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其實,你有「共感覺」超能力

其實,你有「共感覺」超能力

昨天晚上看了江口洋介和宮崎葵主演的《第三凶間》,英文名 Synesthesia —— 共感覺。看完後,就對「共感覺」這個心理名詞印象深刻。於是把相關資料整理了一下。

Synesthesia —— 共感覺,來自希臘文的 syn(共)和 aisthnesthai(感覺),意即一種感官會連帶刺激另一種感官,絲絲縷縷的相互交疊我們的感覺,一種屬於看、聽、聞、嘗與觸摸的記憶。

人的感覺有五種:觸、味、嗅、聽、視。對大部分人來說,這五種感覺分開出現,但在共感覺者處卻能一起出現。一張只有字體的紙,在共感覺者眼中就像一頁彩虹(so beautiful),每個字看起來都五彩繽紛。語言、數字能感受到顏色,各種味道也能用觸覺來捕捉。比如,某個人在聽到某種聲音時,有聞到某種氣味或看到紅色的感覺。這表明感覺並不是獨立的。在邊緣系統的海馬上有腫塊的病症的人,一旦讓他聽到聲音,他就說看到了如星狀、螺旋狀、四角形狀的物體。但手術除掉腫塊後,他的這種共感覺就立刻消失了。

關於這種共感覺,美國馬里蘭州的神經科醫生希德茲博士有如下假說:在高等動物中,當得到了某種感覺後,有立刻將信息送達到皮質的功能。比如:當看到海時,就會將這個信息傳送到後頭葉的視覺區。在其中的聯合區辨別出其整體影像(顏色、形狀、大小等)後,再將這個信息傳遞至記憶入口的側頭葉上,再搜尋這個信息是何種稱呼,比如得到的回答是"海"。所以人就會由此知道是"海"。此時這個信息也同時傳遞到邊緣系統,新皮質可以抑制邊緣系統的活動,這樣可使感覺不至於出錯。

但對於有共感覺的人來說,希德茲博士是這樣解釋的,主要是由於邊緣系統的作用不活躍,所以在此區域混合了幾種感覺,並不是真的一聽到聲音就會看到某種顏色。

共感覺雖然在心理學中是一種感官錯亂的疾病,但卻開啟了許多藝術家無限創作的想像空間。俄國後期浪漫派史克里亞賓(Scriabin 1872-1915),他的音樂色彩繽紛,原自於他的共感覺癥狀——色聽。他總聽見每個調子甚至每個音符的顏色。這種癥狀並不是一種想像,而是一種無法自主的感官連接。對他而言,do 音是紅色,sol 音是橘色,升C 音是紫羅蘭色。。。。。。而這種聽覺中的顏色自然地流入了他的創作中。他甚至在後期交響作品「火之詩」中,用不同顏色的光配合舞台的旋轉來完成古典樂的演出,這是很大的突破!!

在繪畫屆最出名的共感覺癥狀大概屬於俄國抽象派畫家康丁斯基(Kandinsky 1866-1944),他能看到不同形狀的顏色。三角形是黃色,正方形是紅色,原型是藍色。。。。。。這種顏色與形狀的對應就時常流入他的抽象畫布之中。此外康丁斯基非常喜愛音樂,總覺得顏色的流動如同抽象的音樂,所以直接將畫取名為: Composition no.X (作品X號), 或就叫做Improvisation (即興), 如同純音樂的名字!!

共感覺在作家、藝術家看來,就是"通感"的表達方式,是詩學裡的核心動詞。我們看看波德萊爾的一首詩《應和》就清楚了 ——

自然是座廟宇,那裡活的柱石,

不時說出模模糊糊的語音。

人們穿過象徵的森林,

森林投以親切的目光注視著行人。

遠方傳來的悠久的回聲匯合

為一個混沌而深邃的統一體,

像茫茫黑夜連著無際的光明,

芳香、色彩、聲音在互相應和。

有的清爽芳香如兒童的肌膚,

柔聲如雙簧管,翠綠如草場,

--還有的腐敗、濃郁、涵養了萬物,

像無極限的東西飄散著飛揚,

如琥珀、麝香、安息香和乳香,

在歌唱精神與感覺的歡狂。

把感應的原理引進詩歌創作,以其獨特的象徵技法,給近代詩歌開創了一個新空間。他的通感所意味的或許可以描述為一種尋求在證明危機的形式中把自已建立起來的經驗。這隻有在宗教儀式的範圍里才是可能的。無神論國度里長大的人們對宗教這一範圍永遠理解不了的,但波德萊爾的經驗超越了宗教的範圍,他把自身作為美的事物呈現出來,讓我們能接近他近乎迷亂的世界。

經由共感覺或通感的途徑,人可以獲得神秘體驗,體驗到有關宇宙的本質,有關人與宇宙的關係,體驗到一切問題的答案--這也正是發散的聯想吸引我們的秘密。

我們都渴望向藍天傳情,同大地共談,但在這一點上,我們還真比不上那些精神疾病患者;向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和不被常人所理解的人們,致敬!!向那些不被常人理解而忍受屈辱與折磨的人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數據與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大數據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