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遊美食
嘗過了寶島的精細宮廷菜,又嘗過了台灣地道的小吃,回看之前寫的台灣的美食地圖,不禁又想起在台灣的這些日子,台灣人民很注重美食文化,這些如同他們的自己的地域文化一樣,傳承與創新,你甚至覺得在寶島嘗到的美食,是有天南海北的江湖氣質的。
《寶島雙雄》的台灣游活動,不僅讓我們更近距離的了解台灣,更是了解了一個與電影里,電視劇裡面完全不一樣的台灣,不是那些高樓大廈的先進技術與建築,反而有一種濃厚的文藝氣息,所以這個地域有那麼多的小清新電影和音樂,也就顯得那麼理所應當。
美食必經之地一:淡水老街
在許多電影裡面,都會出現的淡水老街,不僅是電影取景的必經之處,也是美食地圖的必經之處。
台灣淡水最擾攘的一條街,乃是集美食、小吃、老街為一身的中正路,近年來更因不少古董店及民藝品店進駐,也營造出民俗色彩與懷舊風味,而老街上數家老字號美食,則是淡水最具盛名的地方之所在。周杰倫前些年的一部《不能說的秘密》,點燃了不少台灣大學游的熱潮。與此同時,隨著片子的熱播,被就地取景的淡水老街也比以前更加熱鬧起來。
美食與電影周邊結合,哈哈,可愛的海綿寶寶,脆皮雞蛋糕哦~!
烤魷魚在內地也可以見到,不過大部分都是魷魚須什麼的,很少見到這麼一整隻魷魚拿著烤的,有一種看到無數章魚哥給活烤了的感覺,嘻嘻。
魷魚不僅被整體活烤,哈哈哈,還被製作成了各種丸子什麼的,魷魚在台灣的地位,就好像是內地的鴨子,北京有烤鴨,南京有鹽水鴨,武漢人吃鴨脖子,在寶島台灣就會把魷魚變著花樣吃。
台灣的亞熱帶氣候,使得其水果品種格外豐富,眼前這個就是情人過,價格不貴,並且還可以試吃。
魚丸就魚丸吧,魚丸都有博物館了呢,哈哈。可見寶島人民對於美食的追求,重視度之高。
美食必經之地二:士林夜市
林夜市可分兩大部分,一是慈誠宮對面的市場小吃;一是以陽明戲院為中心,包括安平街、大東路、文林路圍成的區域。南北小吃、流行服飾、雜貨、加上如織的人潮,溢散熱鬧滾滾的氣息。1997年,香港著名導演麥當雄在台灣拍攝《黑金》,就曾在士林夜市取景,如今15年過去了,士林夜市卻更加朝氣蓬勃。
士林夜市原本是以小吃與攤商而興起,迄今仍以此為主;然而由於士林夜市的規模與商機極大,周邊地主紛紛開設店面趕上商機,在士林夜市裡可以嘗到全國各地的美味小吃,如蚵仔麵線、天婦羅、蚵仔煎、清蒸油炸肉丸、珍珠奶茶、廣東粥、日式壽司、韓國泡菜鍋等…還有,炸雞排,生煎包 ,鹽水雞 ,蔥油餅 ,涼麵 ,大香腸 ,大餅包小餅 ,蚵仔煎,花枝羹 ,天婦羅 ,牛排 ,士馬鈴薯 ,甩餅 ,葯燉排骨 ,馬鈴薯片 ,青蛙下蛋 ,檸檬愛玉,泡泡冰等,保證讓您回味無窮,吃飽喝足後沿途各式的皮包、鞋子、衣服及百貨飾品,總類琳琅滿目,物美價廉的吸引力,准讓您荷包大失血。
琳琅滿目的新鮮水果
這個大香腸的味道很好哦,香腸在台灣非常有名,記得《寶島雙雄》裡面,夏雨不就是因為貪吃香腸,差點丟了寶物么
新鮮的淡水蝦,粉紅粉紅的,還有炸成金色的海鮮,螃蟹,在台灣,就是可以把海鮮吃到飽為止。
你以為是煎餅果子么?nonono!成品如下
濃濃的番茄醬配上雞蛋,青菜調色,最簡單的食材,卻是永遠不會出錯的味道哦。
大煎包,裡面有濃濃的湯汁。
煎包呢,如果配上這些醬料,就更美味了!
美食地圖三:華山文化園
華山文化園區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鄰近新光華商場,創設於日治時期大正5年(公元1916年),前身為台北酒廠,原為民營芳釀株式會社酒造廠;於日治時期大正11年(公元1922年)由日治政府實施專賣制度予以收買,改稱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酒工廠;光復後民國34年(公元1945年)改由政府接收,並改名為台灣省專賣局台北酒工廠;後因民國38年專賣局改製為煙酒公賣局,再改名為台灣省煙酒公賣局台北第一酒廠;於1999年公賣局將舊酒廠委託省文化處代管,省文化處再委託中華民國藝文環境改造協會經營,台灣省煙酒公賣局台北第一酒廠正式更名為華山藝文特區;於民國93年(公元2004年)經過封園全面整修之後,結合了舊廠區及公園區的華山文化園區,於民國94年(公元2005年)年底重新開園。 華山文化園區包含戶外藝文空間及室內展演空間兩部分,是一個提供給藝文界、非營利團體及個人使用的創作場域,也是一個以藝文為主的專業場地,除了規劃功能多元的多館室、多元的排練、展演空間、華山部落格、藝文信息站、圖書資料教室、親子園地等服務設施,還有那?闊開放的綠意空間更是華山文化園區最獨特也自豪的空間特色。
必經之地-酒廠
台北酒廠台北酒廠創設於日治時期的1916年,原為芳釀株式會社酒造廠,專制清酒、蝴蝶蘭、人蔘酒;1922年,由台灣總督府實施專賣制度予以收買,改稱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酒工廠,以製造米酒及各種再制酒為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改名為台灣省專賣局台北酒工廠,1949年,因台灣省專賣局改製為台灣省煙酒公賣局,改為台灣省煙酒公賣局台北第一酒廠。台北第一酒廠早年生產價格低廉、以樹薯為原料的「太白酒」成為一般民眾日常消費的最愛。大約從1950年代中期,台北第一酒廠的米酒產量逐漸增加,酒廠配合政府政策,研發各種水果酒,開始了台北第一酒廠的黃金時代,甚至獲得「水果酒工廠」的稱號。後因地價昂貴,及台北水污染問題嚴重,不利釀酒,台北第一酒廠的業務移至林口、龜山一帶新廠,舊廠現作為華山文化園區使用。
華山文化園區的四連棟區,也是多項文藝活動的聚集地,此為2008年台北國際書展華山預覽展1997年各領域之藝文界人士開始推動閑置十年的台北第一酒廠,再利用為一個多元發展的藝文展演空間。於是台灣省政府文化處與台灣省煙酒公賣局協商,自1999年起,公賣局將舊酒廠委託台灣省文化處代管,台灣省文化處再委託中華民國藝文環境改造協會經營。
台北酒廠乃正式更名為「華山藝文特區」,成為提供給藝文界、非營利團體及個人使用的創作場域。「華山」之名來自此區原為日本時代的樺山町,附近有樺山車站;「樺山」之名皆為紀念台灣首任總督樺山資紀而來。
華山轉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建會)經管,2003年底開始委由「橘園國際藝術策展股份有限公司」繼續經營,並朝向「創意文化園區」的目標轉型。
園區現況經過一年封園全面整修之後,結合了舊廠區及公園區的「華山文化園區」,於2005年底重新開園,先行提供藝文界及附近社區居民使用。
故宮與華山的合作
華山文化園的小酒館
華山酒館裡的美食
Jay家的小歌手在酒館駐唱。
方文山的小店,外表看上去很樸素哦。
TAG:風鈴響叮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