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困局:原來這才是馬謖守街亭的真相,我們都錯了
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兵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不戰而降,關中響震。
消息傳到魏國,朝堂上下一片震驚:他們不敢相信蜀漢竟敢橫挑強鄰,在他們看來,自從關羽、劉備相繼死去後,蜀漢早已元氣大傷;新君劉禪也不過是個二十齣頭的毛頭小子,兩國總體實力相差懸殊,在這種背景下,蜀漢憑什麼還敢主動進攻曹魏?
他們實在很意外,不過意外歸意外,魏明帝曹睿很快做出反應:他親自率領大軍坐鎮長安,以穩定軍心,同時親點老將張郃統五萬兵馬增援隴右,以阻止諸葛亮的攻勢。
張郃是曹操時代碩果僅存的名將,早年他在袁紹手下時就已名震天下,後來投效曹操後更是南征北戰立功無數,只不過作為外姓將領的他,幾乎沒有機會作為主帥統領全軍。如今不惑之年的他被曹睿欽點為主帥,授予高規格的兵權,可謂破例,張郃光榮之餘倍感壓力。
在諸葛亮出兵的時候,張郃還在荊州司馬懿的麾下效力。然而,當曹睿的任命傳來時,他當即率大軍馬不停蹄開赴前線。
兵貴神速,千里襲人。
張郃如同一個老練的獵手,迅速發現了這場戰役的七寸所在——街亭。
當時的諸葛亮雖然拿下三郡,卻並沒有吃下整個隴右,他還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掃清各個軍事據點,但張頜的援軍已經在趕來的路上,蜀軍必須全力阻擋住曹魏援軍的步伐,這樣諸葛亮才有充足的時間來消化整合隴右地區,如此這片區域才算真正劃入蜀漢的版圖。
於是,這場戰局的關鍵,就變成了增援和阻援的交鋒,而這場交鋒的要衝之所,就是街亭。
因為張頜出兵從長安到隴右,必須通過街亭,它是曹魏增援的必經之處,沒有其他道路可走,蜀漢軍隊只能在這裡阻擋。
這一點,張郃很清楚,諸葛亮也很清楚。
所以張郃在領軍後,第一件事就是晝夜不停的向街亭方向奔去,不帶絲毫猶豫和停歇;諸葛亮在得知魏軍增援部隊出發後,也是當即著手安排重兵前去把守街亭。
但問題是,街亭這麼重要的位置,究竟該派誰去守?
魏延、吳懿,還是馬岱?
這些人都是久經沙場的名將,讓他們前去阻擋魏軍,應該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只是……
諸葛亮的心中,卻有一塊心結,那就是關於北伐的戰略方針問題。
事實上,關於諸葛亮的北伐究竟該如何打怎麼打這個問題,不僅僅是當時的蜀漢將領,哪怕到了現在的我們,那都是爭論不休。
但總體來說,圍繞這個問題的答案,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大致都可以分為兩派:一是以魏延為首的激進派,主張以出奇制勝的方式和魏國展開正面決戰,希望通過一兩次重要戰役來殲滅魏軍,進而統一天下。
另一派則是以諸葛亮為首的保守派,他們覺得魏蜀兩國實力相差較大,硬碰硬交鋒實在太危險,更何況蜀漢也承擔不起失敗的風險,所以他們主張穩步前進,希望通過一步步蠶食魏國邊境土地來壯大自己,進而統一天下,即便最後不能一統天下,也可以維持三分天下的格局。
在這裡,我先不討論這兩套戰略戰術方案孰優孰劣,但從諸葛亮否決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看,諸葛亮心中的北伐方針,明顯是保守路線,也就是在避免與魏軍主力展開決戰的前提下,儘可能的蠶食魏國邊境土地。
換句話說,諸葛亮的這次北伐,並沒有想著要殲滅魏軍多少有生力量,也沒有想著要一口氣佔據長安甚至平定關中,對他而言,只要能夠把隴右地區成功消化掉,此番北伐的階段性目標就已然實現。
所以,前去駐守街亭的人,並不需要他去設伏擊敗張郃的援軍,也不需要他斬殺魏軍多少將士,他所需要的只是堅守街亭,為諸葛亮消化隴右贏得寶貴的時間。換句話說,這次守街亭的任務是阻擋,不是阻擊,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義完全不同。這就像司馬懿當年和諸葛亮五丈原對峙時的所做的一樣,只擋不擊。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選擇了從未領兵作戰過的馬謖來執行這個任務,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想來鍛煉他。雖然說諸葛亮一心想培養馬謖,但他並不糊塗,更分得清輕重緩急,想培養馬謖有的是機會,但現在是事關北伐成敗的關鍵,諸葛亮作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是不會犯這種低級的錯誤。
對於諸葛亮而言,魏延肯定是最好的人選,他是當時蜀漢的第一名將,久經沙場經驗老道,讓他守個小小街亭,百分之百不會出問題。但問題是,魏延和諸葛亮在對待北伐的戰略方針問題上,是持相反觀點的。
當初北伐剛開始時,魏延就想用區區五千人馬來突襲長安;現在給他好幾萬的重兵,你覺得他會老老實實堅守街亭嗎?或許,以魏延的用兵習慣,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在街亭設伏狙擊,從而一口氣殲滅掉張郃這支援軍,也就是把阻擋變成了狙擊。如果魏延能夠成功自然好說,但如果失敗,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基本上就算泡湯,這些是諸葛亮不願意看到的。
至於吳懿、馬岱等人,他們也許能夠執行諸葛亮的戰略方針,但諸葛亮卻不能百分之百保證,假如在張郃的一再挑釁之下,他們忍不住衝出去廝殺怎麼辦?
這些都是諸葛亮所擔心的,在當時的情況下,守住街亭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真正困難的是能否堅定不移的執行諸葛亮北伐的戰略方針。
諸葛亮想到了馬謖,這個和自己親如父子的年輕人。他不僅是諸葛亮一手培養和提拔起來的接班人,也是所有人當中最了解諸葛亮戰略方針的人,所以諸葛亮有理由相信,馬謖能夠貫徹他的北伐理念,並且能夠很好的執行堅守街亭的任務。
當然,由於事關北伐的勝敗與否,而馬謖之前卻從未獨自領兵,更未曾指揮過大兵團作戰,於是諸葛亮又想出了兩個應對之策:
一是親自繪製了街亭地區的布防圖,交給了馬謖,囑咐他依圖行事,潛台詞就是務必堅守街亭不出。
二是安排了老成持重的王平將軍擔任副手,以防萬一。
王平是一個在軍隊里摸爬滾打長大的老兵,實戰經驗豐富,人也很聰明,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嚴格聽從諸葛亮的命令,所以有他在旁輔佐馬謖,事情會更加穩妥。
只可惜,馬謖明白諸葛亮的意圖,諸葛亮卻未懂馬謖的心思。
未完待續.....
歡迎關注下一期:街亭之戰,馬謖的死局!
TAG:龔叔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