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辛格:外國使團闖入中國

基辛格:外國使團闖入中國

18世紀結束時,中華帝國達到極盛。1644年,女真部落起兵東北,橫掃中國後建立清朝,其後中國發展成為軍事強國。

清朝挾滿蒙兩族的軍事實力,輔以漢族的文化和發達的官僚機構,開始向北部和西部擴張領土,在蒙古、西藏和今天的新疆腹地建立了中國的勢力範圍。當時的中國稱雄亞洲,可與地球上的任何帝國抗衡。?

然而,清朝的鼎盛點也是它的命運轉折點。中國的富庶和遼闊疆土吸引了西方帝國及其貿易公司的目光,而它們的活動範圍遠遠超出了傳統中國秩序的疆界和觀念。

有史以來,中國首次遭遇不再尋求取代中國朝廷,並稱自己承天啟命的「蠻夷」。他們提出一種全新的世界秩序觀,從而取代以中國為中心的秩序(進行自由貿易而不是朝貢,向中國京城派駐外交使團),且首次採用一種不再讓中國稱其他國家的國君為「夷」,不再要求他國效忠中國皇帝的外交制度。

中國的封建士大夫集團渾然不知,這些外國社會發明了新的產業和科學方法,幾百年來第一次,也許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領先於中國。

藉助蒸汽機、鐵路、新的工業製造方法以及資本積累,西方的生產力飛速發展。骨子裡浸透了征服欲的西方列強踏入傳統的中國勢力範圍,認為中國自稱君臨歐亞荒誕不經。

他們決心把自己的國際交往標準強加給中國,必要時不惜一戰。由此爆發的衝突挑戰了中國對世界的根本看法。一個世紀後,即便是在中國振興後的時代,昔日的創傷仍未癒合。

自17世紀起,中國政府已經注意到,東南沿海一帶的歐洲商人日益增多。在中國人眼裡,這些歐洲人與帝國邊疆地帶的夷人無甚區別,也許只有一點除外,即歐洲人尤其缺乏教化。

中國官方稱這些「西洋蠻夷」為「貢使」或「夷商」,偶爾允許外國人前往北京。倘若他們獲准覲見皇帝,則需行叩頭禮,即三跪九叩的大禮。

外國使者入境中國的口岸和前往北京的路線均受到嚴格限制。與中國的通商是季節性的,僅限於廣州一地,且管制甚嚴。每年冬天,外國商人必須啟程回國。

他們不得進入中國內地,種種規章制度專為限制他們的活動範圍而定。教授外國人中文,或向他們出售中國歷史文化書籍均屬犯法。與外國商人的交往只能通過當地的特許行商。?

自由貿易、外國使館、主權平等(歐洲人此時在幾乎世界各地已享受的起碼權利)的概念,在中國均聞所未聞。

中國只默許對俄國區別對待。俄國迅猛東擴,沙皇的領地已經與清朝在新疆、蒙古和滿洲的疆土接壤,構成了對中國莫大的威脅。

1715年,清朝允許莫斯科在北京設立一個東正教傳教士團,日後,該團實際上成了一個變相的使館。一個多世紀以來,這是在中國唯一的一個此類外國傳教士團。

在清廷的眼裡,中國與西歐諸國商人的有限往來反映了朝廷的懷柔。中國人認為,允許外國人與中國通商——尤其是西洋蠻夷嗜好的茶葉、絲綢、漆器和藥材——彰顯了天子的仁厚。歐洲與中國隔山阻海,絕無依照朝鮮和越南的例子漢化的可能。

最初,歐洲人同意在中國的朝貢體系中扮演朝貢者,歐洲人被稱為「蠻夷」,他們從事的貿易被稱為「進貢」。然而隨著西方列強國力愈強,信念愈堅,這種局面再也無法持續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書 的精彩文章:

治療拖延症,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中國台灣人的極簡生活:利用舊物,讓生活更豐潤

TAG:看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