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清軍炮彈內為何裝沙子?其實不是腐敗,而是有這一用途
文史
03-19
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我們不止一次看到過甲午海戰時期,清軍的大炮打出來的炮彈竟然不會爆炸,結果拆開來發現裡面竟然裝的全是沙子。大家都認為是清政府過於腐敗,將買炮彈的錢都給貪污了。而實際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其實,炮彈裡面裝沙子,並不是因為腐敗,而是實戰中的需要。
在當時的北洋海軍,有兩種炮彈,一種是裝有炸藥的開花彈,這種炮彈就是直接為了有效殺傷敵人的;還有一種叫做實心彈,這種炮彈不裝炸藥,而是裝滿沙子或者石頭等重物,為的是憑藉重力加速度擊穿敵艦引起進水。
由於中國近代的軍工業十分落後,製造炮彈通常需要進口,而這種實心彈製造難度現對較低,所以被大量使用在北洋水師。
據記載,甲午海戰時,北洋海軍的旗艦定遠艦僅僅分到了55顆開花彈,平均一門炮只有十幾發,結果大戰開始後,不到一個小時就打完了,剩下的三個多小時只能打實心彈,結果可想而知。
※55歲農婦腳踏「風火輪」,下地種菜,據村民說已有三年「駕齡」
※都說富不過三代,此家族卻12代都是富豪,前後延續400餘年
TAG:評史 |