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蘭:人才的心理素質漫談
文|劉學蘭
1
伍江平先生囑我寫一篇關於人才的文章,甚為惶恐,對於什麼是人才我並沒有系統深入的研究。「德才兼備」是人才最樸實的表達,但過於寬泛,還需要更具體的描述。身處高校,環顧四周皆是人才,但我卻很難給人才下一個理性而清晰的定義。那就結合我的專業,對人才漫談一下。
2
在我的觀念中,人才是相對的,不同組織和不同崗位對人才的要求是很不一樣的。同時,人才也是和組織共生的。人才的成長需要優秀的平台和好的制度。從人才本人來說,不要忽視或低估平台的作用,陷入「我是人才,捨我其誰」的幻象之中,有時候沒有平台的依託,人才一不留神也就成了路人甲。而對組織來說,不要奢望找到完美的人才,然後就以為萬事大吉、高枕無憂,不為人才提供好的平台,設計好的人才制度,也許會把一個本來是人才的人變成庸才甚至是壞才。任正非的那句話「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或許過於絕對,但對組織來說,不無道理。當然,這句話是說給組織聽的,個人對這句話倒不必較真。假如某個人因為任正非的這句話,就開始天天帶著懷才不遇的心態抱怨單位,那隻能說明他還並不具備人才所需要的心理素質。
儘管人才是相對的,很難有放之眾崗位而皆可用的人才,但從心理素質的角度,我倒覺得人才應該是有些共性的。在人才的心理素質中,我非常看重三個Q,即IQ、EQ、AQ。
3
IQ(intelligence quotient)即智商,反映的是人的一般性綜合認知能力,包括抽象推理能力、學習能力、適應能力等。在對人才的理解上,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或許更具解釋力。加德納認為,人類至少有八種智力,分別是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音樂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認識智力及認識自然的智力。每個人都擁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力,它們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進行組合,從而使每個人的智力各具特色。人的智力結構是多元的,所以人才也是形態各異的。人才就是能充分認識和發揮自己優勢能力的人。
大家熟知的「木桶效應」是短板理論,即木桶的盛水量被短板所限制,要想使盛水量增加,需要將短板加長。現在的人才觀更應該是「長板理論」,即「核心競爭力理論」,當你把木桶傾斜,木桶的盛水量是由長板決定,而不是短板。因此,人才要揚長發展,而用人單位要揚長使用。
4
EQ(emotion quotient)即情商,反映的是一個人調節和控制情緒的能力,它包括:(1)情緒的知覺、評估和表達能力;(2)思維過程中的情緒促進能力;(3)理解與分析情緒,習得情緒知識的能力;(4)調節情緒,以促進情緒與智力發展的能力。高EQ的人善於表達自己情緒和情感,善於控制自己情緒,而且也善於調控他人的情緒,所以,他們往往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充分的自信,對環境能很好地適應,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情商高的人是有激情的人,但這種激情不是盲目的、不加控制的,而是有理性的激情。
5
AQ(adversity quotient)即逆境商,反映的是一個人能否戰勝失敗和挫折,能否在逆境中發揮自己的能力。在IQ、EQ相差不多時,AQ便對一個人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AQ高的人,能迎難而上,充分發揮潛能;而AQ低的人,在困難中能力下降,沉淪於困境。1月25日,知名80後創業者茅侃侃自殺身亡,引發了集體哀悼。這些創業者,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都有很高的IQ,但僅有高IQ還不足以應對讓人絕望的困境。褚時健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峰跌落谷底之後的反彈力。」從打造紅塔集團到入獄17年,出獄後以74歲高齡再度創業,褚時健用他的觸底反彈力書寫了一個傳奇,也是對逆境商最好的詮釋。
6
IQ、EQ、AQ代表了心理過程的認知、情緒情感、意志。三Q都高的人,也是知、情、意和諧統一的人。三足鼎立,奠定了人才發展的穩固的心理基石,構成了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素質。
江平辯才:
結構嚴謹行文如水,水流自然,水滴石穿。觀點所至之處,潤物留香,落地有聲。
很難讀到一篇以學術思想構築但絕沒有學究風格的學術文章,清新自然悅目,簡練必定沁心,共鳴所以酣暢。
這是一篇美文,如同學蘭教授的美。不張揚學術的博深但又讓學術的邏輯沁潤你的思想,不引經據典考究學術的源頭但在娓娓道來的過程中讓你豁然開朗,不喧嘩不故弄玄虛不故作高深始終安靜的如一湖春水不斷的把漣漪蕩漾進你的心扉。
這就是真正的學術的美,更是學術的魅。
一開篇學蘭教授就客觀的勾畫出人才和平台的邏輯關係。不同的平台對人才的定義和理解是不一樣的。同一個平台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人才的定義和理解也是不一樣的。人才必須在平台上用他的專業和資源去推動平台的發展,平台是人才之所以成才的土壤,所以人才離開平台就什麼都不是了。平台的發展離不開各個專業的人才的結果交付,平台一定得有效的激勵人才的能力提升和願力慾望,沒有人才進步的平台是沒有未來的。
這個邏輯的核心是人才和平台的相對和絕對的關係。是客觀的。但這個客觀的邏輯只是學蘭教授從理論到實踐又提煉出來的一個切口。
這個切口帶出了學蘭教授的精髓觀點,成為人才有他共性的心理素質:IQ、EQ、AQ代表了心理過程的認知、情緒情感、意志。三Q都高的人,也是知、情、意和諧統一的人。三足鼎立,奠定了人才發展的穩固的心理基石,構成了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素質。
是人才必定智商高。智商不等於聰明,智商是一個綜合認知能力,再通俗的理解一下,智商就是能充分認識和發揮自己優勢能力的能力。所以,學蘭教授高度總結了一個觀點,人才就是能充分認識和發揮自己優勢能力的人。
自我認知和優勢認知是智商的核心。可能很多人到現在都沒明白。從小時候到現在,我發現很多人形容記憶力好會背書的就是智商高,接受能力快點子多的就是智商高。現在看來絕對是一個誤區。自我認知恰恰是很多人做不到的,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要什麼?我的優勢區在哪裡?我的興趣點是什麼?我的劣勢區在哪裡?在我做人才溝通和人才職業發展規劃的時候,我發現很多職業經理人從來沒有真正從內心去思考的。
一個人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劣勢興趣在哪?盲目的去想自己的未來想自己的發展本身是不客觀的,是沒有智商的,或者說是智商偏低的,這樣的人可能某個階段會有所成就,但不會一路成長,從心理素質來看,不懂得我是誰的人絕對不是人才。
是人才必定情商高。情商是什麼?學蘭教授給了很好的解讀,那就是三個善於:善於表達自己情緒和情感,善於控制自己情緒,而且也善於調控他人的情緒。這三個善於是步步遞進的。善於表達自己情緒和情感是最簡單的。需要你的主動,但難在表達的度,一但控制不了度,就給人感覺假了,一假就不舒服,不舒服肯定是情商不夠。
能做到善於控制自己情緒就是高情商。多年和職業經理人的溝通我總結出,職業經理人成長性越好越和他管理自己的情緒有關。他們不會輕易表達自己的喜惡,他們不會突然的發脾氣,他們會讓別人感覺不露身色城府很深,不張揚不發飆不會給別人難堪,不呈口舌之快,讓自己情緒風輕雲淡,宰相肚裡好撐船,這樣的是真人才。
但善於調控別人的情緒我看更是人才的鳳毛麟角。管理管什麼?管心。讓自己愉悅更要讓身邊的人愉悅其實是走進了別人的內心,充分尊重和滿足別人的需求,讓別人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讓別人贏得認同和快樂,這樣的人才心胸廣博,眼界遼闊,這樣的人才從來是以善心看世界,度人即度己。
是人才必定逆商高。身處逆境從不自暴自棄,人生谷底積蘊力量上升,絕地反擊更是王者歸來。從內心講,我更是敬重這樣的人才。逆商高真人才。
這個世界很公平,每一個人不可能一帆風順,如意之時看慣春花秋月,失意之時就頹廢抱怨哭天喊地。你過得好時你說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你過得不好就抱怨命運的不公。在頹廢中沉淪只會讓人生的希望慢慢泯滅。而真正的強者在失敗中總結,在挫折中反思,在底谷中磨礪意志,堅強前行。
這樣的強者是大人才。因為他永遠知道自己要什麼。因為他永遠知道自己活著為什麼。
學蘭教授基於人才的三商心理素質是人成為人才的普適定律。在大量的人才開發實踐中,我認為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心理素質就是職商。我對職商的理解很簡單,就是職業常識和職業倫理。我的總結告訴我,真正在職場可持續成長、在職業的上升和發展過程中穩健且有成就的更大的程度是他們懂得職業常識,更大程度的在於他們遵循職業倫理。
相對於專業來說,自我認知、情緒管理、意志堅強、常識倫理應該是更能讓一個人成為人才、並且可持續成長的關鍵。
下期劇透:
鄭桂梅:我在海印的人才幸福感實踐
TAG:才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