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演義中曹操是好人壞人,諸葛亮是好人嗎?

三國演義中曹操是好人壞人,諸葛亮是好人嗎?

說實話,從小到大從接觸三國演義這部開始,我一直認為曹操是壞人,諸葛亮是好人。曹操就應該被諸葛亮乾死。這種想法不是我能左右的,也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產生的幻覺。影視作品中的的確確把諸葛亮渲染出足智多謀,深明大義(這裡省略十幾個褒義詞)等好人形象。而曹操幾乎都是奸詐陰險等壞人形象(此處省略二十幾個貶義詞)。就是這樣的藝術作品讓我們男女老少都認為曹操壞的不行不行了。而事實上曹操真的就是壞人嗎?諸葛亮有那麼好嗎?今天我們就好好討論一下,對了我們是討論不是斷論 !謝謝!

GIF


首先我們要看看東漢末年各個「黨派」都處在什麼地位。

東漢末年,農業生產出現嚴重的土地兼并現象,直接導致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由於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對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問題日益惡化,而人民飽受此現象的苦果,加上天災與瘟疫的雙重打擊,百姓揭竿而起,發動大規模的叛亂,最著名者是黃巾之亂。時代的動蕩不安,也使地方豪強有了崛起的機會,他們一開始靠著自己的財力組織自己的武裝軍隊保衛家園,後來就逐漸演變成擁有私人武力的軍閥,如曹操、劉備等人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嶄露頭角,中央政府由於不修政事,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是無能為力,反而需要他們維持地方穩定。地方豪強發展到後期,又逐漸分化為士族與寒門兩個陣營。其中,士族在土地與權勢,佔有了優勢,也因此擁有壟斷政府高層的實力,形成了三國兩晉時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GIF


這一點足以說明曹操和劉備「出身背景」相同,同屬「軍閥」,都是屬於官逼民反的領軍人物。尚無貴賤好壞之分。

當時東漢共分為十三個州,每個都有豪強為了爭奪疆域控制權相互割據。各方勢力彼此交戰,百姓生活自然苦不堪言。所以說「民不聊生」這一惡果不是曹操一人所為,劉備及其他「軍閥」都有責任。我們接著說,因黃巾之亂、北宮伯玉之亂、黑山軍起義、王芬謀廢靈帝、張舉張純叛亂、外戚宦官火拚等一系列事件,漢庭持續動蕩不安。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長官演變為獨立軍閥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

GIF

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讀到這裡我們應該會了解,其實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包括後來的三足鼎立,其實都同屬我們中國歷史重要的一部分。只不過是分裂了。真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順應歷史潮流,中國晉朝最後還是統一了。所以說曹操也好,劉備也好,名義上都是東漢朝廷治下的官員,不同的是,曹操大部分時間是京官,最高官職丞相,最高爵位魏王;而劉備最高官職是左將軍(還是右將軍?),最高爵位是個鄉侯好像。是是非非,沒有好壞之分,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挑起戰爭,相互廝殺。如果非要分出好壞,不同的觀點參照有不同的判定。而判定劉備是好人,曹操是壞人的,則是因為曹操挾天子、持劍上殿等等對漢室君王不敬的行為,所以判定曹操為壞人;而壞人的敵人,自然就是好人。如果你說曹操是好人也不足為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電影 的精彩文章:

世界五大黑客之英年早逝的喬納森·詹姆斯

TAG:極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