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當百花凋謝的日子,我將歸來開放
2018-03-18 為你發現美- 美物計
文 | 美物計
2018年3月18日,
作家李敖因罹患腦瘤,
於上午10點59分不幸病逝,
享年83歲。
李敖的一生離不開文人二字,
他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共出版 《北京法源寺》等100多本著作,
其中有九十六本被禁,創下歷史記錄,
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
被西方稱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
李敖用一支筆震撼海峽兩岸,
用一張嘴影響無數華人,
胡適說他比胡適更懂胡適,
林清玄稱他是台灣黑夜最亮的那盞燈。
他曾說:
「一個人要做到這些才不算白活:
喜歡你喜歡的,打敗你不喜歡的,活過你討厭的!」
他曾說:
「人生第一快樂是做到自己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
人生第二快樂是做到別人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
他曾說:
「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強者,多不得好死;
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做強者。」
如今世上唯一的李敖,走了,
他走之後,世間再無李敖!
不管如何,我們都記得
這世界上曾經走過這樣一位血肉之軀:
一生做戰士,
一個人書寫,一個人戰鬥,
一個人站在天地之間,
以一個人,對抗一整個時代。
1
誰是李敖?
一個狂人
狂妄、恣傲,
李敖的一生,
都離不開這兩個詞。
李敖微博的自我介紹是: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要看此公,就在眼前。
他說:「我要想佩服誰,我就照鏡子」。
「如果我不是李敖,我願是李敖第二。」
李敖生於戰亂動蕩的1935年,
少年時代在北京讀小學,
14歲那年隨父母一起到來台灣,
在上學期間他博覽群書,無所不看,
他的博學和雄辯很快就鋒芒畢露。
據傳,當年他在台大臨近畢業,
參加論文答辯,進了會場,
面前的三個教授面面相覷,一言不發,
雙方靜坐了半小時,終於一個教授開了口:
「李敖,你答辯通過了。」
李敖詫異:「你們什麼也沒說啊,我也沒講話啊。」
教授無奈道:「我們知道一開口肯
定會被你駁倒的,所以還是不說了。」
李敖年輕時的照片
李敖狂妄的底氣是的上天給才華與天分,
他又用作針砭時弊的武器,敢說敢言,
他看到什麼,便說什麼,
無論多高的地位,多響的名頭,
都會被他寫進文章,戳痛脊梁骨,
光他罵過的人,超過了三千人。
他罵人也很有底氣:
「我罵人的方法就是,別人都罵人是王八蛋,
可我有一個本領,我能證明你是王八蛋。」
有人罵他,他說:
任何人都不配與我一戰,任何人都必須向我道歉。
沒有人能戰勝我,因為我不可戰勝。
不要與我辯論,你多說一句就多暴露一分愚蠢。
李敖親歷過台灣最動蕩的時刻,
因不願袖手旁觀,倡導人權和言論自由,
曾經一度兩次下獄,
但依舊我行我素,堅守自己的信念,
甚至一個人去對抗整個時代,
一時所有的人都想打壓他、消滅他。
李敖說:「前進的理由只要一個,
後退的理由卻要一百個。
許多人整天找一百個理由證明他不是懦夫,
卻從不用一個理由證明他是勇士。」
反封建,罵暴政,揭時弊,
寫書無數,演講無數,樹敵無數……
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
特立獨行,嬉笑怒罵,快意恩仇。
從來沒有一個人像李敖
這樣才華橫溢地「狂妄」,
也從來沒有一個人像李敖
這樣讓愛他的人愛到無比崇拜,
讓恨他的人恨之入骨。
2
我吹牛
因為你沉默
李敖誇起自己來,
更是毫不吝惜溢美之詞:
「我生平有兩大遺憾:
一是,我無法找到像李敖這樣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
二是,我無法坐在台下聽李敖精彩的演說。」
他對自己的評價是:
「50年來和500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
之所以自大,他說:
我一生朋友不多,也不花時間招朋引類,
所以「自大其身」,全靠自己吹捧自己。
吃不消我自吹自擂的人應該慚愧,
你們本該替我吹的,但你們閃躲,
我就只好自己來了。我吹牛,因為你沉默。
這種看似自戀的自白,
更體現了李敖的一種自信態度:
我的人生,不需要任何人指手畫腳,
也因為他很清楚自己在追求什麼。
不管何時,他的文字都充滿力量,
不是「和誰都不爭」,而是「一個也不寬恕」。
別人說他特立獨行,不是他選擇特立獨行,
只是太多人自覺選擇平庸。
耄耋之年,他還在寫書,出書,
70歲時開始他的「神州文化之旅」。
在北大、清華、復旦三校
做「金剛怒目、菩薩低眉、尼姑思凡」的系列演講。
一生投身世俗,卻不拘泥於世俗,
李敖永遠是叛逆的,也永遠是自由的,
他與這個深愛著的世界,
彼此糾纏,相愛相殺。
就像他在《李敖回憶錄》的自序中寫道:
「我自感身處亂世,卻一生倨傲不遜、卓而不群、六親不認、豪放不羈、當仁不讓、守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百折不撓、勇者不懼,玩世不恭、說一不二、無人不罵、無書不讀,金剛不壞,精神不死,其立德立言,足以風世而為百世師。」
3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不愛那麼多,只愛一點點,
別人的愛情像海深,我的愛情淺。
不愛那麼多,只愛一點點,
別人的愛情像天長,我的愛情短。
不愛那麼多,只愛一點點,
別人眉來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李敖《不愛那麼多》
很多人說李敖一生,都是金剛怒目
他愛美人,情人也很多,
交往過的女友就可以演上好幾部瓊瑤戲。
可他也有隻對一人最是鍾情,
如菩薩低眉的溫柔。
即便日後分手也愛愛恨恨糾纏了幾十年。
她就是胡因夢,
七十年代台灣第一美女,
美貌又不輸林青霞,有才學又大膽出挑。
李敖第一次見到胡因夢,
就徹底淪陷在了她的美貌之中,
他這樣描述這次一見鍾情:
「如果有一個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優遊又優秀,又傷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別人,是胡——因——夢……」
於胡因夢而言,
李敖既是熟悉得陌生的人,
又是她青春期最崇拜的偶像。
胡因夢和李敖曾是鄰居,
她的父親和李敖的父親是同事。
從很小的時候,
她就聽到很多關於這個狂人的奇聞逸事。
一個是光彩燦爛的女神,
一個是桀驁不馴的文人,
陷入不可自拔的愛情里。
人們都說他們是絕配,
最美的臉與最聰明的腦袋的結合。
李敖自己說:「胡因夢已經夠美了,
她不像一般的女人要去美容,
她要用文化美容,而李敖是文化最好的代表,
胡茵夢便只好愛李敖了。」
認識八個月之後,
在《中國時報》主編高信疆和作家孟絕子的證婚之下,
胡因夢嫁給了大她18歲的李敖。
1980年的5月6日,胡因夢不顧父母的反對,
穿著睡衣從家裡逃出來,
在李敖家的客廳里簡簡單單地舉行了婚禮。
婚後金剛化作繞指柔,
每天早上胡因夢一睜開眼睛,
床頭一定齊整地擺著一份報紙、
一杯熱茶和一杯熱牛奶。
除了甜蜜,他們和許多普通夫妻一樣,
朝夕相處之後,太過了解,
反而磕磕絆絆不斷。
無論美人還是才子,
生活里也是個吃喝拉撒的普通人。
他們的婚姻最終只維持了三個月,
1980年8月28日,李敖在家中看報。
在這條「國民黨幕後策動的斗臭李敖集會」的消息中
他一眼便發現胡因夢的名字。
他沒想到,胡因夢竟在集會裡大肆發言批判自己。
李敖隨即放下報紙,立即通知證婚人和朋友,
舉辦記者招待會,宣布離婚。
在聲明裡這樣寫道:
胡因夢是我心愛的人,
對她,我不抵抗。
我現在宣布我同胡因夢離婚。
對這一婚姻的失敗,
錯全在我,胡茵夢沒錯。
李敖、胡因夢簽字離婚
胡因夢為了證明自己的立場,
最終使李敖受牢獄之災。
即便如此,離婚33年間,
他仍舊對她念念不忘。
李敖在不同的場合,不斷提及她的名字,
有揶揄嘲笑,也有難忘的愛意。
離婚23年時,
胡因夢50歲生日,李敖就給她送去50朵玫瑰。
離婚27年時,人人都為湯唯的美艷所傾倒,
只有他不屑一顧:
「湯唯有什麼好看的,我前妻胡因夢那才叫美。」
離婚33年時,
仍然願意為她送上60枝玫瑰的驀然回首。
4
再見李敖
與這個世界告別
2017年1月,
82歲的李敖被查出罹患腦瘤,
然而每天仍舊工作15個小時以上,
5月又因急性肺炎入院,被下病危通知書,
經過七天急救才脫離危險期,
他的兒子李戡說父親「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也許是知道自己大限將至,
6月李敖發布了「一封來自李敖的信」,
他說自己只有兩件事要做,做完就死而無憾:
一件事,是把《李敖大全集》編寫完成,
另一件事,是和所有家人、友人、仇人,
再見最後一面,並錄製成節目,
以《再見李敖》與這個世界告別,
致我的家人、友人、仇人:
我這一生當中,罵過很多人,傷過很多人;
仇敵無數,朋友不多。醫生告訴我:
你最多還能活三年,有什麼想做、想乾的,抓緊!
我就想,在這最後的時間裡,
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
你們可以理解成這是我們人生中最後一次會面,
「再見李敖」及此之後,再無相見。
因為是最後一面,
所以我希望這次會面是真誠,坦白的。
不僅有我們如何相識,如何相知,
更要有我們如何相愛又相殺。
對於來賓,我會對你說實話;
我也想你能對我講真話,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或許我們之前有很多殘酷的鬥爭,
但或許我們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
我希望通過這次會面,
能讓我們都不留遺憾。不留遺憾,
這是我對你的承諾,也是我對你的期盼。
我會全程記錄我們最後一面的相會,
一方面是留作你我紀念,另一方面也滿足我的一點私心:
告別大陸媒體近10年了,我想通過這些影片,
讓大家再一次見到我,
再一次認識不一樣的我,
見證我人生的謝幕。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這是很多人經常問自己的問題,
李敖選擇和這個世界做最後的了斷,
坦蕩蕩地來,坦蕩蕩地去。
人生如歌,踏浪而行,
老而彌堅,老而彌多情,
狂則狂矣,不失情真意切,
有幾個人能洒脫地像李敖一樣去面對死亡?
5
當百花凋謝的時候
我將歸來開放
因為我從來那樣
所以你以為我永遠是那樣
可是這一回你錯了
我改變得令你難以想像
壞的終將會變好
弱的總會變得壯
誰能想到醜陋的一個蛹
都會變成翩翩的蝴蝶模樣
像一朵入夜的荷花
像一隻歸巢的宿鳥
或像一個隱居的老哲人
我消逝了我所有的鋒芒與光亮
潦黑的隧道終會鑿穿
千刃的高崗必將爬上
當百花凋謝的時候
我將歸來開放
——《我將歸來開放》
回首過往,
李敖的狂放不羈與遺世獨立,
恣意飛揚與溫柔細膩,
他一生皆青春,未必無咎,只是但求無悔,
更重要的是給了這個時代
一個有趣又活潑的靈魂。
他只是離開了,
就像他57年寫的這一首小詩,
「當百花凋謝的日子,我將歸來開放」。
本文「美物計」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本號文章,歡迎分享,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新年,帶上這條福氣滿滿的真絲圍巾,定能紅紅火火(可發貨)
※她用一件衣服再現東方之韻,這才是美到極致的中國風
TAG:美物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