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極簡識篆150

極簡識篆150

識義

識形

識用

楚草漸煙綿 江雲亦蕪漫 出自 司空曙 《送程秀才》

編外鏈接

青銅器 匜

匜 音同儀,是中國先秦時代禮器之一,用於沃盥之禮,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之禮所用水器由盤、盉組合變為盤、匜組合。

中國古代漢族貴族舉行禮儀活動時澆水的用具,出現在西周中後期(約2700多

年前),盛於東周。匜形橢長,前有流,後有鋬,多有四足。早期匜為青銅製,漢代以後出現匜金銀器、匜漆器、匜玉器。《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記載,沃的意思是澆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奉匜沃盥是中國古代漢族在祭祀典禮之前的重要禮儀。匜是商周時期用青銅鑄造的一種洗漱器皿,相當於現代的瓢或舀水器,有的有蓋,有的體高,有的全身布滿花紋,造型不一。

1975年2月,陝西岐山縣董家村村民在村西平整土地時,在距地面約一米的深處,發現了一個橢圓形窖藏,內藏有37件西周青銅器,被譽為中國"青銅法典"美稱的朕匜就是其中之一。

朕匜是屬於西周中期的盥洗器,橢長形,四足,前有注水的流,後有獸首鋬,平蓋,口沿飾竊曲紋一周。通高20.5厘米,腹寬17.5厘米,腹深12厘米,重3.85公斤。收藏岐山縣博物館。器內底和蓋共鑄銘文一百五十七字,器銘和蓋銘連讀,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篇訴訟判決書,不僅記載了有史以來最早的民告官案件,也記載了第一次法官受賄的情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簡識篆古典溯源 的精彩文章:

極簡識篆141

TAG:極簡識篆古典溯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