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阿姨做飯手藝越來越好的秘密
閑
聊
家
話
一直以來,我們家選擇阿姨的標準里,做飯手藝的打分佔比很低。一來我們對阿姨做飯的手藝從來沒有期待,二來就算有期待也未必能真正符合我們標準。
現在的阿姨小王,算下來已在我們家幹了4年多。有一年,我們家處於沒有家務阿姨的狀態,家政公司每周派5次鐘點工來我家幹活,人不固定,每天不一樣,我婆婆就注意到了她,小王是四川人,嗓門大、幹活利索、脾氣好,婆婆跟我說,這個不錯,你應該留下她。
讓一個四川阿姨負責做飯是很難想像的,你按著她的手恐怕也控制不住她倒很多油、放辣椒、放了鹽又狠狠加醬油的手啊……
還有對食材的誤會,類似——看到黑乎乎30年的陳皮給扔了、以為海參內壁的桂花棒是不能吃的給丟垃圾桶、宣武火腿切成片炒蒜苗一大盤端出來……啼笑皆非的「事迹」不斷。
好在她性格開朗,我沮喪著臉說她幾句,她也不在意。也會記住下次不再這麼做。
她很好學,一開始我特別不習慣我一做飯她就在我身後盯著看,感覺是被監督似的,其實她是努力想學習。
她也是很聰明的,漸漸地跟著我學了不少菜。醬牛肉的水平和我相差無幾、羊肉手抓飯色香味俱全、還學會了南昌特色肉餅湯、也能蒸出鏡面的雞蛋羹。有時候我發酵著麵糰又臨時出門,她也敢上手整型做麵包胚放烤箱里去烤。
我們家經常用四連發之後,她也訂閱了四連發的公眾號,孩子放學後,她會在上面選一個可以快速做出來的小吃給孩子們吃。
有段時間孟大夫總是說想吃東北家常菜,《一夫食堂菜譜》就出現在了洗衣機的架子上,上面粘著洗衣粉或者麵粉。
我婆婆每次來家裡,做的美食,她也會努力地記住方子和步驟。不時地給我們一次「復刻」驚喜。
不過即便如此,做錯或者風味不佳的情況時常也有。有段時間尤其明顯,直到有一次我跟她說「煲酸梅湯」,她拿出一口鐵鍋打算炒酸梅干。那一次我發了很大脾氣,因為覺得她簡直是對著干、不聽勸。她猶豫了一下,跟我提辭職,我在氣頭上,同意了。
孟大夫忽然問我,你有沒有發現,她做錯事情,是因為我們說話聲音的問題?
我們說話聲音有什麼問題?
聯想到她說話特別大聲,我經常笑她「好好說話也像在吵架,熱鬧的很」,是不是聽力的問題?
而我們家一直都是說話比較低聲,面部表情和嘴型也不會特別明顯。我就回想起來,每次跟她說話,她都會很努力地盯著我的臉看。如果我不是面對面和她說話,而是隔空喊話,她通常就會理解錯誤。
又很柔和地去找她談——是不是之前有聽力受損?
她說,來我們家之前,在建材市場一家石材店打工,整天都在切割石材中,後來發現聽力就不太好了……
我們沒讓她辭職,那以後,我也再沒為她錯誤理解或反應遲鈍而大光其火。對她的態度,一下子就溫柔下來了。
孩子們也經常主動誇她做的東西好吃。我們私下裡和孩子談了一次,不要挑剔任何人做的飯菜口味包括阿姨的。這是她的一份工作,挑剔口味就是否定她的價值,這種感受放在任何人那裡都很不舒服。這是教養,也是為人處世的善良。
今年年底給她發雙薪時,孟大夫說,不如多發一點湊個整數吧,讓她手頭寬裕一些給孩子、老人多買些東西。
第二天她來上班,誠惶誠恐說一夜沒睡好,因為收到銀行簡訊,發現比雙薪還多發了那麼多,覺得我們是出錯了。又很真實地補充了一句:「想了一晚上,不知道要不要提醒你們多給了。」
我們哈哈大笑。
今年春節,她回老家看孩子休息了20多天。回來時帶了幾百個雞蛋竟然一個都沒破,還有她在老家自己晾曬的臘排骨、臘肉。柴雞蛋黃澄澄、土豬肉讓我們吃到了小時候吃肉的滋味。
最近我家一直在提倡不要爆炒菜,盡量燉菜和蒸菜。她也聽進去了。
今天中午,她喜滋滋地告訴我,她學習了一道蒸菜,釀西葫蘆。我到了嘴邊的「西葫蘆是我買給孩子們晚上做糊塌子吃的」又咽了下去。
還是喜滋滋的樣子,端上來她的新菜。擺盤很用心,一嘗,味道還特別好!
由衷地誇她!又左擺又拍地給她的菜拍照片。
看得出來她特別高興!
再上兩道今晚她做的:干燒大黃魚、醬炒豆腐。
有時候我在想,做家庭主婦其實也很需要「領導力」,和帶團隊的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是嗎?
TAG:銘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