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意外之喜:亞庇洛高宜野生動物園遊記

意外之喜:亞庇洛高宜野生動物園遊記

原標題:意外之喜:亞庇洛高宜野生動物園遊記


大家應該知道,最近幾天果殼網在亞庇開年會,今天的日程是遊覽當地的洛高宜野生動物園。為此,日曆娘翻出了這篇花蝕老師三年前的遊記,一是為了讓各位讀者看看這個被我殼選中的動物園有什麼值得看的,二則是為了督促花老師寫遊記2.0版本,講一講這個動物園三年間的變化和進步。



去哪玩都要刷動物園,對我來說基本都成習慣了。這次跟著@張巍巍 老師去婆羅洲拍蟲子,在亞庇(Kota Kinabalu)待了幾天,得了個空就去了當地的動物園——洛高宜野生動物園(Lok Kawi Wildlife Park)。


去之前,我一點功課都沒做:一開始我甚至沒想到去這兒,只是想找個地方看婆羅洲紅毛猩猩,然後就被當地的旅遊公司安利了這兒。兩個人,一人110馬幣,包來回車費和門票,比自己去要便宜一些。當時導遊就跟我們說:去那兒你們必須要看animals show,否則就白去了。

當時我就對這動物園降低了預期,帶上了偏見。


但沒想到降低了預期之後,倒是遇見了不少驚喜。


剛下車,就看到這個:



動物園的售票處前面,是一具蘇門答臘犀的骨骼標本,下面有個標識牌上面寫著全世界最大的犀牛是印度犀……不知道是標識錯誤還是理解錯誤,反正這地方我覺得雷死了,當時預期就更低了……


買票的時候,看到個牌子:



「洛高宜野生動物園的設立宗旨,是為了研究和繁育瀕危野生動物。」呵呵?那為毛有動物表演呢?


進入公園,遇到的第一組籠舍是鸚鵡展區。有幾種金剛鸚鵡、鳳頭鸚鵡等。場館乏善可陳,水平略低於北動雉雞苑,沒啥可說的,我看了也不太想拍照。再往前,是一個犀鳥的大籠子。裡面有花冠皺盔犀鳥(Aceros undulatus)和馬來犀鳥(Buceros rhinoceros)兩個種。犀鳥畢竟在馬來西亞地位尊崇,馬來犀鳥還是沙撈越的州鳥,這個場館的水平在北動鷹山之上,個體密度也低一些。


從開頭的少數幾個場館就能看到洛高宜有一個好:標識牌設置得比較上心。像犀鳥這兩張紙,算是整個園裡最基礎的介紹,有英文、馬來文對照,講得也挺詳細,整個園子逛下來沒看到有出錯。後面有更好的簡介牌,一會兒說。



過了兩組鳥,是小型食肉動物區。這個區域就比較操蛋了。



這些場館,基本就是北動貓科動物館以下的水準,單間大小類似,丰容十分差勁。關了一頭雲豹、若干椰子貓。上面這頭雲豹我剛去的時候就這個姿勢,過了好幾個小時出門了還是這個姿勢……簡直慘。這頭雲豹不清楚具體是哪個種,可能不是婆羅洲巽他雲豹(Neofelis diardi borneensis),標識牌也寫的僅僅是雲豹,那應該不是本地的。


小食肉獸旁邊是個白斑鹿(Axis axis)的籠舍。鹿的場館不錯,內有小坡,若干樹,場館周圍除了一小塊給人的觀景台之外,鐵絲網周圍都種植了一些植物,能夠幫鹿避開人類的視線。看起來這幫鹿還是挺怡然自得的。



白斑鹿對面是水鹿(Cervus unicolor)的地盤,這群水鹿裡面有隻叫「Tipah」的明星動物。大概就是這一隻:



看完這些場館,就到了animals show的時間和地方了。抱著批評也得知道咋回事的態度,我還是去看了看。這部分內容我就不上圖了。

沒想到看了之後我的態度倒是緩和了一些。熟悉我的朋友應該知道,在反對動物園進行動物表演這件事上我還是很強硬的。洛高宜的animals show讓我態度比較緩和的原因有這麼幾個:1 用的基本都是有多年人工飼養歷史的動物(椰子貓、金剛鸚鵡、蟒,唯一的例外是犀鳥);2 沒有過於違背動物天性、易帶來損傷的動作(椰子貓的表演是在人身上找食物,犀鳥的表演是在空中接堅果,金剛鸚鵡表演四處飛和投籃,蟒就是被人摸);3 主要的趣味點和衝突不在動物身上,而是幾個飼養員的表演,他們的show基本就是個小品。


這其中唯一一種沒有多年人類飼養歷史的犀鳥,在表演全程當中都和人類沒有任何身體接觸。這一點不知道是有心還是無心。如果是有心保持不接觸,那還不錯。


後來我向@Greenan 請教了一下,這樣的表演算不算自然行為展示或行為訓練式的表演。如果動物園show的是動物的自然行為,或者飼養員和動物之間的科學的行為訓練互動(例如北動訓練熊貓抽血時自動把胳膊伸出來放門洞里的那種訓練),那麼這樣的show倒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是這樣的show,還得去看看飼養員是如何訓練的,這部分我沒看到,因此沒法判斷。


但無論如何,如此這樣和野生動物過於親密的展示,依舊不是正道。


除了animals show的地方,園內我的第一個high點來了!侏儒象(Elephas maximus borneensis)!



我是第一次見這種小個頭的象,簡直萌死了。兩米多的個頭,真是袖珍。最萌的地方就是上面這個:園舍的四周種了一圈的樹,它們能夠扯到的樹葉早吃完了,因此稍高一點的怎麼擺動作都扯不到。我從沒有見過象擺出上面這樣的動作,感覺簡直要站起來了。


展板依舊不錯:



還遇到了一個挺好玩的事情。整個場館差不多是這樣的,有個水池,周圍有一圈牆。當時我們繞到了象舍的另一邊,回頭一看,發現了這個:


艾瑪,下水了!那邊肯定有人投喂!


繞過去一看:



咦,其實它在人碰不到的地方玩樹枝呢,依舊各種扯不到……


大致上,洛高宜動物園裡四處都有禁止投喂的標語,一般還都是中、英、馬三種文字標識。這邊的遊客也不太喜歡投喂的樣子。有些園舍,例如這個象舍,想投也得想想辦法,那邊人不像國內的遊客,投喂起來花樣那麼多。


象舍往前,是爬行館。在婆羅洲這種熱帶區域,爬行館好修多了,畢竟不用加暖氣。不過洛高宜的爬行館又小又差,蛇舍里屁丰容沒有,露天的龜、鱷、巨蜥要好一點,但也不咋地。這裡不細說。



不過,說回來,想在這動物園裡看兩爬倒不用糾結於兩爬館。我在洛高宜的陰溝、樹下看到了至少5種小型蜥蜴,比我在山上看到的還多。你看這隻,多漂亮。


在往前,是馬來熊(Helarctos malayanus)的地盤。看到3隻熊,1隻在睡覺,1隻在刨地,1隻在摳腳。




日熊的場館也是類似於熊山的開放下凹式場館,比北動的老熊山好在裡面有很多大水泥館,熊可爬可藏,但植物丰容幾乎沒有,這比北動的新熊山差遠了。這樣的場館要在國內,就別想看刨地等自然行為了,都得被投餵給毀掉。但這邊投喂比較少,但肯定有,因為:



那隻刨地的熊後來還是跑到場館邊緣地區向人類擺出了作揖的姿勢。哎。


再往前是馬來虎的虎舍。除了丰容比日熊場館好以外沒啥可說的。婆羅洲不是虎的產地,所以我也不咋興奮。



接下來是我的第二個high點:婆羅洲猩猩(Pongo pygmaeus)。


猩猩在馬來語里叫Orang Utan,意思是叢林人。英語里的猩猩oragnutan就是這麼來的。



整個猩猩區,有5隻以上的猩猩個體,可惜似乎沒有年紀大的雄性,沒看到大餅臉。猩猩這種獨居的動物,一起放在這麼一篇園區里好不好我不是很清楚,反正除了母子互動以外,我沒看到裡面的猩猩們有互動。但行為看上去比較自然。


園舍內有木頭做的高台。丰容、展示的水準,和北動現在的黑猩猩館類似。



這個個體一直炸著毛,在和一段枯木較勁,一直想把木頭推到小河裡面去。猩猩的力氣是真大啊。



這個個體似乎會用木頭撓癢。



靈長類中最有意思的永遠是小孩子。這個幼年個體一直在翻跟頭、盪繩子。



玩累了就去找媽。



洛高宜的猩猩館有一處我覺得做得特別好。不像國內的大猿館的外館,它不是全開放的。有一處臨馬路的地方,沒有小河護衛,於是園方在這兒種了一排樹。這就完全把人類和動物隔開了,可以讓動物和人適當保護距離,有個遮蔽的地方。


如果說洛高宜猩猩館的場館和北動黑猩猩館比半斤八兩,那標識牌就是完勝了。這邊的標識牌都做得特別用心,從基礎知識,到保護方面的引導,都特別棒。


猩猩館的旁邊,是長臂猿島。



這兒有一對長臂猿,應該是灰長臂猿(Hylobates muelleri)或者黑掌長臂猿(Hylobates agilis),忘看牌子了,這兩個種我也不太會分,囧。


長臂猿島周圍的小河裡有一群水獺。


打打鬧鬧的把小朋友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走了。長臂猿很捉急啊。


再往前,是兩種當地特有動物:長鼻猴和熊狸。




場館比北動的小猴館單個籠舍大,丰容水準我覺得一般。



這兩種動物都和豪豬混養。



比較囧的是遇到了一個看起來像是園區保安的大叔(身份不是很確定),在摘行道樹的花果投喂猴子,還教路過的遊客這麼玩。不知道咋評論……

剩下的動物里,最好玩的就是館舍基本在一起的瓦圖西長角牛和爪哇野牛(Bos javanicus)。前者雄性角巨長無比,後者的雌性角特別小,放一起看……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洛高宜野生動物園遊記。所述難免主觀。一直拿北動做對比,是因為我對北動熟悉,而且北動、上動基本是國內最好的城市動物園,所以我會拿來作為對比動物園好壞的坐標。



回來查了一下,洛高宜野生動物園在2007年才開放,是一個很新的動物園。園中的場館有好有壞,整體上,倒是讓我有點驚喜。完全沒想到這兒也有還不錯的動物園啊。


順帶一說:



整個動物園裡我唯一看到的一張有大量中文的海報就是這張。


說真的,我覺得特別羞愧。中國人欠全世界的穿山甲血債,真是沒法償還……



當我遇見你


貓科 漁貓


本文來自果殼網,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不是韭菜不是蔥,韭蔥竟然是……象蒜?!
就是毫不起眼的它,餵飽了藍鯨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