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袈裟你了解多少?
袈裟意譯作壞色、不正色、赤色、染色。指纏縛於僧眾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稱名。佛教僧眾所穿著的法衣,因為其色不正,故叫壞色衣。
一、為什麼叫壞色衣
已靈猶不重,佛視為何人。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塵。
袈裟是僧尼們的「法衣」,它是從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壞色衣或染污衣。又因為袈裟的縫製方法,必須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塊,然後縫合起來;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雜碎衣或割截衣。又據《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說:袈裟是由阿難尊者奉佛指點,模擬水田的阡陌形狀縫製而成。世田種糧,以養形命。法衣之田,長養法身慧命,堪為世間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
袈裟的制式,也有它的一些原因和含義的。第一:印虔地點處於熱帶,人們多著白衣。佛教為了僧俗有別,所以規定衣服染色。第二:白色俗裝,比較亮麗;法衣壞色,不求美艷。第三:割截縫製,能以杜防典賣,且無法移作他用。第四:染污雜碎,能除愛美心理。第五:割截染壞,可息盜賊奪衣之念。
二、袈裟究竟什麼色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緣無事可商量。
南台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
袈裟雖然是以色立名,但是它的顏色如何,卻是異說紛紜,莫衷一是。現在我們且把其中的基本的、主要的說法,介紹如下:
《四分律第十六》說:有三種壞色:或青、或黑、或木蘭色,可隨意染。《十誦律第十五》說:或青、或泥、或茜,三種壞色。
另據《五分律》第九、《摩訶僧祇律》第十八、《毗尼母經》第八、《薩婆多毗尼毗婆沙》第八、《有部毗奈耶》第三十九、《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第九等典籍,也都說是三種壞色。三種色是:青色、黑色(或作泥巴、皂色)、木蘭色(或作茜色、棧色、赤色、乾陀色、不均色)。這三種色,是袈裟的如法之色。
所謂壞色,有一種解釋說:青、黑、木蘭皆屬壞色。比丘著其任何一色,都算是如法如律。又有一種解釋說:必須把青、黑、木蘭混濁一起,才能算是壞色。更有一種解釋說:必須把青等五色混合一起,才算是壞色。如《法藏大師梵網經菩薩戒本疏》說:袈裟此雲不正色。謂將青等五色,相互混合,染成不正之色,名為壞色。
三、袈裟可成就五種功德
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
據《釋氏要覽》卷上載,釋迦如來昔為大悲菩薩時,曾於寶藏佛前,誓願於己成佛時,袈裟能成就五種功德:
1、佛弟子雖犯種種邪見,然若能敬心尊重袈裟,必可達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之果位,得不退轉;
2、天龍、神、鬼、人及非人,若能恭敬袈裟,則可於三乘解脫道上,得不退轉;
3、若有鬼神、諸人,為饑渴、貧窮等所迫,得袈裟小塊乃至四分,即可飽含充足;
4、若眾生共相衝突,起怨賊之想,如念及袈裟之神力,便生慈悲之心;
5、若持有袈裟小塊,恭敬尊重,則一旦在兵陣,常得勝於他人。
四、袈裟的披法
洞徹靈明無掛礙,千差萬別一時通。
狂心歇處幻身融,內外根塵色即空。
披著法袈裟有通掛左右肩之「通肩」,與裸露右肩披掛左肩之「偏袒右肩」兩種。於對佛及師僧修供養時,偏袒右肩;若外出遊行或入俗舍時,披通肩法。
TAG:五台山雲數據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