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zovi menya tiho po imeni
Ребята Нашего Полка;Sobranie sochineniy. Tom 2;Полустаночки
Lube
00:00/02:42
一次沒有計劃的旅行,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雪,一個充滿夢幻的元宵節,一座到處都在傾訴著故事的城市。
拖了兩個多星期,終於逼自己開始整理元宵節去哈爾濱的照片。決定去哈爾濱特別突然,是在啟程前三天上班的班車上,突然很想去哈爾濱,一查還有餘票,便匆忙做出了決定,趕在元宵節的末梢,回到北國的冬天。
暴雪的哈爾濱
元宵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我生長的城市節日的味道很濃,各大企業都有大型燈展,還有孩子們趨之若鶩的遊樂項目。記得小時候,最開心的就是元宵節和家人一起,在大街上看壯觀的鬧紅火表演,無數被裝飾得很精緻的彩車,上面是表演者,還有大頭娃娃、舞獅表演、劃旱船等各種民俗文化表演。封鎖的大馬路周圍早早便會圍滿人群,而這些彩車也將會在天黑之後停在企業里搖身一變成為花燈的一部分。
哈爾濱夜景
整座城市有大大小小很多看燈的地點,夜色降臨,孩子們可謂是最開心的,每個孩子都會拿個小燈逛燈展,棉花糖、吹糖人等等小吃也是元宵節必備。晚上8點整的天空是璀璨的煙火,抬起頭,就能看到各種形狀的煙花在頭頂綻放。隨著環境的監管加強,和法定假日的取消,元宵節變得精簡了許多。不過在我生長的城市,依然還是有濃濃的節日氣氛。
今年,是結束學生生涯後過的第一個元宵節,也是第一個沒有在家的元宵節。因為這份獨有的儀式感,讓我更加堅定地想要去到哈爾濱,看一看小時候想看的冰燈,在哈爾濱的冬天還沒有結束的時候,也算是一次節日的慶典。非常幸運的是剛辦理完行程,竟發現哈爾濱有暴雪,讓這次旅行還沒有出發便更多了一份期待。
哈爾濱東站
我們跟著列車回到了冬天。一出火車站,便是滿眼的白色世界,對於一冬天沒見到雪的我們來說無比興奮。小學的時候,因為下雪而喜歡冬天,喜歡在下大雪的時候一個人出門在街上遊走,隨手捧一把雪團成雪球,感受在手心融化的溫度。遇到小夥伴,便一起滑雪橇、打雪仗。小時候家家都會做簡易的雪橇,現在氣溫升高了,大雪天沒有了,這樣的工具也消失了,想想真是可惜。
哈爾濱雪景
還記得初中時候在下雪的夜晚,和朋友走在太原的街道,仰著頭,雪花打在臉上,唱著羽泉的歌《愛浪漫的》「雪夜,街頭,路燈下,幾個朋友,閉著眼,仰著頭,嘗著雪花…」
某處過街天橋
中央大街,是哈爾濱的城市名片。120年前,《中俄密約》簽訂,中東鐵路在哈爾濱破土動工,因為有數千名中國築路勞工在這一帶落腳,稱之為「中國大街」。日俄戰爭期間,作為俄軍戰爭的後方基地,大批俄國人先後湧入哈爾濱,在「中國大街」開設了各種各樣的商店、餐館、銀行、藥鋪等等。
中央大街
90年前,隨著市政權的收回,「中國大街」也正式改名為如今的「中央大街」。縱然歷史變遷,那些俄式建築,依然佇立在街道兩邊,讓中央大街成為全國第一個開放式、公益型建築藝術博物館,彙集了歐洲15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風格,17世紀的巴洛克風格,18世紀的折衷主義風格和19世紀的新藝術運動風格等在西方建築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築流派。
馬迭爾冰棍
著名的馬迭爾冰棍,由法籍猶太人開斯普於1906年在哈爾濱創建,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
早上十點,華梅西餐廳門口已經排滿了前來買「大列巴」和「沙一克」的當地市民。原來,這兩種食物都是俄羅斯特有的一種主食麵包。1898年,俄國人來到哈爾濱修建中東鐵路,同時也把麵包生產技術傳入哈爾濱。這種外焦里嫩,用酒花發酵的麵包具有獨特的植物芳香,讓人回味無窮。
很酷的鏟雪車
韃靼清真寺
其實在哈爾濱,只要你隨處走走,就總會在無意中與歷史相遇。很多歷史建築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雖然被用作他用 。比如我們經過的猶太醫院舊址、俄羅斯僑民住宅、樂天照相館遺址、猶太中學舊址、韃靼清真寺舊址等等。
原猶太醫院舊址
可以看到,哈爾濱的猶太遺址很多,在19世紀末,大批來自歐洲的猶太人遷居哈爾濱,使哈爾濱一度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猶太人聚集中心。一戰期間,歐洲各國排猶,俄羅斯國內的猶太人紛紛逃亡哈爾濱。隨著中東鐵路的開通,善於經商的猶太人紛紛來到哈爾濱,為哈爾濱的商業發展貢獻了很大的一份力量。到20世紀20年代,哈爾濱猶太人最多時達到2萬餘人,他們在這裡形成了完整的社會體系。至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有很多是哈爾濱猶太人及其後裔,他們心中有永遠的哈爾濱,哈爾濱也留存著永遠的猶太人。
沿著中央大街一直向北走,便走到了松花江邊,斯大林公園。江面已經結了厚厚的冰,滑冰的人不少,放眼望去,是一片白色世界,非常純粹。
冰雪大世界
小時候,一直想到東北看冰雕,這個願望一晃就積壓了20年,在距離冰雪大世界即將結束的2018,我終於實現了兒時的心愿。
可能是因為即將閉園的關係,冰雪大世界比想像的要蕭條得多,加之狂風呼嘯,瑟瑟發抖,所以並沒有想像中的震撼,但不留遺憾,是最重要的。
聖索菲亞大教堂
哈爾濱還有一個名字,叫「教堂之城」。行走在哈爾濱的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就是各種風格的教堂,非常壯觀,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中央大街附近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了。作為一座移民城市,哈爾濱包容了世界各國的流亡者,並為他們提供了最好的精神家園——教堂。世界上傳播最為廣泛的基督教三大支派——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在哈爾濱一個也不少,風格涵蓋了巴洛克風格、拜占庭風格、哥特風以及阿拉伯風格。
基督教堂
坐落在果戈里大街附近的德國路德會基督教堂是由當年居住在哈爾濱的德國僑民出資興建,屬於典型的德國哥特式建築。建築風格樸實明快,很少雕飾。在哈爾濱眾多的基督教堂被毀後,這座教堂成為了哈爾濱最大的基督教堂。
聖母守護教堂
烏克蘭教堂又稱聖母守護教堂,1930年由俄羅斯著名設計師設計,仿照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藝術風格建造而成,為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築風格。由於教堂曾經由烏克蘭人看守。所以又被稱為烏克蘭教堂。歷史上有眾多的哈爾濱烏克蘭僑民死後被埋葬在教堂的附近。
阿拉伯廣場的清真寺
老道外街景
在哈爾濱,我最喜歡的地方是老道外。老道外是哈爾濱的發源地,有著中國保留面積最大的「中華巴洛克」建築街區。從上世紀初一直到解放後,老道外都是全國著名的商業區。
有人說老道外是哈爾濱城市的客廳,傳承著哈爾濱的民俗文化。然而,現在,這個客廳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街之隔對面興起的仿巴洛克商業區。
在拆遷的一片狼藉下,還是可以看到建築物本身精妙絕倫的結構。
著名的秋林公司,由俄國人伊·雅秋林於1867年在俄國伊爾庫斯克創建,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在哈爾濱開設了分行。
兩天時間,看不完一座城市,更讀不完它的故事。但是,你仍然可以感受到一座城市的脈動,和它獨有的城市氣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睿桀Vampire 的精彩文章:
TAG:睿桀Vampi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