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二月二龍抬頭有趣的事,你的家鄉風俗一樣嗎?
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今天是3月18日,農曆就是二月二。二月二蒼龍登天之日,故為龍抬頭之日。「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這一天的活動都與龍有關。撒灰描龍頭引龍出洞。剃龍頭。我們家鄉的習俗,舅舅健在的人們正月不能理髮。正月理髮會死舅。長了一個月的頭髮,二月二龍抬頭之日理髮,叫剃龍頭,最吉祥。這一天停止針線活,忌刺龍眼。這一天的餃子叫龍耳,春並叫龍鱗……
二月二之後大地回春,萬物復甦,農耕在即,一切活動都是期盼五穀豐登。
二月二是傳統的節日,古人有好多二月二的述說。白居易詩曰:「二月二日新雨暗,草芽菜甲一時新。輕衫細馬青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二月二日是踏青節。元費著《歲華紀麗譜》:「二月二日跳青節,韌郡人游賞散四郊……」。二月二又叫花朗節,挑菜節。汪灝著《廣群芳譜》說,洛陽風俗,二月二日為花朗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總是與吃連在一起的。春節自不必說,元宵節當然要吃元宵,端午節要吃粽子,中秋節自然是月餅了,到了冬至要吃餃子,年節最後的祭灶日少不得吃麻糖。而清明節活著的人不改善生活,死去的人則要享用大餐。
即將來臨的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農諺有「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表達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有文章說,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豫東二月二早上吃煎餅自然屬於「吃龍鱗」之列。煎餅年年要吃很多次的,不僅僅在二月二早上;但印象最深的還是小時候二月二吃的煎餅。記得姐姐已經出嫁,大哥已經成家。家中只有父母親、二哥和我四人。父親在生產隊喂牲口,很少在家。二月二早上,我燒火,母親拿出春節時留下的大油,用紅薯面摻鹽攪成稀稠適當的麵糊。這攤煎餅的活兒就交給二哥了。當時沒有平底鍋,用普通的炒鍋不容易攤煎餅的。好在紅薯面含有澱粉,二哥又捨得用油,攤出的煎餅油滋滋的,好吃極了。周作人在《賣糖》一文中說:「小時候吃的東西,味道不必甚佳,過後思淆每多佳趣,往往不能忘記。」原因大概如此吧。
我們家鄉二月二的吃俗是炒黃豆、爆米花、炒蠍子。麵粉發酵切成小方塊,油鍋里炒,叫炒「蠍子。福州人二月二這一天要吃咸稀飯。原料是糯米、芹菜、蔥、蒜、蝦皮、肉等。這是因為人民的生活並不富裕,平時很少吃到雞鴨魚肉等,只有在春節時才能大吃一番,但春節往往有好多食物吃不完,剩餘食品又不能浪費,二月二便做大雜燴的稀吃。故且叫勤儉節約日吧!
「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我們家鄉有一個習俗,家家戶戶,這天的早晨,在院子里用草木灰,撒成一個園圈又一個園圈,大圈套小圈。或者是一個方塊,大方塊套小方塊,叫做糧囤。有的還在這麼多的糧囤上畫上梯子。企盼夏秋有好收成。就叫盼豐收日吧!
二月二又是土地爺的生日。土地爺的官職太小沒有人給他進貢。
民俗是約定成俗,沒有明文規定,不過大家都奉行。民俗充滿了想像,也有現實。是迷信,是信仰,是追求,是夢想。它給人們往往留下很多的善良、慈祥、正直和純真。有時也給了人們信心……
※不得不佩服的酒店:它們建在海里,冰里,坑裡,洞里!
※與裹小腳相似的風俗,長頸族女性之殤!
TAG:雜聞奇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