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帝族群是農業族群而非游牧民族

黃帝族群是農業族群而非游牧民族

黃帝族群是農業族群而非游牧民族

文|黃飲冰

在《紅山文化考古負責人雷廣臻:「黃帝並非中國人的祖先」》(2018年2月20日滿族文化網,作者慕容北瑤)一文中,作者說:「《史記》中很多地方都清楚地記載黃帝部族是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如《史記·五帝本紀》:「(黃帝)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韂。」這是游牧民族居無常處,遷徙為生的真實寫照。游牧民族首領軒轅黃帝是戎狄(現在蒙古人、滿洲人、突厥人的前身)南下的一個分支,黃帝率兵由北方南下,逐鹿中原,黃帝部族與炎帝部族打敗蚩尤,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對南方的征服戰。黃帝部族南下入主中原,但他們對於當地土著來說畢竟是少數,黃帝是阿爾泰民族,漢族並不是黃帝的後裔。」

首先要說的是,黃帝時代是沒有「民族」概念的。中國文化很早就對人民進行劃分,但不是民族劃分,而是「群分」,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實際就是「族群」的概念。注重的是血統和文化。與現代意義的「民族」是不同的概念。

黃帝是不是游牧民族呢?評價這個東西,要有共同點。黃帝黃帝是一個人嗎?不是。據《春秋命歷序》說一共傳10世,1520年(《易緯稽覽圖》年數同)。黃帝的發源地在哪裡呢?《史記.周本紀》說周武王時封黃帝後代於祝。《呂氏春秋·慎大覽》:「武王勝殷,入殷,未下輿,命封黃帝之後於鑄。」,又說黃帝的後代被封在「鑄」,可能「祝」就是「鑄」。「祝」與「鑄」指向的是山東。關於黃帝的出生地一直存在爭議,《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至於具體出生地點,史學界並沒有統一的觀點。一般認為有河南新鄭、陝西姬水、甘肅天水、山東壽丘四種爭議。所以沒有共同點無法討論。

我是主張紅山文化是黃帝族群的祖文化的。也就是說,我認為黃帝的祖族——黃人發源於紅山文化。而黃帝本人或黃帝系在中原,第一代黃帝崛起於魯西南豫東。在《紅山文化考古負責人雷廣臻:「黃帝並非中國人的祖先」》(2018年2月20日滿族文化網,作者慕容北瑤)一文中,作者有這樣的論述:「蒙古紅山文化與黃帝部族的文化元素是相對應的,只是我們大部分國人在感情上還是不太願意去承認。」。這個觀點與我有很大的不同,但還是有共同點,認為紅山文化與黃帝文化元素是對應的。有了這一點共同點,我也就好繼續評論了。

既然作者認為黃帝文化是紅山文化,那麼我們就看看紅山文化。

在本人所著的《華夏創世人物——黃帝軒轅氏》(2009年9月3日)一文中,對於紅山文化和黃帝族群的關係,我是這樣論述的:

公元前4000~前3000年的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木棱河(黃水流域)、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姓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姓族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

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細石器工具發達;還有磨製和打制的雙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鋤、石磨盤、石磨棒和石鏃等。陶器以壓印和篦點的之字形紋和彩陶為特色,種類有罐、盆、瓮、無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飾渦紋、三角紋、鱗形紋和平行線紋。已出現結構進步的雙火膛連室陶窯。玉雕工藝水平較高,玉器有豬龍形缶、玉龜、玉鳥、獸形玉、勾雲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還發現相當多的冶銅用坩堝殘片,說明冶銅業已經產生。房址為方形半地穴式,分為大型與小型。

紅山文化顯著特徵是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內蒙古赤峰紅山的大型碧玉C型龍,周身捲曲,吻部高昂,毛髮飄舉,極富動感。還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緻的玉器,多是蛇形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貓頭鷹是紅山文化主要的崇拜物之一。

紅山文化的龍,其本質是蛇,而黃帝族群,直到堯時期,所信仰的龍實際還是蛇的造型,而紅山文化的衰落及黃帝族群之中原地區興起,都是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600年之間的事情,所以黃帝族群與紅山文化有緊密地聯繫,紅山文化是黃帝文化的源頭,是黃帝族群的先祖創造的文化。黃帝文化,是南遷後的紅山文化、東移的仰韶文化、西進的大汶口文化在河南中部融會後形成的新文化。

最引人注目的是,「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有這一句話就夠了。因為這句話,說明了黃帝族群的生產生活方式,與「游牧民族」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這裡就又扯到了「游牧文化」了。中國早期的居民,從取食經濟轉換為產食經濟後,他們的生活生產方式就是「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沒有「游牧」。在取食經濟時代,他們就是「漁獵和採集」了。在什麼時候才分化出「游牧」呢?在「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不能進行的時候。一類人是原本生活在非農耕去,適應生活地域的環境而去游牧。二是因為中國這一塊的農耕文明太發達了,把一些原本農耕的族群排擠到了非農業區,也就是農牧區,他們才去進行游牧,才在中國的草原區出現了游牧族群。游牧要出現,要在家養的情況下把能夠放牧的野生草食動物馴養成家畜才行。所以游牧出現在家養之後。所以把「游牧」安裝在黃帝的身上,很不地道。把蒙古族的歷史提高到農耕民族(華夏族——漢族)之前,也很不地道。

作者認為黃帝族群是游牧民族的理由是什麼呢?作者認為:【《史記》中很多地方都清楚地記載黃帝部族是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如《史記·五帝本紀》:「(黃帝)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韂。」這是游牧民族居無常處,遷徙為生的真實寫照。】

我明確告訴作者,《史記》沒有一處記載黃帝部族是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五帝本紀》記載的「欲」入侵者是「炎帝」(炎帝欲侵陵諸侯),史記炎帝還沒有入侵,就被軒轅列入了打擊的對象。蚩尤是神農集團內部的叛逆者,也不是入侵者(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

對於黃帝【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韂】,《五帝本紀》也給出了原因,這個原因不是黃帝要去游牧,而是【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但是天下並不太平,不服的氏國很多,黃帝不得不四處征戰以確保天下安寧。一句【邑於涿鹿之阿】,就說明黃帝並沒有游牧習慣,不然在涿鹿之阿建立城池幹什麼?

但是「游」也並不是游牧民族的專利。農耕族群也會「游耕」。殷商在成湯之前,就有7遷。農耕族群在一個地方生活久了,生態環境會惡化,就會搬遷去新的地方。還有洪水等自然災害頻發,也導致農耕民族頻繁搬遷。

黃飲冰2018年3月12日星期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飲冰 的精彩文章:

石峁古城是夏啟之都是很有可能的,線線思維當然難理解!
石卯古城是夏啟之都城,也就是夏朝第一都城

TAG:黃飲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