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7座藏書樓見證瑞安千年文化

27座藏書樓見證瑞安千年文化

27座藏書樓見證瑞安千年文化

27座藏書樓見證瑞安千年文化

除了大家熟悉的浙江四大藏書樓之一的玉海樓,瑞安歷史上還曾有過哪些知名的藏書樓?這些藏書樓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它的主人是誰?日前,名為「若海浩瀚——瑞安歷代藏書樓展」在玉海樓展出。市民可以在玉海樓的孫氏故居展室內,一覽從北宋至民國時期瑞安藏書樓的興衰。

首次梳理 瑞安歷代藏書樓

27座藏書樓見證瑞安千年文化

瑞安歷代藏書樓分布示意圖

「若海浩瀚——瑞安歷代藏書樓展」是第一次關於瑞安歷史上藏書樓的梳理,完善了瑞安歷史上關於藏書樓的資料。這也是國內較少整體展示本地藏書樓歷史的城市。

據悉,該展出項目早在2016年就已經開始策劃。2017年3月具體籌展執行到如今開展,用了近一年時間。展覽共涵蓋我市歷史上27座藏書樓與24位藏書家,不少藏書樓為首次被發現。比如,縣學的經史閣為最早官府藏書樓,湖嶺鎮的閑心寺經藏為最早寺院藏書樓,陳傅良的仙岩書院為最早書院藏書樓等,均為這次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此外,還有一批善本、藏書樓用印等資料也是首次展示。

隨著時間推移,留存於世的藏書樓已為數不多,大多也書去樓空。為讓更多人能從中全面了解歷史,與這些近在身邊的藏書樓更為接近,展覽也包含著更深遠的意義。

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李刃說:「藏書樓是瑞安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在玉海樓這樣一座國保藏書樓里可以看到全市歷代藏書樓,可以激勵、培養更多愛書的人與藏書家,共同保護現存不多的藏書樓。另一方面,歷代眾多的藏書樓滋養了眾多學者文人,這是瑞安重風重文的後置文化土壤造就的,通過尋根宣傳這樣的特色鄉愁,讓我們更加自信,也更加敬畏瑞安文化。」

本展為長期展出 圖文並茂可互動

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副所長易瑤瑤擔任此次展出的主要工作。「展名『若海浩瀚』,取自於玉海樓創建者孫衣言《玉海樓藏書記》中的『如玉之珍貴,若海之浩瀚』,來形容瑞安為數較多的藏書樓。」易瑤瑤說,「展覽的籌備工作從採集、考證到版面安排,每一個過程都可謂用心良苦,比如展覽第一單元有個藏書樓分布示意圖,我們採用了清宣統年間德象女校課本《瑞安鄉土志》中的『城廂指掌圖』作為版面背景,營造較深的歷史厚重感」。

為了篔簹書屋的展圖,易瑤瑤找到了仙甲季村季氏名人紀念館,發現那裡有幾張挺不錯的手繪篔簹書屋圖。可是,她到了紀念館要去翻拍圖片的時候,發現展櫥玻璃是固定的,通過玻璃拍出的照片會反光,根本不能用在展覽上。情急之中,她顧不得「形象」,從汽車裡拿出遮陽板,找人搬來凳子,脫了高跟鞋光腳站在上面,再叫村幹部拿著遮陽板擋住太陽光。「後來,所拍的照片經過數碼處理,上版面後展示效果非常好。」易瑤瑤回憶過程之不易,但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

該展覽分「書香滿邑」、「小樓紀勝」兩個單元展出。在這兩個單元中,「書香滿邑」,通過古籍文獻、玉海樓刊印雕版等實物和圖片,展示全市藏書樓分布、名樓薈萃、藏讀之間等歷史信息;「小樓紀勝」,按照歷史發展的時間序列展開,分「繁華一時的宋元時期」、「萬象更新的明清時期」、「兼容並蓄的民國時期」三部分,從樓、主人、藏書用印與歷史文化等多個角度放眼瑞安歷代藏書樓,真實還原歷史,在觀眾看完展覽之後,能生動了解到瑞安藏書樓的發展歷程,以及瑞安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

據了解,本展長期開放,展覽設置了情景再現和互動環節,觀眾可以在玉海樓藏書內景照片牆前,感覺像置身於藏書樓里一樣,也可以通過翻動藏書樓印章版塊識字,參與學習。

27座瑞安藏書樓相關內容

經史閣

初建於北宋崇寧元年(1102),政和五年(1115)郡守劉從之、邑令蔡景初等復建,瑞安縣學內(今玉海街道實驗小學一帶),儲藏各類圖籍。許景衡有《經史閣記》,為瑞安目前發現最早文獻記載的官府藏書樓。已消失。

閑心寺經藏

建於北宋時期,湖嶺鎮閑心寺村閑心寺內。周行己有《閑心寺置經藏文》,為瑞安迄今為止發現寺院藏書樓的最早文獻記載。已消失。

仙岩書院

塘下街道瑞鳳社區鳳川村澎村,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後遷此,為陳傅良讀書處、藏書處與授徒處。藏書量比較可觀,是瑞安最早有文獻記載的書院藏書樓。已消失。

邵振閣

建於宋代,在瑞安邵嶼附近,有數千卷藏書,是瑞安目前發現最早文獻記載的私家藏書樓。已消失。

篔簹書屋(季應祈藏書處)

建於元代,季應祈在沙塘(今安陽街道瑞祥社區)構樓而居,購得宋代邵振閣遺書數千藏之。後來,方國珍括軍南下,把古籍藏於篔簹山墳庵內,流兵發現付之一炬。季應祈歿後,其子季德基在父親墓邊又建了一座象徵性的藏書樓。已消失。

篔簹書屋(鮑端別墅)

根據《民國瑞安縣誌稿》記載,為清代鮑端別墅。已消失。

尊經閣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知縣劉畿在縣學學宮內重建。屢圮屢建,已消失。

藏經閣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知縣劉畿在縣學學宮聖廟外新建。後圮,已消失。

敕書閣

飛雲街道雲霞社區龍頭村,建於明代,李倫發粟五千石、置義倉等賑災,朝廷賜璽書旌表為「義民」,李倫建樓兩層專藏敕書。已消失。

寶研齋

建於清代,原在公園路。為考據學家方成珪藏書樓,書藏萬卷,皆為其親自點校。方成珪卒後,藏書散盡,孫衣言曾曰:「方先生書最多,皆散亡」。已消失。

棣花書屋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後河街,又曰「棣花書舍」,為鄉賢洪守一的藏書樓。已消失。

水仙亭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草堂巷,詩人項霽(孫衣言舅舅)藏書樓,私藏較豐,藏書今藏溫州市圖書館。已消失。

珠樹樓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虹南社區南堤街,項傅霖(項霽弟)藏書、讀書、著書處。數萬藏書,部份今藏溫州市圖書館。現為瑞安市文物保護點。

耕讀亭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虹南社區虹橋路,詩人項傅梅(項霽弟)讀書和藏書處,因得姜立綱「耕讀」二字,榜於所居。已消失。

海日樓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沙堤社區大沙堤,侍讀學士孫鏘鳴藏書樓,以收藏宋代麻沙本《名臣言行録》而揚名。1942年被日機炸毀。已消失。

玉海樓

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清太僕寺卿孫衣言和樸學大師孫詒讓著書、藏書處,所藏古籍曾為太平石孫衣言遜學齋庋藏。建築坐南朝北,三面環水。曾有藏書八、九萬卷,珍善本4千多冊。樓上藏書,樓下刻書及藏有《永嘉叢書》雕版;制訂《藏書規約十六條》,並請專人管理,另有田地租息作為藏書經費。藏書以富名家批校本、多鄉邦文獻、多孫氏父子手批手校本為特點,其中如《萬曆溫州府志》《康熙瑞安縣誌》等皆為國內孤本。1947年至2013年,古籍分別捐贈及遷藏浙大、溫圖、瑞博。1997年,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蔘綏閣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東小街,為京師大學堂創辦人之一黃紹箕私人藏書樓,是其研圖纂著之齋和論學治事之所,藏書豐富。1923年,9千多冊藏書盡數捐贈給溫州籀園圖書館(今溫州市圖書館)。建築已部份改建。

花信樓

建於清代,《民國瑞安縣誌稿》記載在城南柏樹巷(今玉海街道南門社區),為戲劇大師洪炳文的居住、藏書與寫作之所。已消失。

杜隱園

1901年建成,汀田街道汀田河北畔,鄉紳張棡住所及藏書處,藏書涉及經史子集,均由其親自點校。藏書樓在正屋西首,前後兩進,原有半月池、假山,園內栽種梧桐、紫薇等。90年代拆毀。

湫漻齋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縣前社區公園路,為利濟醫院、利濟學堂創辦人之一陳葆善的藏書及刻書處。現為瑞安市文物保護點。

鑒止水齋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浦後社區東小街,為早期鐵路水利專家林大同的住所和藏書處。已消失。

心蘭書社

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許啟疇等瑞邑布衣鄉紳26人集資與自獻書籍創辦的我國第一所公共圖書館,併購田40畝外租作為購書基金。建築平面為凸字形,是一座西洋風格的會館式建築。2011年,列入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飲水齋

建於民國時期,玉海街道虹南社區會文里,為利濟醫院、利濟學堂創辦人之一陳黻宸住所和藏書處。庭院式建築,具有濃郁的西洋風格。部份藏書在50年代收藏於溫州籀園圖書館。現為瑞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染學齋

建於民國時期,玉海街道虹南社區草堂巷,鄉士項葆楨的藏書處,藏書數萬卷。1951年,部份流散出來的古籍收藏於溫州籀園圖書館。90年代拆毀。

叔苴閣

建於民國時期,原在玉海街道水心街,國學大師林損住所和藏書、讀書、著書之處。1951年,藏書收藏於溫州籀園圖書館。已消失。

橫經室

建於民國時期,玉海街道殿巷社區第一巷,校勘學家、瑞安十大才子之一李笠的藏書、讀書、著書之處。樓中珍藏古籍、字畫等,約6萬餘冊藏書,連櫃疊架,並樂於外借。民間流傳「東門玉海樓,西門橫經室」。建築坐南朝北,為西式兩層樓房。現為瑞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抱遺堂

建於民國時期,玉海街道縣前社區公園路,瑞安中醫陳葆善之子陳準的藏書、著書和刻書之處,藏書樓東向設有「仿宋鉛字印刷所」。家中所藏甚多,不乏善本。現為瑞安市文物保護點。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明趙府居敬堂本《靈樞經》校刻特點
家裡的書房和夢中的書店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