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滿城之戰:宋軍的這個計策,讓契丹十萬大軍大敗而逃
【歷史劉老師原創,非授權嚴禁轉載】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遼國將領率領十萬人馬前來襲擾大宋王朝的北部邊界。
面對這一緊急軍情,宋太宗急忙命令守邊大將趙延進、崔翰、李繼隆三人,統帥八萬宋軍精銳前去禦敵。
而且,遠在千里之外的宋太宗,還特意給前方的統帥們,送上了一個破敵良策——那就是「八陣圖」(賜陣圖,分為八陣)。
大家知道,我國古代打仗講究排兵布陣,既可以給敵方造成心理上的威懾和又能夠有效殺傷敵人,可謂是一舉兩得。
但是,前提條件是——所布陣法,一定要針對敵方的弱點。
如此以來,才能夠克敵制勝。
那麼,宋太宗在宋軍還沒有遇到契丹大軍的時候,就已經制定的這個破敵良策,究竟能不能行得通呢?
當宋軍到達滿城的時候,遇到了契丹大軍。
主將趙延進登高望遠,發現城外自東向西,全是契丹軍隊,根本就看不到盡頭(延進乘高望之,東西亘野,不見其際)。
這時,崔翰、李繼隆二人便按照宋太宗所賜予的「八陣圖」,排兵布陣。
很快,八萬宋軍便被分成了八支隊伍,相互之間間距百步。
雖然間距不是太大,但每一支宋軍在面對不遠處契丹十萬大軍的時候,都心生畏懼,毫無鬥志(士眾疑懼,略無鬥志)。
見此狀況,主將趙延進認為兩軍如此交戰的話,宋軍必敗無疑。
於是,他便勸說崔翰、李繼隆二人,放棄宋太宗先前制定的「八陣圖」策略,由他們這些前方主帥們隨機應變。
因為在趙延進看來,宋太宗的出發點也是為了打贏這場仗。他們即使違背了宋太宗的命令,但如果能夠大敗契丹大軍的話,宋太宗也是不會為難他們的。
然而,崔翰、李繼隆二人對此卻還有顧慮——萬一他們違背旨意之後,還打了敗仗,那責任誰負(萬一不捷,則若之何)?
這時,趙延進站了出來,表示如若因此戰敗,一切責任都由自己一人來承擔(倘有喪敗,則延進獨當其責)。
於是,在趙延進的建議下,宋軍的這八支軍隊,很快就變成了四萬人為一軍的兩支軍隊。
如此以來,士兵心中有了膽量,士氣為之大振。
而且,趙延進還針對契丹軍隊進軍的特點,制定了前後夾擊的作戰方案——先讓契丹軍隊後軍混亂,然後再攻其中軍。
最終,在兩支宋軍前後夾擊下,契丹軍隊大敗而逃,宋軍俘獲人馬、牛羊、鎧甲總數達數十萬之眾(大破之,獲人馬、牛羊、鎧甲數十萬)。
果然,宋太宗在得到捷報後,不僅沒有處罰他們,反而對他們予以嘉獎。
參考史料:《宋史·趙延進傳》
※清代極寒天氣:大雪連下六十多天,路上到處都是凍死之人
※那些年,被宋太祖趙匡胤所處死的貪官們,大快人心
TAG:歷史劉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