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的網紅經濟,怎樣才能破冰前行?
2018年,網紅不紅了。
不管是「網紅」這個詞還是被稱作網紅的那批人,都面臨著一個致命的議論:「網紅」還能活多久?
2016年被稱為網紅電商第一的張大奕店鋪,雙十一當天10分鐘銷量就超越當時火爆的優衣庫,可謂風生水起,鶴立雞群。而有消息披露,及至2017年8月31日,張大奕店鋪背後的如涵發布了其2017年半年報,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其凈利虧損1531.9萬,相比去年同期虧損持續擴大。
號稱第一尚且如此,其餘同行又能幾何?紅極一時的網紅經濟,如今卻為何落得這般舉步維艱。網紅經濟為何急轉直下?又如何才能破冰前行?
因緣巧合催生的網紅經濟:虛浮的底層建築
談起網紅經濟衰退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它為何興起。回顧網紅經濟興起的元年2016,這一年對於互聯網商業來說,同樣是多事之秋。
「短視頻+社交」的泛娛樂化轟炸
2016年最流行什麼?短視頻。「小咖秀」、「快手」、「秒拍+微博」等。2016年9月20日,艾瑞發布了《2016年中國短視頻行業發展研究報告》,從多個側面揭示了短視頻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行業方向。其中,被稱為當年短視頻第一的秒拍,達到了日均上傳視頻量150萬,日均播放量達17億次,全網日活躍用戶6000萬。
在眾多「短視頻+社交」的泛娛樂化轟炸下,湧現出大到Papi醬這種為自己引資1200萬的大咖,小到微博上圈粉十幾萬的初級網紅。「網路紅人」的存在,是網紅經濟存在的基礎。
互聯網商業需求加劇
2016年是網紅經濟興起的元年,但同樣在這一年,中國互聯網商業進一步提速進行換道超車。2016年,天貓雙十一當天交易額超過1207億元,刷新世界紀錄。京東交易額估計150億元左右。超速行駛的中國互聯網商業,產生了大量的導流需求。
而這個時期恰好浮現出的諸多網紅,恰恰成為代言的最佳選擇比起以往明星高額的代言費與鮮有的互動,網紅代言價格低,而且容易與用戶互動,增加品牌粘性。在這種基礎上,容易讓用戶產生愛屋及烏的「我喜歡」選擇。蘇寧在2016年「8·18發燒節」中,就一次請了818名網紅聯合直播,大獲成功。
互聯網上半場
2016年07月,美團點評CEO王興提出中國互聯網已經進入「下半場」,他指出,整個中國的互聯網也是剛剛進入「下半場」。王興第一個把「下半場」概念提出,而對應的,之前仍然是以流量為王的上半場。
網紅經濟興起的時期還處於互聯網上半場,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仍然是流量。而網路紅人本身作為一個低價高產的流量黑洞,自然備受互聯網商業的矚目,進而一個又一個的網紅經濟項目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
所以可以說,網紅經濟只是乘上了時代的快班車,是湊巧而紅,並不是本身就具備爆款因子。過於虛浮,根基不穩,也就容易起的快,摔得慘。
前有內憂後有外患:網紅經濟的窮途末路
網紅經濟,就像一座大橋,前面說的可以理解為建造時就摻雜了劣質材料,有崩塌的風險。而直接導致其崩塌的,一是內部的「潰於蟻穴」,二是外部的「承重過多」。
內部原因是同質化嚴重和產品質量低下導致的拙劣用戶體驗。
說起網紅的同質化,「網紅臉」這個詞可謂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時至今下,各種的網紅培育企業多如牛毛,微博、各種娛樂軟體上的「網路紅人」比比皆是。對已經過度審美疲勞的用戶而言,千篇一律的「網紅臉」實在難以為繼,也難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火起來了。
之前的網紅經濟可謂是賣方市場,而如今淪落到買方市場時,相互之間無端出現的大量競爭壓力,導致網紅經濟需要在網紅打造上需要花費更多的金錢與精力。久而久之也會開始影響到其產品的質量問題。
目前的網紅經濟項目,更多的是在做「網紅」而不是通過網紅「做產品」。就如同張大奕店鋪,雖然自稱原創加工,但仍然被眾多用戶詬病抄襲,同時質量上也不甚出眾,還屢次被指出服務態度差等網路評論。
有資料統計,網紅店鋪的常規退貨率達20%-30%,在促銷時退貨率甚至高達50% 以上,而一般的女裝電商退貨率在10%-15% 左右,專註在「網紅」本身的運營,而忽視背後產品的真正的品質與價值。長期如此形成的一系列劣質服務與產品,久而久之在這個用戶體驗至上的互聯網商業環境中一敗塗地。
外部原因是互聯網商業邁步和國家對於網路紅人的監管力度加大。
王興的「下半場」,馬雲的新零售無疑都是對網紅經濟最沉重的打擊。互聯網下半場,流量紅利逐漸消失,場景為重,渠道下沉,用戶體驗越來越成為影響品牌實際地位的因素之一。網紅經濟無法實現線上線下的雙線融合,久而久之就逐漸只能淪為巨頭商業的附庸,失去自己主導的活力。
同時2016年,既是網紅經濟的元年,同時也是網路紅人的整治元年。據資料顯示:2016年4月,文化部就查處了26個網路表演平台,關停4000多個涉嫌嚴重違規的表演房間;隨後,文化部相繼出台《文化部關於加強網路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網路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等規定,要求直播平台「持證上崗」(《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以及《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加強對網路表演平台的監管。
消費意識的升級讓用戶實現從「最划算」到「我喜歡」的變遷,但緊接著帶來的是對「我喜歡」內容的升級。從過激消費到理性消費是必經之路,用戶肯花錢,但也是對優秀產品而言,
用戶體驗與產品品質已經逐漸取代價格與名人導流,成為左右用戶最終選擇的重要因素。
那麼,在這種新環境下,網紅經濟真的就要淪為歷史塵埃,銷聲匿跡了么?
從專註人到專註產品,抓住網紅產品的「引爆點」
去年年末,一款名為「臟臟包」的食品一夜爆紅。前有孫楊自嘲晒成「臟臟包」,劉若英、吳昕等明星深測評「臟臟包」,後有微博、B站、朋友圈上一眾吃瓜群眾的跟風,這款網紅「臟臟包」爆火。有資料稱:某店鋪甚至1分鐘賣出了12000個。隨後緊急補倉20000組,創造了上線當日賣出超過23000組共92000個臟臟包的紀錄。
網紅經濟還健在,還能刷屏,但是這次的網路紅人不是那些俊男靚女,而變成了麵包。也就是網紅經濟的「網紅」,從人變成了物。這種變化的本質,是主打培養導流的人,變成了主打產品。產品才是零售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零售的本質也是賣產品,傳統網紅經濟一味重視導流手段的經營方式,本身就走偏了。
不管是舊零售,還是新零售,都逃不掉「人、貨、場」三個核心要素。其中,人是用戶、貨是產品、場是商家及其提供的購物場景。用戶的變革是追求更好的消費品質與消費體驗。而新零售的各類商業形態能夠快速崛起,AI、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移動支付等技術提供了可靠高效的軟硬體基礎,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使線上和線下融為一體,做出的改變是針對「場」的變革。
而這次「臟臟包」正是切入了「貨」這個點。做產品永遠是商業之中不可動搖的一環,通過有創意、有噱頭、有品質的產品,自主的引發流量,往往能事半功倍。「臟臟包」的成功完美實現了《引爆點》中的「附著力因素法則」與「環境威力法則」。
臟臟包無論是材質或是名字,都提現了一個髒字,讓用戶無論是看到還是聽到,都容易產生了解的興趣,「食物」與「臟」之間的矛盾性,成為易被記憶及傳播的點,複合了「附著力因素法則」。而臟臟包引發眾多明星自行轉發,實現了自來水式的病毒傳播,在全民嘗試臟臟包的大環境下,很容易讓人在社交潛壓力下躍躍欲試,這是臟臟包的「環境威力法則」。
所以對於2018年的網紅經濟,更多的是要去轉變自己的思維,從注重倒流的人,到注重產品的物,網紅不單單只能局限於「網路紅人」的概念,做爆款產品的思維才是網紅經濟從業者的應急之需。
2016年年底,被稱為2016年第一網紅的papi醬的投資方「羅輯思維」宣布退出投資。而papi醬目前還經常被人提起,但初代網紅的「鳳姐」與「芙蓉姐姐」早已無人問津。網紅總有不紅的時候,但一款好產品,卻總能為人津津樂道。從網路紅人到網路紅物,也許才是網紅經濟的破冰之路。
※區塊鏈培訓市場亂象:講師連名字也不敢說 能學到什麼
※2017全球新金融投融資全解析:這兩個領域站上「風口」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