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張學良晚年總結自己的過失,功過不能相抵

張學良晚年總結自己的過失,功過不能相抵

張學良在我國是一個極富爭議的人物,作為北洋政府時期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兒子,在日本人密謀殺害張作霖後,子承父業,成為不折不扣的「東北王」,到後期的東北易幟,投誠國民政府,殺常楊,「九一八」事變,以及西安事變,張學良有功也有過,張學良雖然沒有成功抵抗日軍防守東北,但是極力促成了西安事變,使全國統一,共抗外敵。不能說功大於過,也不能說過大於工,在當時的大歷史環境下,這一切的發展都是朝向了最好的方向。

一.東北易幟

張學良1928年12月29日通電全國,宣布東北全境歸順國民政府。可以說東北易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階段性勝利,標誌北洋政府時期完全結束,國民政府時期開始,張學良可以說還是非常的識大局,深知全國統一是大勢所趨,沒有通過流血犧牲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家族權利。還有另一方面就是當時對抗國民政府,奉系軍潰敗只是早晚之事,張學良求自保而投誠,很大一部分保全了自己的實力。

二.殺常、楊

張作霖時期,楊宇霆,常蔭槐都是東北的重要官員,其中常蔭槐更是黑龍江省省長,張作霖被日本人謀殺後,楊宇霆與常蔭槐密謀架空張學良,稱霸東北,被張學良一怒之下擊斃。但事實上,楊宇霆,常蔭槐不只是想簡單的架空張學良,楊宇霆,常蔭槐都是親日分子,力圖向日軍貢獻東北以求自保,但被張學良擊斃後,很大程度的搗毀了當時親日分子的野心。

三.「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張學良本人也曾萬分自責,早在張作霖時期,對待日軍就採取了能忍則忍。在晚起談到「九一八」事變時,張學良表示「東北那麼大的事情,我也是沒把日本的情形看明白。。。。」張學良本人確實沒想到日本人會發動侵華戰爭,其實日本很多方面早已顯示出其野心,而這次的張學良的處理就導致了全東北的淪陷, 張學良曾回憶說,當時關東軍士兵天天在街上找東北軍士兵挑釁。看到東北軍士兵扛著帶刺刀的步槍,日本兵就過去在刺刀上劃火柴點煙。而東北軍士兵也不含糊,你敢在老子刺刀上劃火柴,老子就捅你一刀。所以,這種挑釁經常演變為數人甚至上百人的鬥毆,常常出人命。張學良說:「遇到這種事,我們就盡量低調處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四.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可以說是張學良,楊虎城一手籌劃。抗日戰爭初期,蔣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大肆進攻共產革命區,屠殺共產黨人,日軍趁內亂時期,攻佔了我國很大面積國土,國難當頭。張學良囚禁蔣介石要求其和解,統一全國人民力量共同抗敵,但是張學良仍陪同蔣介石一同返回重慶之後便被囚禁,張學良也深知此去將不復還,可以看出張學良為了革命事業早已將生命置之度外。此後,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與日軍作戰,共產黨游擊戰術,從此開始了長達八年的抗戰。也許現在很多人會說,當時如果沒有張學良,現在的中國會好的太多了,這樣說的話那就打錯特錯了,如果國民黨繼續統治的話,那現在的中國就會變成一個大號的印度,等級階級非常嚴重,而且,對於美國而言,肯定不會放任一個國土和自己相似,人口數倍於自己的大國出現,結果將無異於伊拉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條 的精彩文章:

戰爭狂人「普京」領導的俄羅斯幾次對外戰爭,說打就打
平凡的人有非凡的勇氣,他是唯一一個不向納粹敬禮的人

TAG: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