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長女:他是一個偉大的作家,卻不太適合做先生和父親
剛剛,據台灣地區媒體消息稱,台灣地區作家李敖因罹患腦瘤於今日(3月18日)上午10點59分病逝,享年83歲。對於李敖的逝世,李敖家人也做出了書面說明,隨後並在今天下午2點召開了說明會。
他的家人在說明會上表示,「這段時間心情很沉重,希望保有爸爸一貫的作風,不舉行任何活動,(後事)一切從簡」。
知名作家李敖 (圖/視覺中國)
事實上,去年12月,有媒體在專訪李敖長女李文時,李文曾表示父親「沒有那麼嚴重的病」,還透露父親曾說他不會有葬禮,並準備出版關於「李敖真實一面」的書。
李敖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也曾被譽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評論家」。而他率性而行,快意恩仇的鬥士姿態,引起的爭議也讓人們對他愛恨兩極化。只是如今逝者已矣,無論親仇愛恨,世間已再無李敖。
罵了一輩子 生前曾寫「致我的家人、友人、仇人」親筆信
作為一名作家、評論家,文如其人,說的就是李敖。
李敖個人微博截圖
從李敖的作品風格中不難看出,李敖是一位個人意識和社會批判意識相當突出的作家。在向來比較保守的漢語語境中,李敖的文章語言絕對是一個極端。嘻笑怒罵間極盡批判風格,通過他的文章,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一個敢怒敢痛敢喜敢悲敢愛敢恨,率性而行,快意恩仇的李敖。
李敖曾在大學演講時對青年說:「年輕就是要不信邪,拒絕心靈軟骨病,年輕就要有情趣,拒絕乏味毀自己。」不過,總是「依稀當初少年笑,眉目不減當年傲」的李敖也有很多言論引起過一片嘩然,他曾表示500年後中國白話散文最好前三名全是我,也曾說過「要想佩服誰,我就照鏡子。」「如果我不是李敖,我願做李敖第二。」
在台灣地區,要找個沒有被李敖罵過的名人,恐怕不多。有人曾統計過,李敖抨擊和罵過的人,已經超過了大約三千人。這樣的李敖罵了一輩子,抗爭了一輩子。如今,逝者已矣,是非在己,毀譽由人,只是世間已再無李敖。
事實上,他在得知自己罹癌後,曾透露將與媒體合作,推出訪談節目《再見李敖》,邀請家人、朋友和仇人上節目,向對方逐一做最後的道別,並為此寫了一封親筆信表示,想透過這些,"見證我人生的謝幕"。(文末附李敖親筆信全文)
在道別信中,李敖坦然面對與親仇之間曾有的美好或殘酷。曾表示死不丟人,怕才丟人的李敖,承諾期盼著一個真誠坦白,不留遺憾的會面。
「因為是最後一面,所以我希望這次會面是真誠的,坦白的。不僅有我們如何相識,如何相知,更要有我們如何相愛又相殺……或許我們之前有很多殘酷的鬥爭,但或許我們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希望通過這次會面,能讓我們都不留遺憾,這是我對你的承諾,也是我對你的期盼。」
長女評價:他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不太適合做先生和父親
相比李敖事業上的知名,在作家的另一面,李敖也是一名父親、一位丈夫。
據悉,李敖有三個子女,長女李文是他與原同居女友王尚勤的女兒。另外一對兒女是和現任妻子王小屯所生,兒子叫李戡,女兒叫李諶。
李敖和女兒李諶(圖/李敖個人微博截圖)
長女李文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談到對父親李敖的印象,曾這樣描述:
「我們像朋友,不像父女。我們都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不太適合做先生和父親。畢竟我成熟了,可以理解他了。」
而兒子李戡曾對媒體記者評價父親李敖:
「他對人情世故看得很淡,但他是個盡職的父親。」在李戡的幼年印象中,父親總是很忙。
李敖是一個有爭議的人,人們對他愛恨的兩極化,曾讓兩個孩子感到無所適從。「同學對我父親的印象比較膚淺,只知道他會罵人,喜歡告人等等。」李戡在接受採訪時曾坦言。
而在李敖眼中,因為自己與子女年齡的差距,李敖曾常說自己是祖父級的父親,
「我們之間落差很大,所以我很滑頭,不太管他們。」
相比之下,作為長女的李文稱已經很久沒有見過父親了,在去年的訪談中,她談到:
「最近一次見父親是他2005年演講的時候。以前有奶奶在,我經常飛回去看他。(奶奶離開之後)就漸漸淡了,畢竟我有我的生活,他有他的生活和家人。」
李文表示,父親在有封信中寫到了他去世後不會有葬禮。在被問及想跟父親說什麼時,李文談到:爸,你一生也不在輸贏,在你怎麼玩,你該退休了,凋零了,讓下一代開始玩了。」
附:《李敖親筆信》
致我的家人、友人、仇人
你們好,我是李敖,今年83歲。
年初,我被查出來罹患腦瘤,現在剛做完放射性治療。現在每天要吃6粒類固醇,所以身體裡面變得像一個戰場,最近又感染二次急性肺炎住院,我很痛苦,好像地獄離我並不遠了。
我這一生當中,罵過很多人,傷過很多人;仇敵無數,朋友不多。醫生告訴我:「你最多還能活三年,有什麼想做、想乾的,抓緊!」
我就想,在這最後的時間裡,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你們可以理解成這是我們人生中最後一次會面,「再見李敖」及此之後,再無相見。
因為是最後一面,所以我希望這次會面是真誠,坦白的。不僅有我們如何相識,如何相知,更要有我們如何相愛又相殺。
對於來賓,我會對你說實話;我也想你能對我講真話,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或許我們之前有很多殘酷的鬥爭,但或許我們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希望通過這次會面,能讓我們都不留遺憾。不留遺憾,這是我對你的承諾,也是我對你的期盼。
對於來賓,不管你們身在哪裡,我都會給你們手寫一封邀請信。邀請你來台北,來我書房,我們可以一起吃一頓飯,合一張影,我會帶你去看可愛的貓,我會全程記錄我們最後一面的相會,一方面是留作你我紀念,另一方面也滿足我的一點私心:告別大陸媒體近10年了,我想通過這些影片,讓大家再一次見到我,再一次認識不一樣的我,見證我人生的謝幕。
謝謝各位!
每經記者 溫夢華 每經實習記者 張春楠 /每經編輯 杜蔚
每經影視已入駐網易號、搜狐賬號、頭條號、企鵝號、百家號、一點號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