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陵前的石獅
在舜帝陵前兩側有許多石獅,據管理人員說,石獅有三百多個,都是來自民間,這些石獅有的是過去的栓馬樁,有的是民宅前的鎮宅獸,形態不一,造型各異,古樸可愛,隨手用相機記錄在案,放在博客中以供大家共賞,隨便聊幾句石獅文化。
石獅,為吉祥之物,常見於官衙廟堂與大宅門口,到現代還有一些人在建築門前安放石獅,以起鎮宅的作用。
獅子原產地是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李時珍說「獅子出西域諸國,為百獸長。」張騫出使西域後,獅子才得以進入中國。《後漢書·西域傳》:「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國)遣使獻師(獅)子、符拔。」是說遠在西亞的安息國(相當於今伊朗)派使臣給當時的漢章帝劉送來罕見的禮品:獅子和符拔(一種形麟而無角的動物)。
自漢以來,在帝王陵前常有石獅的出現,是陵墓陰宅擺放之物,在神道上與神獸、石馬、石羊等像生排列在一起,用以震懾,讓人產生敬畏的心理。尚未用於護宅之用。
到宋元時期,獅子開始進入民間,可能與佛教有關,相傳佛祖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獨尊」。所以佛教徒將獅子視為莊嚴吉祥的神靈之獸而倍加崇拜。以後就把佛家說法音聲震動世界、群獸懾服稱之為「獅子吼」。又由於獅子雄性體形矯健,頭大臉闊,頸有鬣毛,姿態甚是威猛,被稱之為「瑞獸」。
一些專家對石獅進入民間進行了考證,說古代的城市以「坊」為制,即由官府劃定有圍牆、有大門的住宅區里,每個坊門有牌樓,上面有坊的名字,在坊柱上有一對方石,也就是門間說的門蹲石,以鞏固坊柱使其安穩。工匠門常在上面雕刻一些紋飾,其中有獅子、麒麟等物,既美觀又取其納福招瑞吉祥寓意,這是用石獅子等瑞獸來護衛大門的雛形。
石獅有「尊貴」和「威嚴」有辟邪的作用是逐步形成的,《析津志輯佚·風俗》說:「都中顯宦碩稅之家,解庫門首,多以生鐵鑄獅子,左右門外連座,或以白石鑿成,亦如上放頓。」這是石獅作為看門獸最早的記載,也是由夾柱石(門蹲石)演變而來的,常常在一個方石塊上雕有石獅。
石獅作為門前的「瑞獸」還有神話的傳說,有人稱,門前的石獅子叫狻猊,看上形似獅子,實為龍之五子,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形象了。
石獅放在門前,其作用有以下幾點,一、避邪納吉,可以驅魔避邪,所以最早用來鎮守陵墓。用於守門,又有「泰山石敢當」功效。二、可以預測災難,據說石獅的眼睛如果變成了紅色,就可能有災難降臨。三、是權貴的象徵,在門口放置石獅可能顯示主人的權勢和尊貴,官有多高,門有多大,石獅就有多厲害,今天中院門不是也有兩個石獅嗎?四、就是從建築裝飾的角度去欣賞,也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美好向望。
TAG:點滴齋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