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為什麼不說話:動物的行為、情感、思維與非凡才能》

《我們為什麼不說話:動物的行為、情感、思維與非凡才能》

我們為什麼不說話:動物的行為、情感、思維與非凡才能

——[美]坦普爾·葛蘭汀;凱瑟琳·約翰遜

摘者按:

作者小時候罹患自閉症,也因此能夠細緻觀察和理解動物,長大後成為一名動物學家。書中寫到了作者成長過程,對自己的治療,以及她怎麼學著應對社會,讀起來頗受鼓舞。作為動物學家,她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是保障動物權益,同時也很自然地保留著對人類自閉症等心理問題的關切。她非常平等地看待動物和人,也更多地從動物性和生理基礎分析人類行為,從而以無法辯駁的事實給出全新的視角,觸發很多思考。

=====摘抄開始=====

位置#99-106

到了新學校,打架的問題解決了。學校有一個馬廄,養著供學生騎的馬,如果我打人,老師就剝奪我騎馬的權利。這樣多次不能騎馬之後,我就學乖了。別人作弄我,我就大哭,一哭他們就收斂了。直到現在,別人對我不好時我還是會哭。

從此再被人嘲弄,我也不會大打出手了。

有趣的是,就連這個學校的馬也有情感障礙。校長為了省錢,買了一些有嚴重行為問題的馬回來。這些馬很漂亮,四肢修長,但它們的情感世界卻很糟糕。學校馬廄里共有九匹馬,其中兩匹根本就沒法騎,有一半的馬有嚴重的心理問題。我當時只有十四歲,對這些還不懂。

就這樣,一幫有情感障礙的少年和一群有同樣問題的馬共同來到了這所學校。

==========

位置#883-885

人腦的結構實際上可以分成三部分,而這三部分是在歷史演化的三個不同階段依次形成的。非常有趣的是,大腦三部分都有各自的智力、時空感、記憶和主體性,似乎我們大腦內部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而是有三個獨立的個體,各自為政。

==========

位置#1384-1388

古德溫博士發現狗之所以不會長時間地注視,原因在於當發育到和三十天的狼同樣程度的時候,狗的情感和行為上的成長就停止了。一條成年的德國牧羊犬會有三十天大的狼所擁有的每一種進攻性行為,但不會比這更多了。古德溫博士只遇到過一條這樣的狗,它是愛斯基摩犬,看起來和狼非常相似。吉娃娃狗的行為則永遠不會超越二十天大的狼崽的行為,所以它的幼態持續(指某個物種在成熟期仍保持幼年特徵的現象)問題更為嚴重。

==========

位置#1431-1437

人和動物之間另外一個重大區別是動物的情感可能沒有人類的情感那麼複雜,它們不會感到羞愧和負疚,不會感到尷尬和貪慾,也不會像人類那樣總希望超過自己的人栽跟頭。對於簡單情感和複雜情感有許多不同定義,我的定義是以大腦為基礎的,簡單情感指源於爬行腦和哺乳腦的基本情感,如恐懼和憤怒。複雜情感又叫二級情感,也源於爬行腦和哺乳腦,但它們還和新皮質有關。二級情感建立在基本情感基礎之上,涉及更多的思維和分析。例如,羞愧、內疚和尷尬也許都來源於同樣一種基本情感,即分離焦慮,後面我會馬上談到這個問題。你成長於其中的文化和你所接受的教育會告訴你,什麼時候應該感到羞愧,什麼時候應該感到尷尬或者內疚,但在大腦內部三種情感都源於被孤立的痛苦。

==========

位置#1553-1554

研究人員發現,事實上所有的動物和人類都有內在的肯證偏誤傾向,即動物和人類生來就相信如果兩件事情接連發生,那麼這一定不是偶然,而是有某種因果關係。

==========

位置#1762-1784

社會依戀是一個生存機制,它的一部分是由保持身體溫暖的生存機制演化而來。

愛的依賴

許多人都知道大腦有自己的止痛片叫內啡肽,是一種內源性阿片肽,是自然形成的嗎啡和海洛因,生成內啡肽的大腦系統叫阿片肽系統。我們受傷時大腦就會釋放出內啡肽幫我們止疼。當我們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或接觸時,大腦也會釋放出內啡肽。許多神經科學家認為,我們迷戀或者依戀上某個人時的情況可能跟吸食嗎啡和海洛因上癮時差不多,因為互相依戀的人之間會形成一種社會依賴性,而這種依賴性就建立在身體對大腦阿片肽系統的依賴性基礎之上。

對愛情和友誼的阿片肽理論已經有了不少有趣的研究,這些研究是利用一種叫環丙甲羥二羥嗎啡酮的藥物進行的。環丙甲羥二羥嗎啡酮是阿片類拮抗劑,它能夠阻擋大腦中的阿片肽,扎克·潘克賽普博士最為出名的就是他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我和塔夫茨大學獸醫學院的教授,《過於鍾情的狗》(TheDog Who Loved Too Much)的作者尼古拉斯·多得曼(Nicholas Dodman)也做過一個相關的試驗。醫生用環丙甲羥二羥嗎啡酮來治療海洛因和酒精上癮,也可以用它來阻止阿片肽的產生。因此研究者可以利用環丙甲羥二羥嗎啡酮來做實驗,觀察動物的阿片肽系統被阻斷時,其社會依戀和求救呼叫會有什麼變化。

研究人員發現動物服用環丙甲羥二羥嗎啡酮以後,其社會性會增強,這和他們的猜測完全相符。

道理是這樣的,環丙甲羥二羥嗎啡酮使大腦中的阿片肽系統失去作用,這樣就會感到很不舒服。從功能上說,阻擋阿片肽和阿片肽水平低是一樣的。社會接觸可以提高大腦中阿片肽的水平,這樣感覺就會好一點。從理論上講,動物服用環丙甲羥二羥嗎啡酮後其社會性應該會增強,因為它們要努力使阿片肽水平回升到服用環丙甲羥二羥嗎啡酮以前的狀況。阿片肽水平低的動物會通過更多的社會接觸提高其阿片肽水平,這和服食海洛因上癮的人在體內海洛因含量較低時想增加劑量是一個道理。

試驗過程中的情況就是如此,那些服用了環丙甲羥二羥嗎啡酮的狗會更加歡快地搖尾巴,而猴子在服用這種藥物後,互相之間梳理毛髮的時間也會更長。可見服用環丙甲羥二羥嗎啡酮,可以使動物變得更需要交際。

我沒有聽說過在人身上做的環丙甲羥二羥嗎啡酮試驗,但潘克賽普博士在用它治療自閉症方面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他認為也許有些自閉症患者大腦中有過多的自然阿片肽,而阿片肽水平過高會降低社交的慾望,這就是為什麼吸食海洛因和嗎啡上癮的人,會逃避社會交往,他們感覺不到對他人的需求。

==========

位置#1803-1807

在使用加了襯墊的擠壓器時我還注意到另外一點,那就是使用後的第二天我有時會感到很糟糕,變得更加焦慮,而以前用硬膠合板時卻沒有這種情況。現在想來,也許是因為鬆軟的擠壓器激活了我的阿片肽系統,使我感到社會情感的愉悅,但同時也使我從生理上對其產生了依賴性,就像一般人只有依賴社會交往才能維持其阿片肽水平那樣。使用擠壓器時我的阿片肽水平會上升,如果連續幾天不使用,就會產生適應性反應,即對擠壓器產生一種社會性依賴。

==========

位置#2447-2455

為了生存,每一匹公馬都必須學會和同類和平共處。被掠食動物也必須生活在集體之中,只有這樣才能生存下來。生活在群體之中的野馬在睡覺時會輪番站崗,提防著掠食動物的襲擊。如果獨自生活,很可能會在打盹時被吃掉。

……

在小馬駒的成長過程中,它會認識到在群體交往時不僅有索取,也要有奉獻。它還要學會怎樣在等級支配關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固守本分。所有生活在群體中的動物,其中包括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會形成等級支配關係,這種關係具有普遍性。研究人員認為等級支配關係的形成有助於維持群體的安定和諧,因為如果每個動物都知道等級次序並且能夠安分守己,那麼圍繞食物和配偶所展開的打鬥就會大大減少。

==========

位置#3094-3101

這裡順便說一下工作記憶,工作記憶是在實際工作時使用的記憶。在撥打電話號碼時你腦子裡必定要記住你要打的號碼,這時你使用的就是工作記憶。再例如假設你是研究人員或者作家,在你思考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時,工作記憶可以使這兩個概念同時保留在你的腦海里。此外工作記憶還可以搜索你的大腦,尋找可能會與這兩個概念有關的其他概念。換句話說,工作記憶不但可以搜尋長期記憶里的信息,還能把這些信息保留在有意識記憶里,這樣你只要找到它們馬上就可以使用。如果你的工作記憶有缺陷,就會產生很多問題。

==========

位置#3933-3936

如果一種方法不能奏效,它必須要能夠記住這種方法無效時,才能試用其他方法,但是狗的工作記憶沒有這種能力。就像黑夜中在陌生的街道上開車行駛一樣,即使是工作記憶良好的正常人也難免會不停地在那裡繞圈子,因為其工作記憶已經到了極限。在嘗試新路線時,他無法將所有已經試過的路線都記在工作記憶中,於是就會不自覺地重複已經走過的路線,直到最終返回到出發點。

==========

位置#4135-4139

對於人類有一點我們可以確信,那就是負責語言功能的左腦總會找出一個說法,解釋所發生的一切。正常人的左腦里都有一個解析者,這個解析者會記住某個時刻正在進行的,或者正在記憶的事物的所有細節,無論這些細節多麼雜亂無章,多麼互相矛盾,他總會將其理順,使其成為一個連貫的故事。如果有的細節無法融入整個故事,許多情況下他會將其排除在外或者對其進行改編。這些左腦完成的故事,有時會脫離現實,聽起來有點像虛構。

==========

位置#4320-4332

漢語普通話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雖然聲調語言並不被看成是音樂,但研究人員對一些學習漢語的非母語學生進行研究,發現樂感強的學生感受聲調變化的能力,比樂感弱的學生要好。

我們還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在人類演化之前,動物早就開始形成音樂了。這方面的證據,來自國家音樂藝術項目的鋼琴家帕特麗夏·格雷和五位生物學家,對動物音樂的研究,研究成果發表在權威的《科學》雜誌上。文中說:「儘管鯨魚和人類在演化之路上,分道揚鑣已經有六千萬年,但鯨魚聲和人類的音樂有太多相似,這說明音樂出現在人類之前,而不是人類創造了音樂。我們是音樂界的後來者。」

==========

位置#4335-4344

駝背鯨的歌聲和人類的歌聲一樣,其中也有多次重複的疊句,有些鯨魚的歌聲還能押韻。可能它們利用押韻的目的也和人類一樣,押韻可以幫助記憶歌詞後面的部分。康乃爾大學的琳達·金尼和凱蒂·潘恩發現鯨魚拖著長調,音聲婉轉的歌聲比簡短的歌聲有更多押韻。

==========

位置#4719-4729

也許最驚人的新發現是,狼不僅僅教給我們許多有用的新行為,可能還影響了我們大腦的構造。化石記錄表明,一種動物受到馴化之後其大腦就會縮小。馬的大腦縮小了16%,豬的大腦縮小了34%,狗的大腦縮小了10%~30%。這可能是因為一旦人類開始照顧這些動物,它們就會失去原來維持生存所需要的部分大腦功能。我不知道它們究竟失去了哪些功能,但我的確知道比起野生動物,所有家畜的恐懼和焦慮都減少了。

現在考古學家發現一萬年前,就在人類開始會把狗的屍體埋葬的時候,人類的大腦也開始縮小了,縮小了10%,和狗的大腦縮小比例一樣。有趣的是,所有家畜大腦縮小的部分,都是額葉所在的前腦和聯繫大腦兩側的胼胝體,但人類大腦縮小的部分,卻是負責情感和感覺數據的中腦與負責嗅覺的嗅球,胼胝體和前腦基本上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可見狗和人類的大腦都更加專業化了,人類承擔了計劃和組織的任務,狗則接過了感知的任務,就這樣狗和人類共同演進,成為更好的合作夥伴、盟友和朋友。

……

狗讓我們成為人美洲土著居民有一句諺語:「狗讓我們成為人。」現在我們知道,事情實際上可能就是如此。如果不是和狗一起演化,人類就不會成為今天的樣子。

=====摘抄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十二讀書摘抄 的精彩文章:

《多風之夜狂想曲》——英T.S.艾略特

TAG:四十二讀書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