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了寂寞的梁同書
GIF
宦情似墨磨長短,詩境如棋著不高
乾隆37年(1772年)11月,安徽學政朱筠提出《永樂大典》輯佚問題,得到乾隆皇帝認同,便昭令將所輯佚書,與「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彙編在一起。朝廷集中名士紀昀、戴震、翁方綱等360人,整理出版《四庫全書》及《四庫全書總目》。亦有恬淡之士,未參與其事。例如:東閣大學士梁詩正之兄啟心,字守存,入翰林後,即乞歸養。梁同書為梁詩正長子,自幼過繼給伯父啟心,自知不適於官場,藉伯父過世閑居家中,使其弟敦書仕於朝。
梁同書《行書文摘軸》
梁同書,字元穎,號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長翁,錢塘人。乾隆12年中舉人,17年在殿試時特賜進士,官翰林院侍講。梁同書性不近婦人,不宴客,亦不赴人之宴。唯袁枚回杭州,則具華饌,一主一賓,相對而已。故袁枚《寄懷》云:「一飯矜嚴常選客,半生孤冷不宜花。」梁同書回以《反遊仙》多首,今錄其中兩首:「曾侍朝正三殿來,遙瞻旌節下蓬萊。如何一片飛鴻影,也被人間網得回?」「擾擾蜉蝣奈若何?寸田尺宅竟蹉跎。自從偷吃嵇康髓,只覺胸中塊壘多。」
梁同書《行書節錄張燕國東山記軸》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世稱隨園先生。乾隆4年進士,入翰林院;7年外發江南,歷任溧水、沭陽等地知縣;乾隆14年辭官,居於南京小倉山隨園。主持乾隆詩壇,為性靈派領袖。袁枚不善於書,請人委託汪節庵制墨,其分貽女弟子者,正面是「閨秀吟詩之墨」,背面是「隨園手制」。廣交遊,內自王侯,外自封圻,尚風雅者,無不造墨贈遺。
梁同書《行書李日華論書軸》
乾嘉之際,梁同書與劉墉、王文治並稱三大書畫家。錢泳《履園叢話》稱梁同書:「家居六十年,博學多聞,而尤工於書。日得數十紙,求者接踵。」「年九十餘尚為人書碑文墓誌,終日無倦容。蓋先生以書法見道者也。」「侍講早年亦宗趙、董,惟自壯至老,筆筆自運,不屑依傍古人,故所書全無帖意,如舊家子弟,不過循規蹈矩、飽暖終生而已。」為人不慕名利,以書藝維生。
梁同書《行書七言聯 》
袁枚《隨園詩話》記載:「梁山舟侍講以書名重海內。余過其家,見箋絹塞滿西屋,余笑曰:『君須有彭祖八百年之壽,才還清此債。』梁為一笑,賦詩自懺云:『誓墓歸來王右軍,暮年都付代書人。小生那敢希前哲,只合從人役辛苦。』『可笑塗鴉逾四紀,半生白日此中頹。書家縱有凌煙閣,恥把千秋托麝煤。』『我自無心結蛇引,錯傳韋陟五雲知。世間到底無真賞,認煞題名一字書。』『從來得失寸心知,無佛稱尊或有之。未必西家勝東宅,卻叫屈了效顰施。』『手未支離眼未昏,業緣欲斷競何因?從今誓囓工倕指,懶作供官設客人。』語似謙而實傲。」梁同書自負之心,於此可見。
梁同書《行書聲華氣味七言聯》
善書者慎選筆墨,或者訂製。乾隆36年《歙縣誌·食貨志》記載:墨分為三種:文人自怡、好事精監、市齋名世。「文人自怡」即文人自製墨,除文人墨客外,包括書畫大家、社會名流、達官權貴等,根據自己的愛好、情趣,在墨店或請墨家按照自己的意願、情趣自製、定製的專用墨。梁同書自製墨存世兩種。其中一種:長方形,上端委角,面篆書「萬杵膏」,陰識填藍;背楷書「錢塘梁山舟制」,陰識填綠;測款「汪節庵選」,楷書陰識,喻其書法,千錘百鍊。整體樸素無華,如其人品。
梁同書《行書七言聯 》
汪節庵,生卒年代不詳。名宣禮,字蓉塢。徽州岩寺鎮信行村人。歙派著名制墨家。墨肆名「函璞齋」,清乾隆中期嶄露頭角。乾隆末,其墨店「函璞齋」與曹素功、汪近聖兩家並駕齊驅。曹素功墨店遷蘇州後,汪節庵取而代之,成為古徽州制墨業的翹楚。制墨配方極有法度,宜書宜畫,頗受書畫家的歡迎。周紹良《蓄墨小言》:據其所藏墨單推斷:「萬杵膏」製作於嘉慶7年(1802年),袁枚過世後五年,梁同書時年八十。
梁同書《行書七言聯》
王葑亭有句云:「宦情似墨磨長短,詩境如棋著不高。」足為梁同書恬淡一生的註腳。在乾隆盛世,尤屬難得,值得吾人追思。
TAG:書法孔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