守紀律。
郭延慶在《應用行為分析與兒童行為管理》一書中講到:所謂孩子的問題,原本不是問題,而是被成人盯出來的……即便是看出點「問題」,也不要動輒「制止」「批評」「教育」,這樣做的惡果是,反正總有人管,「我」就什麼也不做,即使是做某件事,那也是「為別人做」。
房超平的老領導曾經對老師們有一個建議:要當優點放大型,而不要做缺點提醒型老師。包括成年人在內,沒有任何人喜歡批評,中小學生尤為如此。雖然有時候老師對學生的表揚看似與學習無關,但因為學生的能力遷移,能直接或間接作用到學習上。
「對孩子的尊重是無條件的。」房超平說,有人對此提出質疑,一個極端的例子——那些辱罵老師的學生還需要尊重嗎?
房超平說:「如果對這個問題進行追問,大家會認同我的觀點。為什麼學生會侮辱老師?難道學生從開始認識老師時,就對這個老師有仇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老師就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8年03月16日 07 版)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重磅!人類有史以來最大天文設備迎最新進展,中國主導!
※差點成歌手的浙大80後教授,在Cell發表重要研究論文!
TAG: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