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身邊的「老虎」鬥起來
戰國策記載,公元前284年,蘇代前往趙國。遊說奉陽君李兌,打算為燕聯趙,共同對付齊國。但奉陽君卻拒絕止了蘇代的建議。於是蘇代又馬不停蹄的來了齊國,在齊王面前說了一大堆趙國的壞話。因而使齊趙兩國斷絕了來往。蘇代看到離間齊趙的目的已經實現,便返回燕國,向燕王述命。他在燕王面前表現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樣子,自我吹噓的說:「臣這次出使齊國雖然明知必會遭齊趙的怨恨。但為了成就大王的事業,捨出性命,極力破壞齊趙兩國的關係,若能達到這一目的,臣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當今齊趙已經斷交,局勢將會更加混亂,這正好有利於大王抓住時機發展圖強,提高燕在齊趙中的地位。假使我有張孟談那樣的本領,齊趙兩國到頭來,必有一家會遭到當年智伯覆滅的厄運。」
這個時期蘇代奔波於齊國、趙國、韓國、魏國等國進行活動,很有可能,都是他的哥哥蘇秦所為。根據1973年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記載,當時蘇秦為燕趙王制定的策略是"大者使齊毋謀燕,次可以惡齊,趙之交",而側重的內容完全符合蘇秦的這一策略思想。
當時在戰國的爭雄格局中,燕趙齊三國實際上構成了一個局部地區的小三角,自從燕國發生內亂之後,又遭到齊的大規模入侵,險些亡國,國立極度衰弱,燕昭王繼位後,決心勵精圖治,報仇雪恨,但他卻同時面臨著來自騎著兩個方面的危險,從表面上看,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聯趙防齊,或者聯齊防趙,這兩條道路固然都不失為一種可供選擇的策略,但是在群雄爭力動蕩不定的戰亂環境中,敵友關係的變化極為平凡,今日為友,明天為敵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只從聯合上選擇策略必然顯得單薄無力,也缺少彈性。若把自己的發展寄托在某一強國的援助和庇護上,可能陷入被動而無法應付混亂的局面。燕國策士們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們跳出了習慣思維的小圈子,通過各種靈活的外交。間諜手段,挑起了齊,趙之間的矛盾,讓身旁的老虎鬥起來,是他們非但無暇謀燕,而且也為了各自的利益,還可能求助於燕。這樣不僅使燕求得了自安和穩定發展的條件,而且還相對提高了燕在齊趙之間的地位造成了主動,有利的局面。
這篇策論,說明了一個簡單又深刻的道理,即強鄰的威脅比遠敵的威脅更為直接時,讓強鄰之間處於不安定的狀態,是保障自己安全謀取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TAG:雨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