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人類簡史》一書

關於《人類簡史》一書

怎麼知道這本書的

前年的時候,在閑暇之餘偶然打開一段標題頗有新意的TED視頻,視頻中的講者似乎有說不盡的話想要在這短短几分鐘內傾瀉而出,

但實際上這次演說我覺得並不那麼「成功」,雖然聽者能大致明白他的意思。只是他的演講對於「chimpanzee」過於執著而讓人印象太深(應該出現了幾十次,所以印象真是特別深)。記得在結尾的時候,主持人跟聽眾們推薦了講者所寫的這本書。

關於他在TED中提的觀點當時覺得可能是老生常談的東西了,於是想著也許只是個類似於武志紅那類的暢銷書作者,便也沒有引起太多興趣。

第二次則是在一次聚餐中,同桌的領導們互相推薦最近看過的書,政協的趙老主席推薦大家都去看看這本《人類簡史》,倒是讓我頗有些好奇,這本書竟能引起老一輩的興緻,恰好前段日子亞馬遜又恰好給我發了打折券,就順便買了一本。

好了,閑話不多說了,進入正題吧。

本書的結構

《人類簡史》將人的發展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

(1)認知革命時期,對應人種的出現與腦結構/機能的進化,語言、工具的發展,從種群到社群的過渡;

(2)農業革命時期,對應從狩獵/採集社會到農業社會的歷史;

(3)融合統一時期,意在闡釋人類一開始是一個個與世隔絕的小部族,後來文明的交融與帝國的誕生使相互之間共性越來越多的過程;

(4)科學革命時期,對應科學的興起與工業革命,以及資本主義的誕生和各種價值觀的發展(即泛意義上的現代化)。

而在這幾個階段之中,有幾條線索貫穿始終:其一是人類能力的拓展與觀念變化,其二是社會的產生與演化,其三是人與環境的相互影響,其四是對應階段的變化對人自身的影響。

書中個人感覺比較核心的幾個觀點

人類的渺小

從書中多處使用的「智人」、「物種」等詞,以及頗占內容的對人類作為一個物種進行討論段落,足可見作者想在人類之外來看待人類的立場,站在宏大之物的立場上,人類僅作為物鏈的一環便盡顯無疑了:

「自然是無法『毀滅』的。……6500萬年前,一顆隕石讓恐龍滅絕,但卻為哺乳類動物開啟了一條康庄大道。

今天,人類正在讓許多物種滅絕,甚至可能包括自己。但即使如此,還是有某些生物過得生龍活虎……老鼠和蟑螂可說是正在全盛時期……或許,6500萬年後,會有一群高智商的老鼠心懷感激地回顧人類造成的這場災難……」

人類所引發的災害

之所以用「災害」的提法,是因為作者似乎一直在「宏觀自然」與「告誡、控訴人類」的立場之間不斷搖擺,提到人類所引發的生物環境變化時,更多地使用譴責的語氣:

「來到美洲的智人,絕非什麼善男信女,他們造成了血流成河的景象,受害者多不勝數。自14000年前,美洲的動物物種遠比今天豐富……但現在都已全部絕跡……智人抵達後不過兩千年的時間,大多數物種慘遭毒手……

北美原本有47屬各類大型哺乳動物,其中34屬已經消失……」(註:此處的「抵達美洲」指約公元前14000年,一些人類部落從西伯利亞東北抵達阿拉斯加)

至於近500年來規模更為龐大的物種大滅絕,作者也對人類作了相當嚴厲的批判。

當然只看這些批判,就覺得智人真是一種糟糕透頂,無可救藥的物種,而沒有看到智人從自然食物鏈的一環,到登上物鏈頂端,再到反身改變原有的自然環境本身的成功與偉大之處,也未免有失偏頗。

想像的共同體社會建構論觀念的力量

(佔比重最多的部分)

「想像的共同體」這個詞據我所知最早是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提出的,安德森使用這種概念來分析國家、民族與民族主義的起源,認為這些都是想像的人造物,

但當所有人都如此相信時,它便能夠如客觀存在地發揮切實的力量,在《簡史》原文中,作者相當形象地舉了標緻汽車的例子。

建構論大家比較熟悉了,作者雖然在使用的範疇上比通常的社會建構論分析更為廣大,但看著還是頗有一種熟悉感。

尤瓦爾(作者)在書中將安德森的分析對象作了延展,也吸收了相當地建構論的論點。

不止對原始信仰與部族的形成使用這些概念,對一直到帝國的形成與貨幣體系的發展,以及自由主義、功利主義、資本主義及消費主義等等價值挂念也以此框架進行分析:

「無論是現代國家、中世紀的教堂、古老的城市,或者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規模人類合作的根基,都在於某種只存在於集體想像中的虛構故事……

兩個天主教信徒就算從未謀面,還是能夠一起參加十字軍東征或是一起籌措資金蓋起醫院……兩名互不認識的塞爾維亞人,只要都相信塞爾維亞國家主體、國土、國旗確實存在,就可能冒著生命危險拯救彼此……」

還有一段我覺得頗有味道的描述:

「我們現在之所以有敘利亞人、黎巴嫩人、約旦人、伊拉克人的區別,只是因為當初英法兩國的外交官在完全不顧當地歷史、地理和經濟的情況下,在一片沙漠之中確定出了所謂的邊界……

1918年規定,從此住在庫德斯坦、巴格達和巴士拉的人,就成了「伊拉克人」。至於誰是「敘利亞人」、誰又是「黎巴嫩人」,則主要是法國做的決定……

不論是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海珊還是敘利亞前總統阿薩德,他們都全心全意不斷想強化這些出自英法之手的民族意識,但他們誇口伊拉克人或敘利亞人千秋萬世、直到永遠,卻只是種想像的空話。」

不過,這種本質上是想像的事物卻能夠發揮出實際的作用就是了。

作者提到貨幣體系也是如此,一張應有花色的紙能夠對所有人有價值,正是大家的共同想像,並且所有人都相信這種想像。

另外,作者認為實際上人類一部分的慾望以及道德意識也是由文化或是觀念塑造的(不過這些觀念是由其它的構造物所塑造,這樣想就很有味道了),

中世紀的貴族與地主們將財富用來購買金銀首飾,舉辦宴會或是埋入地下,而資本主義的興起則將它的四條基本原則內化為歐洲商人的普遍信條:私有制、自由市場、追逐利潤、(利潤再投入)擴大生產,而對應的在現代則是消費主義大行其道:

「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如果想要存活,就得不斷提高產量……不斷擴大的生產需要有人購買……確保不管什麼新產品都有人買賬,就出現了一種新的倫理觀: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的美德就是消費更多的產品和服務,鼓勵所有人應該善待自己、寵愛自己,就算因為過度消費而慢慢走上絕路,也在所不惜……(曾經被奉為美德的)節儉就像是一種該趕快治療的疾病……

製造商設計產品的時候,可以讓它在一段短時間後就被淘汰……如果我們不跟進,就彷彿顯得落伍。」

作者似乎想表達,我們現在的思想觀念,實際上只是與我們所身處的環境與時代相契合,亦或是說,正是由這些環境所塑造的。

這裡就留下了另一個問題,開始只是一種想像的事物,後來如何脫離個體的想像而成為一種客體的呢?

人類作為整體的進步與人類個體的歷程

總體人類的進步對作為個體的人類有何影響呢?

比如,是否人類個體越來越幸福?

作者所持的態度是否定的,農業革命讓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確實進入了人口明顯增長的時代,但無拘無束的採集、狩獵者們過上了辛勤勞作、看天吃飯、營養失調、疾病纏繞的生活;

現代科層制與科學生產讓人類人口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指數式增長,總體物質條件前所未有地豐富,甚至還能夠登上月球,並克服諸多無法想像的難關,但它們要求每個人需要專註於單一領域與重複的工作。

國家與市場用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觀念不斷地瓦解著家庭社會的基本單元,將人變成一個個隨取隨用的齒輪與螺絲釘,以維持整體機能的運轉,而同樣作為素材的個體人類的差距鴻溝卻被幾近無限地放大了。

作者認為,社會的發展在不斷地違背人類的基因本性,雖然基因不斷地得到複製,但作為基因機器的個體並沒有好過多少,就像豬、牛、羊等物種如今也可謂是鼎盛時期,這幾十年間他們的總量遠遠超過史前累積量的總和,從這個角度而言,這種基因機器是成功的。

但作為牲畜的個體,可能這是它們最不幸福的時期,幼芻從出生開始就與母親分隔,雄性除了留下一部分配種外,其餘的直接送往屠宰場,雌性在長到一定年齡後就要接受人工授精,開始成為一台再生產的機器。

作為人類的個體亦是如此,出生之後便開始學習語言,這是為了將來的社會化與價值觀的灌輸鋪路,緊接著便是學習技能,對於絕大部分個體而言,這是他們在社會中生存下去的必要手段。

整體的機器也正是如此期待著他們成長為合格的零件,他們日復一日地奔波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工作的報酬維持著個人與家庭的開銷,工作的內容維持著社會的運轉,而家庭的生活也是為了社會本身的再生產。

確實,社會若需要一批賣力的勞力,再也沒有比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個人更為適合的了,隨著這條「溫飽線」隱性地不斷提高(比如一個家庭一定需要一間房子,而裡面需要一台電視,一台冰箱,一台電腦等觀念),人們或許將擁有無盡的動力為人類整體奉獻自己的一切。

那麼如何才是幸福呢?作者認為,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是否幸福依然取決於幸福與快樂如何定義,如果幸福與快樂只是對慾望的滿足,或是一種對比,那麼不論身處哪個時代的人都足以擁有,而越多的慾望與不滿足則會導致更多的不幸。

但如果幸福只是腦中多巴胺所帶來的神經電信號體驗,那麼現代科技能夠量產的血清素與多巴胺注劑的存在,讓現今可謂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幸福的時期。(不過事實上這種提法還是從功利主義的邊沁開始的)

當然本書所提的內容不止這麼多,網上也有許多思維導圖與內容總結,就先這樣吧。

個人評價

是一本挺有意思的書,閱讀的難度不高,翻譯的文筆也十分生動到位。

總體的閱讀體驗是非常輕鬆愉快的,在書中作者提出了許許多多較為宏大的問題,並通過思索給出了一部分自己的答案,但並不強迫讀者接受他的觀點,更多地是啟發大家自己去思考其中的奧妙,社會學和人類學出身的同學,看這本書也許也會有一種親切感。

書本所預設的「站在人類之外審視人類」的立場,也可能讓相當一部分讀者耳目一新。

但在學術上,確實本書的嚴謹性並不強,因為作者的觀點與態度在書中表現得十分明確(太過於明確了),可能影響到了一些對事實的判斷,而且在有的方面,這些判斷下得太快了,雖然作者本人是牛津的歷史博士,也許是不得不在專業性上作出了犧牲。

總之,這本書對於拓寬視野是相當有幫助的,不過如果直接將裡面的內容作為引用和論據,還是需要仔細斟酌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先生的玄學小屋 的精彩文章:

中國玄學:《易》一節——從八卦到六十四卦

TAG:張先生的玄學小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