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個姓?你知道自己的姓和名的由來嗎?你知道為什麼戶口本上登記的是姓名嗎?
中國究竟有多少姓氏,這是一個很難準確回答的問題。
自從姓氏出現以來,隨著人口增長,姓氏不斷增加、再加上少數民族與漢族的融合、家族通婚或過繼等,產生很多新的姓氏,以至於人們越來越說不清中國姓氏的數量。
20世紀80年代,有學者統計得到中國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5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還有一些四字姓和少數民族的姓氏。
同時期編著的《中國古今姓氏辭典》中寫道、中國古今姓氏有6300多個。在這些姓氏中,哪些姓氏的人數最多呢?一種說法是張姓最多,有7500多萬人,佔中國總人口的9.7%,一種說法是
一種說法是李姓最多,占漢族人口的7.9%,還有一種說法是陳姓最多,佔總人口的6.8%。
姓氏在中國古代並不是一個概念,有很大的差別。
1
先說姓,從字形上就可以看出其含義,「生」、「女」,表明出生血緣關係,在上古時代,「姓」是表示有共同血緣關係的符號,標誌者一個人從那個氏族出生,同姓的人就是同一個女性祖先的子孫,由此可見,姓源於母系氏族社會制度。
氏比姓出現的晚,同一姓的人由於戰亂或者自然災害或人口繁衍等原因,遷居到別的地方,形成與原來的族人不同的分支,身份、職業的變化也會形成新的支派,這樣一來,為了加以區分,不同分支的族人在同一的姓後面又加了一個「氏」來做標誌。
姓氏因出生、血緣而定,是氏族的標記,是不變的,而氏是因氏族分支而定,是家族的標記,是可以改變的。
2
在先秦時期,大姓只有姬、姜等幾個,而氏卻有很多。一個人的姓只代表其始祖,始祖之姓已經非常久遠,單用姓已經不能辨明一個人的身份。氏表明人的身份、地位、貴賤、因而比姓更為重要。而在這一時期,只有貴族才有氏,平民只有名,比如「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不是姓庖,也不姓丁,而是指一個名叫"丁」的廚師,還有「魯班」是指魯國一個叫「班」的木匠,不是姓魯,只有名而已,「弈秋」是指名叫「秋」的棋手。
這些平民和奴隸都是用其從事的職業或具備的專長來稱呼,只有諸侯和卿大夫才有資格稱氏,他們的氏一般都是受封而來。
漢朝以後,姓和氏逐漸合二為一,今天的姓氏,如張、王、李、趙等,在先秦時期絕大多數都是氏的概念。
對於一個人來說,姓和氏是公共的,名是個人的,光有姓和氏,還不能明確到底在叫誰,於是在氏族社會後期,人們有了個體意識之後,名就應運而生了。
3
而我們現在人所說的名字其實是不對的,其實一般人只是名而已,故而是姓名,字不是任何人都有的。
名一般是在嬰兒出生後由父母或者長輩所取,最早的取名方法一般是按照天干地支和生辰八字,後來周朝之後,禮儀文化興起,取名開始表達出美好願望和期許。
在中國近現代,有特殊的歷史時期,取名一般都會用這些,比如建國、建業、衛國、援朝等等之類的名。取用到了現代一般有文化的家庭喜歡用詩書著作中的典故來命名。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八零後、九零後當了父母之後給孩子取名越來越隨心所欲了,取的好聽則罷了,取的有了歧義,對孩子未必是好事。
※上海灘大亨黃金榮,從巡捕到「傳奇探長」
※大清第一勇士鰲拜竟然是這樣的人?
TAG:公子不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