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國青花瓷有沒有市場出手!

明國青花瓷有沒有市場出手!

如果成化鬥彩可以說是中國陶瓷史上最著名的瓷器品種,但論及工藝技術與藝術成就,成化青花則不相伯仲,甚至更為出色。而成化青花的清麗淡雅、爛漫天真,與雄渾濃重的永宣青花形成了鮮明對比。

成化朝的官窯青花瓷有的繼續使用蘇麻離青料,宣德遺風仍存,但多數使用的是江西樂平縣產的陂塘青,也叫平等青,其特點是青花顏色清談典雅,藍中閃灰,呈色非常穩定、平靜。

成化瓷器的胎子潔白、細密,胎體輕薄秀美;釉子潔白肥腴,紋飾纖細活潑,大量採用雙勾平塗技法。

成化青花瓷常見紋飾有荷蓮鴛鴦、松竹梅石、靈芝花草、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纏枝花卉、菊花苜蓿、蘭花桅子、寶相花、山茶花、牽牛花、蓮花八寶、龍、鳳、火雲、獅子麒麟、海獸、花鳥團龍、嬰戲仕女、八仙高士,以及梵文和藏文等。器口內外多以弦紋,少數以卷草紋帶或錦地紋帶裝飾。

足外牆一般圍以兩或三道弦紋,一道靠上,兩道靠近足底部邊緣。常見官窯瓷器有碗、盤,杯、高足杯、高足碗、卧足碗、罐、盒、爐、洗、盞托、梅瓶、玉壺春瓶、梨壺等,絕大多數是小件器,「成化無大器」之說。

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青花花卉錦紋雙耳扁瓶

民窯青花大都比較簡潔概括,實力與質量上略遜於官窯,釉面欠滋潤,常有縮釉現象。有的過於厚重,不注意修胎,畫法奔放自如,用筆較草率,畫面構圖簡略,很講究意境、情趣,充滿了民間生活氣息,活潑而有趣味。

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

另外,明宣德皇帝朱瞻基和王皇后對藝術品具有濃厚的興趣,宣德帝本身在詩、書、畫及遊藝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藝術才能,明沈德符《野獲編》、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清劉體仁《七頌堂識小錄》等均有記載,能詩善畫,且有大量作品留世,如《武侯高卧圖卷》、《萬年松圖卷》、《蓮蒲松蔭圖卷》、《苦瓜鼠圖卷》等作品。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手工藝方面的發展,除了瓷器,宣德朝的銅器、琺琅、雕漆及織綉、繪畫等,俱能成就輝煌。

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青花纏枝花紋折沿盆

永宣青花胎體精密細膩,胎質潔白堅硬,薄厚適度,擺脫了元代厚重風格的影響,梅瓶、大盤、大罐多是無釉白色細砂底,用手撫摸十分光滑,足邊有火石紅斑點。中小件器物是釉底。釉面肥厚滋潤,光澤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稱「亮青釉」。有酷似桔子皮一樣的桔皮紋,這種特點在清代很難仿造成功。極少數有開片。釉中氣泡密集,大小不一。永宣青花之所以被後人推崇,無疑與當時所用的青料有很大關係。青花用料有進口、國產兩種,往往是根據紋飾的不同而決定使用哪種鈷料描繪哪個部位的紋飾,從宮中傳世品來看,官窯青花瓷器基本以進口料描繪為主。這種進口青料來自波斯,叫蘇麻離青(亦稱蘇泥勃青),是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明萬曆年間王世懋《窺天外乘》一書記載:「我朝則專設於浮梁縣之景德鎮,永樂、宣德年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棕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明確記載了永樂、宣德時期青花瓷的用料為「蘇麻離青」。清代藍浦《景德鎮陶錄》也曾提到。蘇麻離青與國產料在成分上有很大的不同,據化學分析,這種進口青料別具一格,含鐵量特別高,含錳量低,故稱「高鐵低錳」料。燒出的瓷器呈色黑藍,深沉濃艷,有著自然暈散的藝術效果,料色熔融在釉中,好似深入胎骨一樣,給人以凝重之感。

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青花琵琶綬帶鳥紋盤

特別濃色處往往出現銀黑色結晶斑點,在一定光線下有錫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結晶,用手撫摸釉凹凸不平,成書於清代的《南窯筆記》宣窯中講宣德青花「宣窯一種,極其精雅古樸,用料有濃淡,墨勢渾然而莊重,青花有滲青,鐵皮銹者」。用這種青料描繪的紋飾具有中國畫的水墨韻味,被視為無法模仿的特色。同時,工匠們熟練地運用不同含量的青料,燒制出色調不同的青花,令人賞心悅目,如藍地白花、淡描青花等。青花的製作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明王士性《廣志繹》中載:「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窯為佳,宣窯以青花勝,成窯以五彩。」明張應文《清秘藏》論窯器中描述:「我朝宣廟窯器,質料細厚,隱隱橘皮紋起,冰裂鱔血紋者,幾與官、汝窯敵。即暗花者、紅花者、青花者皆發古未有,為一代絕品。」清乾隆年問朱瑣《陶說》談宣德窯:「按此明宣窯極盛時也,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以上兩本書均對宣德青花有很高的讚譽。另外還有許多明清文獻對永宣青花在造型、釉色、燒造工藝及藝術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描述和評價。

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青花花卉紋八方燭台

永宣青花造型繼承元代、洪武時期的傳統式樣,並在原有基礎上加以創造和改進,品種多種多樣,在明代也是首屈一指的,十分富於變化。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的餐具和陳設瓷,常見有盤(敞口、撇口、折沿、菱花口),碗(撇口、花口、墩式、雞心式、合碗、卧足碗、高足碗、十棱高足碗),壓手杯,高足杯,瓶(梅瓶,小口微撇,肩部豐滿,瓶體肥胖與元代比頸部粗而短,玉壺春瓶、膽瓶、貫耳瓶、四方倭角瓶、葫蘆瓶、大天球瓶、緩帶耳葫蘆扁瓶、扁瓶),罐(壯罐因上下粗壯而得名,是永樂朝的典型器。軸頭罐、蟋蟀罐、蓋罐、直口罐、出戟蓋罐),鳥食罐(瓜式、竹節式、盂式),雙系小蓋罐,永樂首創。花盆(海棠式花口盆、八棱花盆、四方花盆),水仙盆,折沿盆,壺(如意耳扁壺、背壺、梨形壺、執壺、茶壺、藏草壺、僧帽壺),洗(花口洗、卧足洗、菱花式洗),硯滴、筆管、燈、水盂、盞托、軍持、花澆、缽、盒、豆、爵、石榴尊、長方爐、三足筒爐、鏤空香熏、魚缸等。盤類最具代表性,有敞口、斂口和折沿口,折沿口中又分圓形口和菱花式的,一種造型有多種尺寸,小的十幾厘米,大的近80厘米。一束蓮盤傳世最多,無論大小極少見塌底現象,胎體都比較厚,足牆不是很高,牆內斂,里牆外斜,無法用手抓起,為無釉細砂底,清仿有釉底和砂底兩種,釉底多寫本朝年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字畫陶瓷交易館 的精彩文章:

齊白石畫出來的畫到底價值怎樣!

TAG:字畫陶瓷交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