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煙花三月下杭州

煙花三月下杭州

煙花三月下杭州

寄調臨江仙:正是人間花似錦,中州沃野煙津。禾苗抖落一冬塵,文朋相約,尋石趁良辰。/暮色眇茫行高速,鐵騎電掣迎春。專攻術業競時新,刀中樂趣,方寸見精神。

2016年3月26日下午,徐風、明鑒、士明、學紅五印友開車出發,前往杭州圓夢,兌現了前兩年前從昌化尋石返回的路上許下的心愿。車上寧洛高速已是夕陽西下,車行高速,離天很近,離地很近,離自己的靈魂更近,用心觀察,黃昏也是最浪漫最美妙的時刻,被夕陽染紅的浮雲,一晃而過的樹影,以及遠處向後移動的村落,像一幅色彩濃郁的油畫,讓人心曠神怡。真是:輕煙淡墨彩霞紅,圓月初升景不同。車疾追香無寂寞,出遊切莫負春風。

夜幕悄悄降臨,皎潔的月亮漸漸地升了起來。在安徽呂望服務區晚餐後,繼續前行。窗外,除了呼呼的風聲,一切歸於寂靜,車內依舊歡聲笑語。這時我分明體會到了另一種境界,在平凡之中尋求快樂,在曲折之中需求歡笑,是一種氣質,更是一種風度。

滁州明月夜

徐風和學紅交替開車,不知不覺車已行駛了300多公里,車到滁州,已是明月高懸,大家決定在此過夜。

滁州,讓我不禁想到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滁州,是安徽省轄市,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西端,蘇皖交匯地。滁州吳風楚韻,氣貫淮揚,接壤金陵西北,為六朝京畿之地,自古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形兼吳楚、氣越淮揚」、「儒風之盛、夙貫淮東」之譽。

慶曆五年(1045年)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歐陽修被貶官任滁州知州。他寬簡政治,發展生產,使當地人過上了年豐物阜、祥和安定的生活。但是當時整個的北宋王朝,雖然政治開明、風調雨順,但卻不思進取、沉溺於現狀,一些有志改革圖強的人紛紛受到打擊,眼睜睜地看著國家的積弊不能消除,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憂慮和痛苦。於是就寫下了《醉翁亭記》,借文抒發自己的情愫。歐陽修是滁州歷史上輝煌的一頁,《醉翁亭記》使滁之山水天下揚名。趁興吟五律以示懷:夜半下滁州,文朋結遠遊。吳風名賦記,楚韻大江流。廓外人聲靜,窗前月影幽。歐翁之醉意,民樂是企求。

感受莫干山

第二天早餐後,繼續趕路。10點多路牌指示前方 「莫干山」,預示著杭州快就要到了。

莫干山,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西部,挺拔峻峭,秀麗多姿。它雖不及泰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卻以綠蔭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四季各異的迷人風光稱秀於江南,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譽。尤其是「竹」為莫干山「三勝」之冠,以其品種之多、品位之高、覆蓋面積之大列於全國之首。眾多的歷史名人,為莫干山留下了難以計數的詩文、石刻。陳毅曾寫過「夾道萬竿成綠海,百尋澗底望高樓」「飛瀑劍池滌俗慮,塔山遠景足高歌」等詩聯。

放眼望去,莫干山下,河流縱橫,溪水潺潺,水中有田,村中有水,叢叢翠竹,片片油菜花,金黃燦燦。這裡的油菜花,不似其他地方連綿起伏,少有壯美的大片金黃卻開在水中,一塊塊、一片片點綴在翠竹、綠水之間。車在高速公路上賓士,就像在金黃色的海洋中穿梭。吟七絕以記《過莫干山》:凝眸翠竹出新芽,時至春來競物華。瀲灧波光溪水碧,田無一壠不黃花。

穿越印史館

中午到杭州,餐後我們直奔西泠印社。車過西泠橋,下車後,我們便迫不及待地站在西泠橋頭留影,我隨口高吟:客立西湖岸,鐘聲過佛牆。貪看新柳翠,漸忘世炎涼。而後去西泠印社,路經西泠橋畔一座中西合璧的兩層建築,一看是「中國印學博物館」,大家不約而同地走了進去。中國印學博物館位於孤山南麓,西泠橋畔,掩映於綠樹濃蔭之中。面積1300平方米,館名由趙朴初題寫。正門西側赫然矗立著一尊高4.2米的漢白玉龍鈕巨印,邊款為已故西泠印社社長、著名佛學家、書法家趙朴初先生題寫的「中國印學博物館」。

主館設有歷代印璽廳、篆刻藝術廳和書畫廳,以實物展示了我國印章與印學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展出珍品達六百件之多,其中有罕見的先秦陶拍、封泥、秦漢古璽絕品;還有存世最早的明代顧氏集古印譜和明清以來各印章藝術流派大師的原物、原作。中國印學博物館是由西泠印社籌建的我國第一座集文獻收藏、文物展示、學術交流於一體的印學專業博物館,1999年開館。

步入歷代印璽廳,迎面是一扇花崗岩浮雕玄關,上面鐫刻著數枚細膩精緻、典雅富麗的印章,濃縮了印學三千年的歷史,這便是「歷代璽印廳」。一方方雕刻精美、古樸雄勁的印章,在蒙蒙的光線下,顯得更加神秘和悠遠。精品展示櫃和展示櫥窗卻分外明亮,恰如眾星烘托的「秦時明月」,使人置身於中國印學發展的時空長廊。隨著腳步的挪動,歷史從遠古的商殷時代開始流淌,那一件件彌足珍貴的實物,向人們娓娓訴說著印章伴隨著文字的出現,從捺印紋樣到作為憑信器物的演變過程,隨著歷史的變革,璽印在形制、印材、情趣及鑄鑿工藝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現出的迥異風貌。

步入二樓 「流派印章廳」,這裡名家彙集,流派紛呈。有開一代印風的文彭、何震;有以丁敬為代表的「西泠八家」和以鄧石如為代表的「皖派」;有「晚清六家」吳讓之、吳昌碩、趙之謙、胡钁、徐三庚、黃牧甫等。明清時代,由於作者審美追求、書法修養、刀法技巧的各異,遂形成了風格不同的印學流派,並各有千秋、各領風騷,印章藝術由此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對古文字的研究和引用、印譜的集錄編纂,逐漸成為一種具有豐富內涵和獨立的藝術樣式——篆刻。在此過程中,「西泠八家」著力最大,也最負盛名。

篆刻發展到「晚清六家」,已積蓄著創變的風雲,他們不趨時尚,追慕秦漢,揮毫落筆,舒捲自如,開一代印壇新風,余脈延及現代印壇。這其中詩、書、畫、印無不精絕的一代宗師吳昌碩,稱雄於清末民初的印壇,把印學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他篆刻的十餘方田黃印在展示櫃中,引人注目,堪稱一絕,為海內外篆刻家所仰幕。皖派大家鄧石如的崛起更令印壇氣象一新,他把篆書千變萬化之勢運用於篆刻,強調以書入印和刀法的流暢,並在印文篆法中摻以漢篆碑額題字,印風別具一格。號稱「三百石富翁」的近代大畫家齊白石,強烈的個性創作如烈馬奔騰,江河傾瀉,質樸明快。他刻印常常是以單刀切入,大刀闊斧,酣暢淋漓。他所言「世間事貴痛快,何況篆刻」正是其創作心態的詮釋。

當我們還沉浸於暝暝古意間,感慨方寸之間居然有如此斑斕、如此廣闊的無邊妙趣時,我們已步入了「印材廳」,廳內匯聚了金屬、礦石、陶瓷、動物、植物等五大類上百種質地的印材。植物類有核桃、樹根、竹根,甚至還有南瓜的瓜蒂。形狀也多種多樣,早期主要是鈕章,且材質以銅為主,而且,早期的印章一般較小,通常只有1.5厘米長,甚至更小。即使是官印,也不過2厘米長而已。壽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巴林石四大名石姿態各異、色彩瑰麗,令人目不暇接。中國印學博物館以數千件實物,完整的序列,向人們展示了印學發展史及中國的印文化。

印章,它從「信物的憑證」和「權威的象徵」,發展到篆刻藝術,歷經三千多年的演變過程,如今已發展到了繁盛時期,在方寸之間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藝術享受。其濃郁的學術氛圍和宜人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稱為國家級園林式博物館,真是實至名歸。這才是:印石千秋墨溢香,孤山草木沐霞光。中華國粹傳承久,竹翠桃紅紫滿堂。

朝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創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庵、吳隱、葉為銘發起創建,吳昌碩為第一任社長。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國際性的研究印學、書畫的民間藝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

社址坐落於杭州西湖景區孤山南麓,東至白堤,西近西泠橋,北鄰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其建築雖然沒有傳統的縱橫格局,但亭台樓閣皆因山勢高低而錯落有致,一層疊一層,井然有序,堪稱江南園林之佳作。2001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由西泠印社領銜申報的「中國篆刻藝術」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治印以來,通過耳聞目染對西泠印社有所了解,尤其是西泠八家的印譜書籍沒少翻閱學習。丁敬是西泠印派創始人、浙派始祖,居西泠八家之首。他一生精於詩文、書畫和金石。對於研究金石文字、器物極有心得,常親臨懸崖絕壁摹拓。他的篆刻宗法秦漢,兼收歷代之長,入古出新,孕育變化,氣象萬千。他的刀法鈍朴奇崛,風格遒勁。運刀從魏植、朱簡的「碎刀法」獲得啟發,每一線條的篆刻都由多次提按起落的切刀來完成,增強了起伏頓挫的節奏,使筆畫具有「屋漏痕」式的凝練蒼莽效果。他確立的這種「切刀法」規範,成為其後篆刻藝術主要的運刀方法之一,同時也構成了浙派篆刻的特有技法。他曾寫過兩首論印詩:「說文篆刻自分馳,嵬瑣紛綸炫所知。解得漢人成印處,當知吾語了非私。」「古人篆刻思離群,舒捲渾同嶺上雲。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漢家文?」

近幾年,又通過網路對西泠印社熟知於心,雖未身臨其境,但喜歡之意油然而生,不但喜其厚重的人文底蘊,更加喜其清幽雅緻,喜其園林精美,喜其文墨飄香,詩韻雋永。

我們從印學博物館出來折向孤山公園內,踏著石板路前行,啟功先生題的石刻「百年名社,千秋印學」, 映入眼帘。前方不遠,便是西泠印社北麓石坊,為西泠印社的標誌性建築,建於1932年西泠印社成立20周年。坊額上書隸書「西泠印社」,兩邊為隸書對聯「印傳東漢今猶昔,社結西泠久且長。」大家爭相在石坊前留影。

西泠印社是印人心中的聖地,自古以來,書畫一體,文人很少有不愛畫畫的,既然愛畫,書法和篆刻也自然並不陌生。對我來說,西泠一直像個傳說,封存在與治印有關的記憶中。今天,就要親近西泠印社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通過石坊,我們帶著如穆斯林教徒麥加朝覲的心情拾階而上,到了西泠印社的北門——石窟門。此門是壘石而成,上有石樑,下有石門,石窟門門楣約長一米,上刻行書「湖山最勝」,系康有為1919年手書。石門兩旁對聯:「高風振千古,印學話西泠。」石門外牆旁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走近石門,門上有一告示,大意是「西泠印社3至7月份內部修繕,禁止參觀。」看後,好似當頭潑了一盆涼水,興奮之情頓時皆無,遺憾之意油然而生,夢也隨之破滅。

人這一生,總要經幾次刻骨銘心的事,這一次朝拜西泠印社乘興而來,掃興而歸,不免有點失落。這時我想起路上我們議論的一句話「遺憾也是一種完美」。仔細想想,此話很有道理,就是因為有了遺憾,才能感覺出圓滿是多麼的美好;正因為有了遺憾,心中才會存有希望;正因有了遺憾,你才會以對未來充滿著嚮往與憧憬。那麼遺憾猶如礪石,它永遠磨礪著你,讓你奮進,讓你逐步走向成功。歸來填《醉花陰·朝西泠印社不遇》:將軍門上無情落,剎那心無樂。感概太匆匆,無意傷春,復再來求索。/杜鵑綻蕊煙嵐薄,翠柳桃花托。歸去總凄凄,夢裡西泠,海市空樓閣。

沉醉雲水間

杭州是一所花園城市,身臨其境的確如此,花在城中,城在花中,互為景色,西湖更點綴了她的溫潤,她就像一位溫婉的江南女子,渾身上下都充滿了無窮的魅力,怪不得蘇軾贊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原以為朝西泠印社吃了閉門羹,西湖景色會頓然失色。當佇立於孤山憑欄遠眺,「人間西湖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煙。」的美景還是吸引了我。西湖像是處子一般,靜靜地,矜持地,躺在那裡。溫柔而大氣,安靜而動人。小橋流水,古船悠悠,好似流動的詩,會動的畫。斷橋古驛、雷峰夕照,如春風撥動著我們的心弦。我不禁誦起白居易描繪西湖的詩來:「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底。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我們順著蜿蜒的石徑向外西湖走去,極目眺望湖岸翠柳搖曳,湖面波光粼粼,二三帆影伴鷗鷺,成群遊客踏春來。途經秋瑾墓,漢白玉塑像立於墓前,她手執寶劍,英姿颯爽,為柔弱的西湖增加了勃勃英氣。大家駐足瞻仰。想想秋瑾那遺世獨立、風華絕代的女子,像一個夢,飄在千百年文人的想像中,如今留給我們的只有西子湖畔一方窄窄墓地,供後人緬懷。特填詞《武陵春·祭秋瑾》以示緬懷:不讓鬚眉驅韃虜,瀝膽見精神。血灑軒亭日月昏,忠骨萬年存。/英靈長眠清幽處,怒枕海潮人。已是西湖四季春,泉下應銷魂。

步入孤山路,為避開擁擠的人流,我踏著湖岸的石板邊行邊欣賞。縷縷春風輕輕拂面,瓣瓣桃花輕盈起舞,空氣中瀰漫著縷縷清香,頓時有一種遠離滾滾塵囂、超然紅塵之外的洒脫與輕鬆,有不知身在何處之感。回過神來突然有句:西湖春日巧梳妝,水岸垂絲染嫩黃。不忍嫣紅擦肩過,爭同蜂蝶逐清香。

路過西泠印社前門,白牆灰瓦的月亮門,顯得古樸典雅。雖然大門緊閉,通過矮牆還能看到一些古老的建築隱藏在森森的樹林中,顯得十分幽靜。青石、綠樹、紅花,形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彰顯出西泠印社是西湖文氣鍾會之所,即使遊人如織,也難掩清幽靜謐。

遊客們在西湖邊享受的就是人間天堂的淡然閑適,不禁讓人感嘆——人生何處有此景。與西泠印社毗鄰的是天下名店「樓外樓」,相比之下更顯得金碧輝煌,樓的一角正有葛花怒放,藍紫相間,格外搶眼。此情此景,不禁口占:客醉春風樓外樓,葛花藍紫半含羞。幾人能解林升意,爭在門前倩影留。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900多年前的詩句,至今讀起來仍覺餘味悠長。而今宏偉的蘇堤橫亘於西湖之上,平淡而美,綠草紅花,顯得分外嫵媚,感覺連呼吸都包含著春意。眺望湖水和遠山,榮辱不驚,千萬年的物轉星移,滄海桑田,永遠抹不去她臉上恬靜微笑,感覺就像走進了文人墨客筆下的江南三月水墨畫里。

有人說,到杭州,一定要有一顆詩意的心,一種懷古的情,這樣才能體味其中的春韻和詩情,了解那斷橋背後的故事,站在蘇堤上懷古,遠觀雷鋒塔而感悟。我原以為西湖也就是有山有樹、有水有橋、有花有草嗎,比其他地方的湖,不就多一個「白娘子」的傳說嗎?但當我身臨其境時,感覺就大不一樣了,印象最深的當是西湖邊的無數參天古樹,鬱鬱蔥蔥,給人以時光深沉和日月滄桑之感,歷史的氣息和豐厚的底蘊也隨之撲面而來,這種感覺,可不是在哪移植幾棵粗壯的樹木就能臆造出來的。湖中央的幾座小島同樣的碧綠青翠,而且座座都有典故,點綴在湖中顯得格外的清秀,為西湖增色不少。亭台樓閣、白牆黛瓦掩於翠柳桃花之中,顯得格外的有情調,何況每座建築的背後都有名人背景,蘊含著不少文化氣息。

蘇堤春曉、斷橋殘雪、三潭映月等景色,讓人感嘆:攜友以游觀,留影與畫中。嗅素杏之淡香,賞妖桃而爭媚。柳裙搖曳,輕擺窈窕之姿容;水碧波微,竟彰淑女之靜態。良辰共度則高歌暢詠,佳景怡心而抒發詩情。天色將晚,我們不情願地離開了西湖,離別在即吟詩以記:夢裡相逢幾度痴,恰如紅豆寄情思。西湖春染三千樹,最是流連返忘時。

浙西峽谷行

車從杭州西上高速,直奔浙西大峽谷而來。瀏覽浙西大峽谷並不是此的目的,因為此行最後一站玉山村,就位於浙西大峽谷第二景區里的「上溪峽」,她以產國寶雞血石而著稱於世。

西行不久,天色越來越暗,烏雲密布,不知什麼時候,雨就飄然而下。車外煙霧瀰漫,雨絲很細,很綿,蕩漾在半空中,抬頭望去,似迷迷漫漫的輕紗,披在群山身上,婉轉,徘徊,悠揚……雨雖纏綿不斷卻別具韻味,讓人回味無窮。

浙西大峽谷位於浙皖接壤的龍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峽谷內山高水急,山為黃山山系的余脈,水為錢塘江水系的源流。峽谷旅遊區為狹長環帶狀,全長80多公里。峽內以「一泓碧湖、十里幽谷、百丈飛瀑、千畝草甸、萬米岩洞、群峰嘯天、林海無邊」的絕勝風光而名聞遐邇。

雨越下越大,原計劃夜宿昌化鎮,為了趕時間,又行了幾十公里,夜宿定在龍港鎮。朋友介紹「龍港大酒店」條件最好,到前台一問,才知道這是五星級賓館,我們望而卻步。讓大家稱奇的是一個小鎮竟然有五星級酒店,可見當地的經濟是多麼的繁榮。

天明早餐後,車入景區山路,向大山深處而行。這裡山高谷深,層巒迭嶂,群峰聳立,溪水長流,奇松、怪石、雲海是其天然的造化。這裡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風韻,隨季節變換著自己的風采:春天山花爛漫,綠色蔥蔥;夏天溪水淙淙,空氣清涼;秋天滿山紅葉,色彩繽紛;冬天銀裝素裹,峰巒壯美。

山裡的風清涼得有點過了頭,越往前行,感覺越冷,不敢相信這是陽春三月的天氣。放眼望去,雨歇天霽,雲彩飄浮,稀落的陽光照進雨後的大峽谷,顯得分外嬌柔,空氣是那麼的清新,讓人陶醉。

巧遇桃花雪

車到呼日懸村,從峽谷大橋上駛過,拐向玉山村的縣鄉公路,越往前行,海拔越來越高,不一會兒,兩邊的山峰好似披上了白紗,原以為是山石的顏色,往近處一看滿山坡都是霜雪,才知道這裡昨夜下了雪。真不敢相信,此來江南有幸遇到了陽春白雪。

巧遇桃花雪,是機緣?是邂逅,還是約定?是擦肩回眸的相逢,還是驚鴻一瞥的遇見?誰知道!桃花和雪,以灼灼其華的驚艷附著冰肌玉骨的決然,以冰清玉潔的桀驁融入艷若驚鴻的絕美,趕赴流年裡期待許久的不期而遇,也許一瞬的相擁轉身就已不見,也許一刻的凝眸轉眼就成雲煙,也許,命運里的好多際遇錯過才叫最美。可是,在這一刻,桃花遇上了雪,上演了一段精彩的浪漫。巧遇的桃花雪,該是飄落在古人意韻里的紅白之花;也應該是素服紅顏的柔情相約吧。

我欣賞桃花雪的一枝桃紅,一束風清;一幕素雅,一襲濃艷,在一瞬間輕靈地翩躚和含情怒放,竟忽而生出素與艷的玄機。紅花與白雪、素雅與粉艷;禪悟與世俗,繾綣與決然,循循環環。大千世界真的讓人捉摸不透,卻又美不勝收!同時,又驚艷桃花雪的美妙,絢麗間的含蓄,靈動間的沉穩;白素間的嫣紅,清新間的雋永;浪漫間的率真,熱烈間的沉寂,絕不輸梅花雪的奇妙!特填詞《蝶戀花·浙西巧遇桃花雪》:誰妒桃紅雕玉樹,且看江南,入夜瓊花舞。素裹竹松成畫處,機緣邂逅深山路。/天霽陽光融雪露,送暖東君,滿壑飛煙霧。遷客雖憐紅蕊苦,適時且把冰心煮。

再探玉山村

我從欣賞桃花雪的夢境中醒來,攔截思緒,收回伸延的意想。車到玉山村,一股股清新空氣撲面而來,放眼眺望,一抹橘黃色陽光多情地灑在山坡上,湛藍湛藍的天空浮動著朵朵白雲,山村上空飄起縷縷炊煙,任由清風蕩漾。細觀路邊的桃花,不如山下的一朵朵、一枝枝、一簇簇的怒放,有的才展開了兩三片花瓣,還有的只是一個赤紅的小花苞,很是可愛!

時隔一年多,再探玉山村,她的變化不很大。村裡一如既往地長年駐紮著大批從全國各地聚集於此的石商和從事石藝雕刻的匠人。主幹道上的小店門前,可以看到礦洞的洞主貼出拍賣廣告,告知石商們拍賣時間和地點,進行最原始的拍賣。

我們走進劉海青經理的店鋪,劉經理是印石商,湖南株洲人,舉家來玉山村做印石生意已經多年,為人隨和可信,夫妻倆很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寒暄後,我們仔細打量印石,石質有微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色彩有紅、黃、褐、灰、白等,有單色也有多色,紋理變幻、多姿多彩,真是琳琅滿目。我們各自挑選了一些中意的印石,價格相對不算貴,但是大部分品像不太好,不能和純正的牛角凍、藕粉凍等相提並論。作為一名篆刻愛好者有昌化石練習已經很不錯了,畢竟她是四大名石之一。

從店鋪出來,時近中午,婉言謝絕了劉經理要招待的美意。車行不遠我回眸,卻見他還佇立在路邊,依舊的笑容與從容,似有戀戀不捨之意。那一幕,優雅而富於質感。想來浪跡紅塵,人生相遇即緣分,就如此行遇到桃花雪一樣,此景永難釋懷。以致於車行很遠很遠,那笑容、那誠意,仍在我腦海中蕩漾,依然很清晰。

歲月更迭里的聚與散,也蘊藏相遇的美麗或分揮手道別時的憂傷,於手指間漸次滑落,似是遺落在風中,卻又那般觸手可及。如若繼續前行,想那過往的一切,會在下一個轉彎處相逢。

歸來路幽幽

返回的路上,汽車前行,穿呼日懸村再次拐向通往宣城的縣鄉路。時近中午陽光明媚,山上的樹木鬱鬱蔥蔥,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溝壑間零零星星的山村野舍顯得寧靜而悠遠,讓人陶醉。遠山近嶺迷迷茫茫,舉目顧盼山間公路蜿蜒曲折、起起伏伏,像一條飄帶從雲間飄落下來,汽車在飄帶上疾駛,人在車上開心。

車到宣城宣紙批發大市場,各人買了心儀的文房用具,就直奔高速,到家已是月掛樹梢頭了。靜下心來回想,此次行程時間之短、路途之遠、全程之安全令人欣慰。慶幸之餘,不禁感賦:值季春三月,百物叢生;滿目萋萋,翠連曲徑。文朋結伴,朝覲西泠。越江河湖多處,跨豫皖浙三省。遠喧鬧於紅塵,心清如水;棄煩惱於曠野,車馳如飛。沐浴暖陽,散一冬之陰氣;閑庭信步,卸慵懶之身軀。陳感慨以千般,寄情懷於萬述。遂將感悟凝于思,運情於筆;晝夜不停乃成篇,以慰此行。

2016年3月28日寫於墨香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香齋主 的精彩文章:

TAG:墨香齋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