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平鎮上百年的竹編技藝將如何傳承?

高平鎮上百年的竹編技藝將如何傳承?

高平鎮上百年的竹編技藝將如何傳承?

文/李先瓊

《隆回縣誌》載:「高平竹席生產,始於雍正年間。民國時期候田鄉的黃姓村設有竹席墟場。」

「現在,高平鎮的嵋山、黃信、中信、高鳳、金鳳山、堂下橋、富延等14個村產竹席,年產量近20萬床……」

從以上記載可知當年竹席生產的盛況。

「花好月圓」

「花好月圓」背面

僅用紅色、綠色、黃色、白色和黑色五種顏色,就可以把「囍、天長地久、壽比南山、花好月圓、福祿壽禧、龍鳳呈祥、丁字好梅、運算元路、工字花、草編花、牡丹花、茶花、玫瑰花」等二三十種圖樣隨意搭配,用藍竹面編製五花八門的活靈活現的圖案,這是手藝人才有的絕技。而這樣的技藝並不在高堂殿宇,就在我們高平鎮的中黃信村。

袁志平師傅

據說這項民間手藝至少有幾百年的歷史,目前以袁志平、袁雪輝為代表的70後已經是最後一代傳承人,百年手藝正在面臨失傳。當時以嵋山為中心,方圓幾公里都是主產區,主要的村落有黃信、迎光、嵋山、高鳳、文升、黃板等。在30多年前,產區內以家庭為單位,可看到男丁剖面、女子編打、家家戶戶製作竹用品的繁忙景象,甚至出現了在當地找不到可利用的竹子的現象。而且還有專門的收購商收購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1994年8月造」

藝人除了製作涼席,還編製扇子、枕頭席、小型箱包等日用品。扇子的形狀有菱形、心形、方形等。其製作工序較繁瑣,簡單講有七道工序,即選竹、開竹、剖面、擀麵、刮面、染色和編打。其中選竹特別講究,一般在夏季或冬季(春竹容易長蟲),選擇2至3年的藍竹(也有3年以上的)。黃土地中生長的毛竹(外壁毛糙的藍竹)材質最好,斷尾的(沒有竹稍的)不能要,因為材質生脆。竹節平整,節間較長,直徑中等(內徑5-6寸,外圍8寸)的最適宜。太大了質地太硬,不好編製;太小了,竹壁的厚度又不夠。一般一條大小1.2米*2米的涼席,需要1到2根藍竹,10到12根水竹。

經過剖面、擀麵、刮面製作好竹料,就該染色了。染色分生染與熟染,一般採用熟染,不易褪色。顏色有紅色、綠色、黃色(較少)、白色(本色)和黑色。黑色的染料是用「木子樹」的葉子熬制的,其他染料一般是在新化購買的像石頭一樣的化學染料。將水燒開後,放一些鹽,加入染料少許,做好染水,然後把竹料放入其中,烹煮5至10分鐘後,撈出放冷水中一漂,掛在竹竿上晾乾即可(竹料的青皮要刮乾淨,不然上色效果不好)。觀看20多年前的涼席與染色竹料,顏色依然清晰可見。其編打好的成品兩面花色一致,簡單大方。涼席上的「萬」福圖跟茶山大屋門頂上的圖案有相似之處,兩者是否出於同一年代也未可知。

談起當年的行藝生涯,袁志平藝人說他曾經踏遍了廣西、貴州、江西南昌,以及湖南的郴州、常德、懷化、芷江、鳳凰等地。他曾經花費2個多月的時間打制了一床精品涼席,被賣到台灣,據說是藝人至今打造的最精緻的成品。當時每天工錢只有5元,席子價格200多元,按照現在的物價計算,價值可近1萬元。怪不得說他是製作精品的高手,在地方未逢對手呢。據稱他雖然多年沒有動手,其爛熟於心的技術閉著眼睛都還可以實行。只可惜這項技藝即將失傳,百年的編織歷史將如何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龍回首 的精彩文章:

世上無神鬼,都是兩個人搬起
鄉村印記:灘頭年畫從竹子到年畫的旅程

TAG:九龍回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