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問:在十五世紀,中國、印度和歐洲,誰擁有更先進的技術?
有印度人在美版問答Quora上問:「在十五世紀,中國、印度和歐洲,誰擁有更先進的技術?」不少網民在問題的下面進行了討論,摘要如下。
網民:Kaiser Kuo
你選擇了最難判斷的一個世紀。
中國明代在當時有相當先進的技術,熟悉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人都知道鄭和和他的遠洋船隻;在景德鎮有大規模的御窯生產無與倫比的瓷器;活字印刷司空見慣;已經有電流的原始經驗……
但當時歐洲尤其是義大利正處於文藝復興,它是轉化思維和理性的時代。這時,笨拙的羅馬字母已經基本被阿拉伯數字取代,由此,數學有了巨大的進步。探險時代已經開始了,歐洲的航海家們已將眼光放到了全球。
我認為十五世紀是真正的轉折點,在十六世紀初,很明顯,歐洲有一種內在的動力,會產生更多的技術突破。而中國,因為特殊的文化,技術創新機制並不存在。
網民:Daniel Baker
我要說的是,至少在十五世紀底之前,歐洲有一個微弱的優勢。不是因為它有中國和印度沒有的長弓、板甲的具體技術,而是有大帆船和三角帆技術。當時印度有較為先進的紡織技術,懸索橋甚至是超越時代的。中國的瓷器和運河工程也很先進,但是現代船舶技術讓歐洲人掌握了世界海洋。中國的鄭和船隊本有機會探索世界,但中國的海禁法令對長途航行進行了限制。
最顯著的優勢還是歐洲十五世紀末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歐洲實現了將印度和中國的技術吸收創新的能力,或是更精緻的複製。中國和印度的技術:火藥、火箭、活字印刷、弩、指南針、紡輪、阿拉伯數字、絲綢生產、馬項圈的犁,箍筋……被歐洲人活學活用,否則,歐洲仍將是一潭死水。
中國和印度沒有類似的舉動,在1792年底,乾隆皇帝看著望遠鏡、時鐘、火器等英國製造,輕蔑地說:「我們天朝有各種各樣的東西,因此,不需要進口外夷製造的東西」。這是中國的態度。
網民:Wing Lau
李約瑟在他不朽的作品中提到,中國技術金屬加工、造紙、印刷、建築、天文、農業、運輸……所有的領域比當時任何歐洲國家都更先進,但為什麼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
中國不重視技術,技術被視為工藝品,而不是學習的東西。在中國社會,成為學者和公務員是人們的目標,而工匠們生活在社會底層,僅比商人的地位高。因此,所有的頂尖人才都致力於工藝藝術,而不是技術應用,所有有抱負的人都致力於公務員考試,而不是發明東西。
網民:Gwydion Madawc Williams
中國可能是更先進的,用於「尋寶航行」的船隻遠遠超過當時的歐洲。
另一個例子是,用竹筒鑽天然氣的方法遙遙領先於歐洲,後來,歐洲在鑽油時借鑒了很多經驗。
中國的弱點是人們普遍缺乏現代科學的思想。
※外國人問為何中國沒有小費文化?中國某網民:我們不需要這種文化
※每當世界上有新的發明,印度人總是聲稱它在古印度就存在了……
TAG:小小潤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