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肺癌放化療後兩年發現腹部一包塊,CT難定位,該怎麼選擇影像檢查?

肺癌放化療後兩年發現腹部一包塊,CT難定位,該怎麼選擇影像檢查?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49歲

主訴 :肺癌放化療後兩年。中腹部可捫及一大小約為7×8cm包塊,質稍硬,活動度差,壓痛陽性,與周圍組織分界欠清,移動性濁音陰性。

現病史:無。

既往史:無。

實驗室檢查:結果無異常。

超聲:無。

CT/MRI掃描:無。

查體:無。

二、病例問答挑戰

問題一

醫看

答案解讀:A

解析:該病例腹部CT平掃及增強顯示病灶在左側中腹部。但腹部腸管迂曲堆積,病灶是局部擴張腸管還是腸道外病灶與腸道相通,CT圖像難以觀察、確定,致定位困難。因此行消化道造影可動態觀察,推斷病灶與腸道關係。

問題二

根據以上臨床資料與CT掃描圖像特點,該病例最可能的診斷為(單選)

A 肺癌伴腹腔內轉移

B 小腸間質瘤

C 小腸淋巴瘤

D 腹腔膿腫

答案解讀:B

解析:本病灶位於左側中腹部。腫塊巨大,形態不規則,內部壞死囊變明顯,可見液平面,囊壁不規則,厚薄不均,並呈結節及腫塊樣改變。增強掃描呈明顯強化,臨近腸管大部分呈受壓推移改變,局部分界不清,未見明確腸梗阻徵象,周圍脂肪間隙尚清,故應首先考慮為腸道間質瘤。最終手術病理診斷為:胃腸道間質瘤並壞死。

問題三

胃腸道間質瘤免疫組織化學診斷特徵為下列哪一項(單選)

A CD117(KIT蛋白)陽性

B S100陽性

C SMA陽性

D CD34陽性

答案解讀:A

解析:胃腸道間質瘤的免疫組織化學的診斷特徵是細胞表面抗原CD117(KIT蛋白)陽性,CD117在胃腸道間質腫瘤的細胞表面和細胞漿內廣泛表達,而在所有非胃腸道間質腫瘤的腫瘤細胞內均不表達;CD117的高靈敏性和特異性使得它一直是胃腸道間質腫瘤的確診指標。

四、診斷與鑒別診斷

診斷

左中腹囊實性病灶壁穿刺活檢:胃腸道間質腫瘤伴壞死,核分裂像4-6個/50HPF

鑒別診斷

(1)胃腸道腺癌:起源於上皮組織,常見粘膜破壞中斷,潰瘍形成,沿壁浸潤性生長,壁僵硬,局部淋巴結腫大,增強呈明顯強化,易引起腸梗阻。

(2)胃腸道淋巴瘤:好發於迴腸末段,腸壁增厚明顯,病變範圍較廣泛,密度較均勻,內部很少壞死或壞死灶較小,典型表現病變腸管呈動脈瘤樣擴張,有一定的擴張性和柔韌度,一般不會引起腸梗阻,病變周圍脂肪間隙多較清晰,常伴有腹腔內大塊狀或結節狀淋巴結腫大。

(3)平滑肌源性腫瘤:起源於中胚層的良性腫瘤,多從固有肌層發生,較少見,光鏡下平滑肌瘤無淋巴套樣結構,細胞密度大無核分裂象。

(4)神經鞘瘤:多為單發壁內起源的圓形、橢圓形或分葉腫塊,邊界清,密度均勻,直徑多小於5cm,很少出現壞死及鈣化,平掃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強後多呈輕中度強化,部分病例動脈期可見局部粘膜線完整。

病例供稿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放射科 王亞玲

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一類起源於胃腸道間葉組織的腫瘤,占消化道間葉腫瘤的大部分。多發於中老年患者,40歲以下患者少見,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臨床上消化道出血與觸及腫塊是常見病徵。良性GIST多小於5cm ,密度均勻,邊緣銳利;惡性GIST多大於5cm,邊界不清,與鄰近器官粘連,可呈分葉狀,密度不均勻,中央極易出現壞死、囊變和出血。增強掃描實性成分呈中度或明顯強化。胃腸道間質瘤的免疫組織化學的診斷特徵是細胞表面抗原CD117(KIT蛋白)陽性;CD117在胃腸道間質腫瘤的細胞表面和細胞漿內廣泛表達,而在所有非胃腸道間質腫瘤的腫瘤細胞內均不表達。CD117的高靈敏性和特異性使得它一直是胃腸道間質腫瘤的確診指標。

點評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放射科 居勝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肺癌 的精彩文章:

一查出來,就是肺癌晚期?醫生:早做這個檢查,或許能躲過
肺癌晚期還有救!「三分在治療,七分靠護理」的重要性

TAG: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