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子百家最經典的100句話,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諸子百家最經典的100句話,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據《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歸納而言只有12家被發展成學派。諸子百家之流傳中最為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中國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中國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

孔子

孔子 ,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1. 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2.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4.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5.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孟子

孟子,戰國時期鄒城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6.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7.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9.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10.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老子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11.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3.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4.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5.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莊子

莊子,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

16.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17.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18.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19.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2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荀子

荀子,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21.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22.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23.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4. 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25.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墨子

墨子是戰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春秋末戰國初期魯國人,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交相利」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傳世。

26.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偏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游。

27. 原濁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28. 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

29. 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良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見尊

30. 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

韓非子

韓非,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韓王之子,荀子的學生。作為秦國的法家代表,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

31. 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

32.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33.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

34.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惡。

35. 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衝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孫子

孫子即孫武(中國春秋時期軍事家),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人,是吳國將領。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36.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37. 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38.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39.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40.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鬼谷子

鬼谷子,春秋戰國時期人,華夏族,相傳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 因隱居清溪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他通天徹地,智慧卓絕,人不能及。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 鬼谷子的師尊是世界辯證法創始人、世界哲學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老子。

41.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42. 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

43. 善言者,言則口若懸河,旁徵博引,可使人想所不欲想,行所不欲行;不言則神定如山,勢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墜五里雲霧中。此所謂不言即言,無聲勝有聲。

44. 天道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萬物的生克變化之理;聖道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國、天下大同之理;人道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樂業、為人立世之理。此三道相輔相成,失此離彼。遠天道,聖道困;遠聖道,人道難。

45. 天下諸事,皆因選擇,亦皆由選擇。人生之妙,正在於此。萬事萬物,涉及決斷的只有兩種,一是易決之事,一是不易決之事。易決之事就是當下可斷之事,天下諸事,大多屬此。

列子

列子,本名列禦寇,華夏族學者,周朝鄭國圃田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 。道家學派的傑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對後世哲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著有《列子》,其學說本於黃帝老子,歸同於老、庄。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

46. 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未篤也。

47. 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

48. 不逆命,何羨壽?不矜貴,何羨名?不要勢,何羨位?不貪富,何羨貨?

49. 欲剛,必以柔守之;欲強,必以弱保之。積於柔必剛,積於弱必強。觀其所積,以知禍福之鄉。

50. 人不尊己,則危辱及之。

管子

管仲,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穎上人,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51.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52. 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53. 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

54. 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

55. 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人焉。

晏子

晏子,原名晏嬰。春秋時齊國夷維人,齊國大夫。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公元前556年,其父晏弱死後,繼任齊卿,歷任靈公、庄公、景公三世。傳說晏子五短身材,「長不滿六尺」,貌不出眾,但足智多謀,剛正不阿,為齊國昌盛立下了汗馬功勞。

56. 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

57.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58.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59. 廉者,政之本也;謙者,德之主也。

60.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呂不韋

呂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專斷朝政。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

61. 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62. 事隨心,心隨欲。欲無度者,其心無度。心無度者,則其所為不可知矣。

63. 善學者,借人之長以補其短。

64. 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則為福,不善用之則為禍。

65. 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

商鞅

商鞅,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66. 聖王者不貴義而貴法,法必明,令必行,則已矣。

67. 有功於前,有敗於後,不為損刑;有善於前,有過於後,不為虧法。

68. 勝而不驕者,術明也;敗而不怨者,知所失也。

69. 治國之難,不在治善,而在治奸。唯有懲惡才能揚善,所以想要根除私鬥,懲治兇犯決不能手軟。

70. 以戰去戰,雖戰可也;以殺去殺,雖可殺也;以刑去刑,雖重刑可也。

司馬遷

司馬遷,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71.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72. 不知其人,則不為其友。

73.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74.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75. 順 不妄喜;逆 不遑餒;安 不奢逸;危 不驚懼;胸有驚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也。

劉安

劉安 ,西漢皇族,淮南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劉安是西漢的思想家、文學家,由他所著的《離騷傳》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 他曾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編寫《鴻烈》亦稱《淮南子》, 是我國思想史上劃時代的學術巨著。

76. 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為;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

77.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

78. 謂學不暇者,雖暇亦不能學。

79. 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論遠。

80. 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董仲舒

81. 君子不隱其短,不知則問,不能則學。

82. 治身者以積精為寶,治國者以積賢為道。

83. 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84. 正其義不計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85. 性比於禾,善比於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末石全為善也。

王充

王充,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戰鬥的無神論者。漢代道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與發展者。王充思想雖屬於道家卻與先秦的老莊思想有嚴格的區別,雖是漢代道家思想的主張者但卻與漢初王朝所標榜的"黃老之學"以及西漢末葉民間流行的道教均不同。《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國歷史上一部不朽的唯物主義哲學著作。

86. 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

87. 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88. 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苦而志不倦。

89. 曲妙人不能盡和,言是人不能皆信。

90. 君子不畏虎,獨畏饞夫之口。

申不害

申不害,《史記》說他專攻"黃老之術"。戰國時期法家重要創始人物之一、思想家。以"術"著稱,著有《申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的代表人物。

91. 智均不相使,力均不相勝。

92. 妒妻不破難家,亂臣不難破國。一妻擅夫,眾妻皆亂;一臣專君,群臣皆蔽。

93. 君之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無君也,故明君慎令。

94. 君必有明法正義,若懸權衡以稱輕重,所以一群臣也。

95. 堯之治也,蓋明法審令而已。聖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數而不任說。黃帝之治天下,置法而不變,使民安樂其法也。

文子 文子,是道家祖師,被尊為太乙玄師,老子的弟子,與孔子同時,是《文子》一書作者,文子思想尚陽。常游於 海澤,越大夫范蠡尊之為師,授范蠡七計。范佐越王勾踐,用其五而滅吳。《文子·上德》篇有明顯的《易》學特色。《上德》解易與《彖》、《象》為同一思想脈絡的發展

96. 善游者溺,善騎者墜,各以所好,反自為禍。

97. 非淡漠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並覆,非正平無以制斷。

98. 附耳之語,流聞千里。

99. 故仁莫大於愛人,智莫大於知人。

100. 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圓,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古代權利遊戲的獨特玩法:質子交換
帶姓氏的古風情侶頭像第5波 隨意拿 別客氣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