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在白羅斯挖二戰坦克

在白羅斯挖二戰坦克

德軍在1941年夏季依靠著勢不可擋的機械部隊,火速犁入蘇軍腹地。在他們推進到現今白羅斯境內時,蘇聯終於組織出了可堪一戰的兵力,雙方就地展開了殊死廝殺。


在白羅斯挖二戰坦克
Credit:123RF


算來距今已經七十五年,壕塹成田,骨骸化塵,可鋼鐵怪獸們的屍體卻依然常被發現。有時是在抽乾的沼澤里露頭,有時是翻挖耕地時,敲出了金鐵聲。有不少業餘人士都在搜尋這些被拋棄和埋沒的坦克,但合法挖掘軍事裝備需要執照,這種由總統魯卡申科親手簽發的證件,目前合白俄全國也只有兩張。

雅庫塞夫家得其一。弗拉迪米爾.雅庫塞夫Vladimir Yakushev,年輕時是集體農場的機械工程師,有天村裡人跑來請他想辦法找到一台傳說中沉在附近沼澤里的BT-7,能挖上來最好。


老人們回憶說這坦克當時陷在一眼泉水邊上,但已經無人記得確切位置。雅庫塞夫仔細勘查了現在新泉水周圍的軟泥後,在離泉眼十米的地方,起出了那輛BT-7。這是他挖起的第一輛坦克,二十年前了。現在,他和自己幾個兒子正為坐落於明斯克附近的博物館工作,叫斯大林陣線Stalin Line,一家子已經挖出過幾十台蘇、德戰車,幾乎全都親手修復到可以行駛,從SdKfz系列的裝甲車到KV-1、三突子等著名惡霸。


這些戰車被起出的時候,裡頭通常有意想不到的東西。還能吃的巧克力、梳子、剃鬚刀花樣百出,未爆的彈藥和還沒走的乘員反而算是尋常。雅庫塞夫挖起過一輛狀態「完好」的三號坦克,只行駛過四百公里。望遠鏡、襪子、農業學習筆記和帳薄都被匆忙離開的車組遺棄。翻閱筆記,似乎德國人已經在研究戰後怎樣在當地耕作。


比起挖掘,修復這些戰車則難得多。其時坦克設計和投入產造之間的間隙一直往極限壓縮,就為了壓榨出哪怕一點點優勢。有時會太早投產,比如T-34,在開始量產那一年內,就有八百多處設計修正,部分改動還讓一些零件需要完全重造。42年T-34上的導輪,跟41年的就不匹配。偶爾,車各處都湊齊補裝好了可就是開不動,這時整個團隊里就只有老男人能修明白。

兩國的製造思路也迥然不同。想從德國坦克上換一個零件下來,可能要卸開半輛車。而蘇系坦克的宗旨是易修易裝,因為戰時甚至孩子也要參與後勤整備。雅庫塞夫的團隊認為有不少車體都出自童工的小手。兩軍對壘,是經濟和技術爭鋒,也是民族性格迎頭相撞。對於能解讀的人而言,車體上每一處痕迹細節都在喃喃低語。


受國家收編後有了固定薪水,多年的愛好也成了這一家兩代人的生計。工作本身很艱苦,都是在少有人煙的地方跟爛泥蚊蟻糾纏,在車裡挨凍睡覺,但這群人還是樂在其中。每當坦克修好隆隆發動,駛出車庫,駛入外頭的天光里時,雅庫塞夫都會激動落淚。這感情,外行人大概是很難真切體會了吧。


原文標題:《the salvagers who raise world war two tanks from the dead》,by Marina Vorobei


本文譯自 BBC,由譯者 梁兵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因紐特人的信仰體系
基因影響女性卵巢癌的治療效果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