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製造推廣3年,印度對中國進口商品依賴增加25%

印度製造推廣3年,印度對中國進口商品依賴增加25%

2014年,莫迪就任印度總理以來,就大力推廣以降低對我國機械、醫藥、紡織、生活用品和減小中印貿易逆差為目的「印度製造」計劃。然而,三年時間過去了,印度《今日印度》期刊報道:從2014年到2017年,印度進口中國機械產品增加了25%,2017年印中貿易逆差更是高達595.7億美元。

印度巨大的人口紅利,使得印度具有成為世界製造中心的潛力。但是,印度的人口優勢並沒有轉化成人口紅利。根據相關機構估計,印度的勞動力平均價格為每小時92美分,而中國勞動力平均價格為每小時4美元。然而,印度人口的學歷和素質普遍偏低。而且,普遍存在組織、紀律性差。這些因素決定了印度的廣大人口只能進行最粗狂的勞作,很難組織大規模的現代化生產。

另外,印度的道路等基礎設施極差。和中國相比,國內道路百公里運輸成本印度是中國的7倍。另外,印度缺乏基本的產業鏈,各種配套設施難以到位。再加上工廠設備老舊、自動化程度很低。這些因素綜合到一起,使得中國工人的勞動效率是印度工人的4倍多。

《今日印度》3月13日報道,從2014年到2017年,印度進口中國機械產品貿易額增加了25%,而印度對中國出口卻沒有任何增長。2014年,印度從中國進口物品總額為540億美元。據印度商業信息統計署與印度商務部的統計信息:2017年印度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845.4億美元,增長21.4%。其中,印度自中國進口720.5億美元,增長18.7%。印度與中國的貿易逆差595.7億美元。印度從中國進口最多的機械設備和醫藥用品等產品,在過去3年里大幅增長了25%。

道路基礎設置落後、工業服務體系缺乏、人口素質偏低是印度製造面臨的巨大難題。隨著世界上工業4.0的推廣,歐美等傳統製造業強國開始重新關注國內工業的生產,印度製造的崛起將更加渺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纓 的精彩文章:

隨著渦扇-15成熟和矢量技術的成功,殲-20會取消鴨翼?
隱身太好帶來的苦惱:又被自家火控雷達特殊照顧了!

TAG:長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