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將接棒周小川擔任央行行長:中國金融改革將無縫延續
誰將接棒年滿70歲的周小川,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的第12任行長?牽動市場神經的這一答案在3月19日上午正式揭曉: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七次全體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名易綱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中國金融系統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對易綱已經相當熟諳:學而優則仕的他在央行服役超過20年,近年來在「8·11」匯改等關鍵時點頻繁亮相,向市場傳達央行的態度、釋疑政策;作為央行系統內第一個海龜官員,易綱過去近十年陪同周小川多次亮相國際舞台,在IMF與世行年會、G20央行行長與財長會議等場合都能看見他的身影。
在正式接棒前,易綱已經負責央行各項工作,主管貨幣政策、國際業務。在此之前,易綱以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的身份配合周小川,幾乎參與了過去十餘年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事件:從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到推進並收官利率市場化,再到力促人民幣成功加入SDR貨幣籃子。
相差十歲的易綱與周小川,身上有著眾多相似的標籤:都擁有博士學位,被視作央行學者型官員的典型代表,著作頗多;擁有良好的國際溝通能力和視野,因此,易綱的接任被市場視為中國金融改革將無縫延續的最佳註解。
易綱將執掌的是「將在新的金融監管框架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的中央銀行:在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央行將重新統領擬訂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並履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此前,負責統籌金融發展和監管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已將辦公室設在了央行。
搞經濟研究與「一個反差」有關
生於1958年的易綱,畢業於北京第162中學,上高中時曾寫過插隊題材小說的他,在高中畢業後趕上了上山下鄉的尾巴,在北京市順義縣高麗營公社西王路大隊開始了插隊生活。
1978年,20歲的易綱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
「本想考理科數學系,後來覺得時間太緊,沒有時間複習物理和化學了,所以選擇了報考文科。我的第一選擇是政法(後來的法律系),因為聽說需要政審,就改報經濟學了。」2012年4月作為北大經濟系77級一員的易綱在回憶時稱,「恢復的高考改變了我的一生」。
1980年,易綱被公派出國,隨後的六年左右時間,易綱分別在美國哈姆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伊利諾大學經濟學專業學習,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易綱先後在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經濟系擔任助教、副教授,並在1992年獲得終身教職。
這段留學經歷和後來易綱從事經濟研究和貨幣政策密不可分。
易綱在2012年做客金融博物館讀書會時曾回憶,1986年自己當助理教授的稅前月薪是幾千美金,只有兩天有課,而自己媽媽一個小學校長,工資只有99元人民幣:「在我心裡她是一個全能的人,能力比我要強多了,她管一個學校,管幾十個老師,我在想為什麼中美勞動生產率差距這麼大?原因何在?我後來搞經濟研究和貨幣政策,實際上跟我的經歷,以及這個反差和我的成長經歷分不開。」
1994年,易綱選擇回國並回到母校,與林毅夫等發起組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這一舉動源於1993年夏天,中國留美經濟學會、留英經濟學會和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聯合舉行了一場名為「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的理論實踐研討會」,同為北大校友的林毅夫、易綱,以及張維迎商量回國搞一個集科研、教學等為一體的實體機構,這便有了後來的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當地時間2015年10月8日,秘魯利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世界銀行年會和20國集團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在秘魯首都利馬召開。易剛(中)。視覺中國資料
學而優則仕掌管全球最龐大外匯儲備
1997年易綱離開書齋,開始了到目前為止已經超過20年的金融監管者角色。
在擔任了五年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後,易綱在2002年開始兼任貨幣政策司副司長,並在一年後「轉正」。
2004年7月,易綱晉陞為央行「行領導」,擔任央行黨委委員、行長助理。在外,2006年9月易綱額外增加了一項為期一年的分支機構歷練經歷,兼任央行營業管理部黨委書記、主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主任。
2007年12月,易綱從三位行長助理和一眾正司局級幹部中脫穎而出, 升任央行副行長,並在2009年7月接班胡曉煉,正式開始了自己長達6年的外匯局局長生涯。
易綱接手的國家外匯管理局,掌管著當時已經突破2萬億美元的中國外匯儲備,怎麼才能實現保值增值?國際社會要求人民幣匯率升值的聲音如何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管如何完善?擺在易綱面前的難題並不少。
在暫停升值兩年後,2010年6月19日,匯改再啟動,央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同時,外匯局過往神秘而低調的風格也逐步開始發生變化。
可見的是,面對市場對中國投資「兩房」資產安全性的擔憂等問題的擔憂,2010年7月5日至8日,國家外匯局連續四天發布《外匯管理政策熱點問答》,直面公眾對當時外匯管理政策相關熱點的疑問。在表示外匯儲備持有的「兩房」債券沒有出現過投資損失也從未用於投資「兩房」股票,易綱執掌的外匯局強調,自己是負責任的儲備資產管理者,也是負責任的國際市場投資者。
2013年末,在外匯儲備攀升到近3.7萬億美元時,易綱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坦言:「不論假設什麼樣的情形中國的外匯儲備都夠了」,在他看來「凡事都得有個度,超過一定的度,好處就越來越少」。
不斷增加的新身份
2014年,作為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的易綱有了新頭銜——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當年4月,易綱以這一新身份在福建省委中心組舉行的專題學習會上做了《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金融領域改革》的專題報告。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領導經濟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是中國經濟的核心領導和決策部門。而中財辦是中央財政工作領導小組下的常設機構,除了負責起草重要的經濟政策文件外,還肩負為中央財政工作領導小組提供政策建議的功能。
2015年12月,易綱將外匯局局長的接力棒交給了潘功勝,成為央行的專職副行長。
2016年的全國「兩會」記者會上,周小川在央行發布會上介紹易綱時如是說:「負責人民銀行各項工作,主管貨幣政策、國際業務」。
同時,易綱的身份再度悄然變化,在2016年3月成為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副書記。
而在央行「8·11」匯改、人民幣加入SDR等關鍵時點,易綱的身影多次出現在公眾面前,向市場傳達央行的態度、解釋政策和表明立場。
他在國際金融舞台上的影響力也不斷擴大:易綱曾在2016年杭州G20領導人峰會期間一人直面中外記者,主導央行記者會;亦曾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全程英文與前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討論中國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匯率問題以及債轉股等熱點問題,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討論。
2017年10月,易綱出現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名單上。
又一位學者型央行行長
與周小川一樣同樣擁有博士學位的易綱,身上同樣貼有明確的「學者型官員」標籤。
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官網上,易綱至今依舊是全職教授,研究領域是計量經濟學、金融理論與實踐操作。在其簡介頁面列出的全部27個學術論文,橫跨23年(從1987年到2010年),其中16篇為中文,11篇用英文所著。
而易綱1999年與人合著的《貨幣銀行學》,過了近20年至今仍然是中國高校里金融學的經典教科書。
為什麼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況下還能寫出這麼多文章?易綱在自己的第二部論文集《中國金融改革思考錄》的序言中給出了答案,不同於其第一本論文集《中國的貨幣化進程》,該書收錄的是易綱任職央行期間在2003-2009年期間寫的主要論文。
「原因很簡單,是有感而發、有話要說。現在的出版物是太多了,信息量在爆炸式增長,可以說是好的東西不多,一般的、東拼西湊的、差的東西不少。」 易綱在序言中寫道:「雖然我對目前出版物垃圾橫流的現狀憂慮,但我還是相信市場有其甄別的辦法,還是相信市場經濟吧。」
(編輯:鄭惠敏)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