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的誘惑和魅力

書的誘惑和魅力

在一個被手機、電腦統治的世界裡,書籍彷彿成了另類,除了教材、培訓資料之類的,很少有什麼書能以自身的魅力,贏得我的青睞。

曾幾何時,說自己是書蟲、書痴都不為過。在家裡,父母、妹妹們都知道我有一個無言的要求,就是自己的書絕對不能動,包括位置、順序、頁碼等,如果哪天不小心,誰動了我的書,自己會發瘋似的追問、抱怨。不過,這種情形很少發生,印象中只有一次,和小妹鬧矛盾,她撕了我的一本書,竟然失手打了妹妹一下,差點出現後悔莫及的危險。

在中學教書時,學生們都知道我喜歡書的癖好。他們有好的書就向我推薦,我也把自己的書借給他們閱讀,書籍化為師生之間平等交流的彩虹,充滿了那個年代的理想、追求和無私。尤其是自己在工作之餘,訂閱了《青年報》《小說月刊》《散文》等雜誌,成為學生爭相借閱的課外讀物,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每次期刊到達的日期簡直就是一個小小的節日,令人期盼。

讀書、愛書還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不管什麼原因,只要到一個城市,空閑時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新華書店,去看書、買書,書店成了自己痴迷的情人,總是在那裡默默等待,不管風吹雨打,而自己也是心馳往之。有時即使轉車的短暫時空,也一定要匆匆忙忙趕過去,哪怕瞄一眼、翻一頁、買一本,也能了卻心中的遺憾,不然,就會一路忐忑,心裡覺得少了什麼。

然而不知什麼時候,這種書的情結不知不覺竟然淡漠了、甚至消失了。是時代的必然還是個人的消極,好像都有。其中一個現象或許可以解釋書的命運和個人的情懷,就是「物以稀為貴」。現在提到書,大家都不以為然,不僅書多了,而且多到買書可以「論斤稱」,更不用說打折了,這在以前愛書成癮的年代是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還讓人驚恐的,知識無價,浸潤其中。而現在,不僅各種新媒體代替了散發著墨香的書籍,而且書所承載的知識、思想也因量大而攤薄、淡化,甚至沒有知識、更不見思想,買多了、看多了反而是一種傷害,尤其對青少年而言。

歷史不會走回頭路,愛書成往也是自然。有時想想,自己現在也寫書、出書,以致鄉下的同學見面後,知道我出書後很驚訝,我只能平淡地告訴他:「你也可以出書,只要花錢。」想來好笑,以前愛書成癮,雖然當時生活拮据,但買書從不考慮價錢,在書店裡,自己就是百萬富翁;但現在付錢出書,卻會和書商、出版社討價還價,儼然變成了精明的商人。如此一想,不再那麼愛書反而是一種好事,不然,買來沒有知識、缺乏思想的書籍,既佔用房價高漲的空間,又浪費環保至上時代的綠色森林,豈不是犯罪?!

所以,現在不那麼愛書、買書並不是說人們不學習了,而是每個人都成為知識的探索者、思想的追問者。以前是書佔據著知識的聖殿,專家、學者是思想的權威,人們心嚮往之,書籍讓人膜拜,寫書人令人敬仰。互聯網時代則顛覆了傳統的知識、思想、權威觀念,每個人是自己心中的太陽,每次學位論文答辯時,這些尊貴的研究生大都會在「致謝」中來一句:「謝謝親愛的自己。」愛書的年代沒有自我,都是知識、思想的源泉——書;自媒體的今天即使沒有書的陪伴,知識、思想依舊生命不衰 ,只是換了主人,從壟斷性的書轉型為充滿個性的鮮活生命——每個人的解放和自由,這也正是以前愛書人的訴求。

忽然想到大學愛書時的一個插曲,因為愛書而單相思地迷戀於報亭的一個少女。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市區人工湖邊的報亭買了一本《青年文摘》,此後每期必買,直到大學畢業,就是為了偷偷地、傻傻地多看兩眼那位賣報的女孩,雜誌和女孩成為大學時代心中的獨特風景。後來畢業了,如果有事去那座城市,還會去買一本。幾年後,女孩結婚了,再去買時,那種痴迷就理智了。去年回母校,故地重遊,再去尋找回憶,報亭亦成往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於忠海 的精彩文章:

TAG:於忠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