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讓孩子克服膽小,有時抱抱比鼓勵更有用

讓孩子克服膽小,有時抱抱比鼓勵更有用


01


 

 



洛杉磯很多休閑公園裡都設有兒童娛樂區,沐浴在加州陽光下滑梯、盪鞦韆,可把六六樂壞了。




前段時間帶她去的一個兒童樂園有一個很高的大滑梯,不少小朋友排隊滑,六六也興高采烈地從樓梯上去,但真輪到她滑的時候,她卻猶豫了,沖著站在滑梯下的我喊:媽媽,我怕,我不想滑了。




我看著她站在滑梯邊緣,伸手拉著欄杆,身後已經有幾位小朋友排隊等候,就有點急了,但還不忘讓自己「冷靜」下來,用自認為的鼓勵的口吻對她說:

六六勇敢一點。你看,這麼多小朋友都滑了,媽媽相信你也可以做到的。


沒想到,說完這幾句話,六六的表情更加委屈,非要從樓梯下來。





樓梯很窄,排著幾位上樓梯的外國小朋友,我連聲對他們的家長說sorry,把六六接下來,其中一位家長對我說:Poor girl,she is scared.

(可憐的孩子,她嚇壞了。)




後來趁著人少的時候,我自己爬上滑梯,看了看那個坡度,連我都有點害怕,更別說身高不足一米二的張六六了。想到那位外國家長的那句話,我突然認識到,

自己以為的「鼓勵」六六的做法只會讓她更加膽小、畏懼。




首先

,孩子已經向最信賴的人求救了,表示害怕,可是就有家長和我犯一樣的錯誤,認為孩子的判斷不準確,或者自作主張覺得孩子是矯情、膽怯,在她「害怕」的前提下,還要求她「勇敢」,孩子安全感的心理防線已經開始崩塌。




第二

,我在沒有可比性的對象上,強加自己的比較,我傳遞給她的信息是:別人都滑了,你也應該滑。卻沒有提前想到那些滑下來的小朋友,有的個子比六六高,有的可能多次滑過這麼高的滑梯,有的可能住在附近,對這裡的環境非常熟悉。




最後

,我「溫柔而堅定」地鼓勵她「相信你也可以做到」,實際上是給她最後一擊。被媽媽「拒絕幫助」已經很委屈了,又被媽媽和別人「對比」,心裡更覺自己不如其他人,最後,孩子感受到的是,如果不照媽媽的話做,就會讓媽媽失望、生氣。



分析了這幾點後,我真替自己感到害臊!唯一慶幸的是,我沒有堅持讓六六滑下來,而是在她從樓梯走下來後給了她一個擁抱。




02


 

 




孩子當然需要鼓勵。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鼓勵用對地方,孩子會感受到我們的真誠並同樣以真誠回報。比如我們在孩子主動幫助收拾碗筷時說一句:媽媽很高興你幫我一起做家務,這樣餐廳很快就變乾淨了。這就是正向積極的鼓勵,孩子會認為自己的付出有價值,自己的勞動被認可,認為自己是被重視的。




鼓勵用的不恰當,則會讓孩子和大人兩敗俱傷。




第一種不恰當的鼓勵

就是混淆鼓勵和表揚的界限

。表揚強調的是結果而非過程,通常會以誇張的口氣被表達。還是前面孩子幫助收拾碗筷的例子,表揚的話,家長會說:寶貝你真棒!做的真好!相反,鼓勵強調的是「做」的過程而非結果。鼓勵一個幫忙做家務的孩子,家長應該說:寶貝今天進步很大,收拾碗筷的動作都比上次麻利呢。



生活中,表揚很容易,因為不用動腦子啊!「寶貝做得好!」「寶貝真厲害!」「寶貝你是最棒的!」此類話不經大腦就可以脫口而出。




鼓勵則不同,它基於家長對孩子做一件事的過程進行觀察,基於家長對孩子成長點滴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說「非雞湯型」具象化的鼓勵話語。




第二種不恰當的鼓勵

就是我犯的這個錯誤,從大人的角度出發,認為「是時候給孩子鼓勵」,而非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他們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想聽到家長的鼓勵。


生病時,孩子並不想聽大人說「勇敢點兒,病才會好」,小小的身子就想賴在爸媽的懷裡尋求慰;

害怕時,孩子也不想聽「大膽點,這沒什麼好怕的」,恐懼的眼神就想和爸媽溫暖對視;


委屈時,孩子根本聽不進去「這點傷算不了什麼,寶寶最勇敢了」,扁著嘴的小人兒就想撲進爸媽懷裡大哭一場。




讓孩子釋放悲傷、發泄憤怒、盡情流淚,而不是一味壓抑本能,在他們最脆弱的時候硬要求他們大膽、勇敢,不僅鼓勵不能奏效,還會起到相反作用,導致孩子認為自己達不到家長的要求,變得更加膽小。




03


 

 




曾在網上看到一段視頻,家長把孩子放在景區的玻璃棧道上,孩子已經嚇壞了,踉踉蹌蹌地走了幾步趴在地上不敢走,家長並不伸手幫忙,還有心鼓勵孩子快爬,並且笑著拍視頻。看著孩子哭成淚人兒,伸手向媽媽求救的樣子,真是心疼極了!這樣的鼓勵只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即使長大後再次踏上玻璃棧道,也要先克服心中的這道坎。






不僅家長,其他人在不需要鼓勵的時候硬上,也會造成與預期相反的效果。


我記得自己上幼兒園的時候,不太喜歡吃肥肉,又不敢直接跟老師說,每次飯菜里的肥肉我都偷偷丟在地上,用腳把肥肉搓碎。老師發現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朋友不能挑食,什麼都要吃。為了鼓勵我,老師給我盛了一碗肥肉,在一邊笑眯眯地看著我讓我吃完。




我記不清楚自己到底吃完沒,但是至今還能記住那碗白花花的肥肉帶給我的反胃感。長大後,我不僅不吃肥肉,連瘦肉也沒什麼胃口,因為一看到肉就想起小時候的場景。當年那位好心的老師,恐怕還以為她的鼓勵培養一個不挑食的好孩子吧。




04


 

 




鼓勵是把雙刃劍。用的好就是溫暖、用的差就是魯莽。




最了解孩子的人是孩子自身,在他們尚未長大、仍需我們指導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細心再細心地觀察孩子,在充分了解他們想法的前提下,做到恰如其分的鼓勵。




確定他們有能力有意願去完成一件任務時,用鼓勵的話語予以「輕推」,對孩子是一劑很好的催化劑。反之,一旦察覺他們內心在抗拒、行為上發出求救信號,去他的鼓勵吧!我們要做的,是伸開雙臂,給孩子一個踏實的擁抱。


END

羅羅有話說:


昨天發的《請珍惜孩子的調皮搗蛋,那是人類未來的希望》,很多朋友都在後台問調皮搗蛋的界限是什麼?因為擔心會把孩子各種行為都理解成調皮搗蛋。嗯,很開心看到都在思考的你們~



來說說我的度吧,六六小的時候剛學會自己開水龍頭洗手的時候,會不停重複這個過程,她好奇水流出來的這個過程。最開始,我是會讓她反覆開關的,因為這是一個她發現理解的過程。但是她有時候興起,把水往我身上灑的時候,偶爾是可以,但是撒多了我也會制止。如果把水弄到地上的話會儘快中止,因為有極大可能會讓我們倆都摔倒。


這些過程中看似都是她在調皮搗蛋,但是我會有不同的對待方法,這就是我的度。


總結來說,就是兩點。1:不影響他人 2:對自身沒有危險。在這兩個範圍之內,讓孩子放飛自己的好奇心,想像力,我覺得沒有問題。而超出這個範圍的話,我們就需要判斷是不是合理的行為了。




就跟今天講鼓勵和膽小一樣,我們會希望孩子有獨立大方的性格,所以總會鼓勵她們去嘗試。但是別說孩子了,我們自己也曾有過害怕,猶豫,退縮的時候。只顧著培養孩子某一方面的特徵,往往卻容易過了。所以會出現滑梯事件這種越鼓勵越膽小的狀況。




分寸感,我覺得是育兒之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細節決定一切。孩子的個性也是多面性的,她會有勇敢的一面,但也有怯懦的時候,她總是開朗大方,卻也避免不了害羞退縮。總之,看到孩子的行為時,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去思考行為背後所折射的內心。這才是我們理解孩子的關鍵所在。




延展閱讀





點擊?

孩子已經在崩潰邊緣,可父母卻忘了做這件事


點擊?

你家寶寶「被內向」了么?| 沒有膽小的孩子,只有亂貼標籤的大人!





回復關鍵詞查看

REPLY


回復 「 

餵養 

」時查看:



  • 孩子不愛吃飯怎麼破?做好八件事,輕鬆養出小吃貨!


  • 寶寶吃飯不加鹽,「虐待」還是呵護?


  • 自主進食法BLW的實踐分享,好習慣早養成!!


  • 熊娃到天使之間,就差了這個神器的距離!


  • 有種餓,叫媽媽覺得我餓!嬰幼兒到底吃多少才算飽?



  • 米湯含砷能喝么?嬰兒米粉怎麼選?附五大品牌真實體驗



  • 輔食這樣添,寶寶才安全(附食材表供參考)!


回復 「 培訓班 」

可同時查看:




  • 孩子什麼年齡上什麼培訓班,這份匯總值得你看看



  • 觀察|美國中產家庭如何給孩子選擇培訓班


回復 「 視力 」

可同時查看:




  • 0-6歲預防近視關鍵期,這些誤區,95%的家長都做錯了!



  • 為什麼攝入過量糖分會影響視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媽羅羅 的精彩文章:

一封在facebook分享高達49萬次的情書,竟然是為了懺悔?!

TAG:六媽羅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